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 胡海珍/文
惊蛰起,万物长。又到了蛇类蠢蠢欲动的时节。这几天,温州市蛇类研究所所长陈俊标也开始忙碌起来。最忙的8、9、10月份,他一天中有18个小时都要连轴转。
30年来,陈俊标用国内救治蛇伤别具一格的民间药物疗法——“陈氏蛇伤疗法”,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万名患者治好了蛇伤,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濒危的生命,创造了无一例死亡、致残的奇迹。2009年,“陈氏蛇伤疗法”被列入温州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作为“陈氏蛇伤疗法”的第五代传承人,陈俊标默默地坚守着这个祖辈传下的冷门行当,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情怀”。
陈俊标在配中药。
杏林路的背后
五代坚守治蛇伤
4月21日上午,从市区驱车一个小时,记者来到永嘉县瓯北街道。根据导航,温州市蛇类研究所就在昌新路上。当我们找到昌新路的路口时,只见工人正在更换路牌。原来就在这天上午,这条路被更名为“杏林路”。
更名的缘由,就与陈俊标以及他的“陈氏蛇伤疗法”有关。这个地方、这条路,因为五代人坚持做一件事——治蛇伤,在温州市乃至浙江省都家喻户晓。
据传在元朝,赵姓显族南下青田避难,因长期行走在荒山野岭,经常受到毒蛇的攻击。在为族人疗伤的过程中,他们运用浙南本地特色中草药救治蛇伤疾患,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内服外敷”的蛇伤秘方。
赵氏家族后人赵益角流落到现在的永嘉县巽宅镇,入赘到陈姓家,改姓为陈。赵益角重组了蛇伤秘方,形成了独特的“陈氏蛇伤疗法”,赵益角也由此成为永嘉的“蛇伤名医”。
赵益角的后人——陈俊标的太爷爷陈绍进、爷爷陈明坚当年入伍红十三军,在深山打游击时,父子俩就用祖传的草药方子救了不少被蛇咬伤的战友。
第四代传承人——陈俊标的父亲陈恩良,从浙江林学院学成归来后,他又自学中医,师从浙江医科大学蛇类专家黄美华教授,并在永嘉县巽宅镇办了一个蛇类养殖场。1985年,陈恩良申办了永嘉县蛇类研究所。他把祖传方子和传统中医结合起来,使陈氏蛇药更上一层楼,成为当时的浙江“四大草药蛇医”之一。
1996年,陈恩良不幸遭遇车祸成植物人。当时已经是永嘉县巽宅镇卫生院院长的28岁的陈俊标无奈离职,接过了父亲手里蛇医世家的“接力棒”。
中西医结合
“慢”也能治“快”
七叶一枝花、三叶青、两面针……这些楠溪江流域上的草药,就是蛇伤草药。“陈氏蛇伤疗法”由100多种浙南本土的中草药组成,其中有十来种都是名贵的草药。
在治疗蛇伤上,可谓是“时间就是生命”。记者就有疑问了:被毒蛇咬伤属于急症,而中草药则药效较缓慢,“慢”如何对付“快”?
原来,陈俊标对老祖宗的方子进行了改良,把这100多种中药材打成粉剂,直接用开水泡开给患者服用,起到快速解毒、退肿、止痛的作用。在对家族蛇毒治疗技艺的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他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伤。他把各类毒蛇伤进行分类分型,把中草药也相应地分类,去掉了对肝肾有损伤的中草药。比如一些有毒的中草药大多是用来止痛的,他就用西药中的止痛药代替;通过西医的外科手术,避免了蛇伤患者被截肢的风险。
此外,他还利用对蛇毒的了解,研制出了“蛇伤镇痛酊”“蛇伤祛腐生肌散”等蛇药;研制推出了“蛇伤救护包”,里面的蛇伤外敷中药能加速蛇伤患处的愈合,帮助人们在被蛇咬伤的情况下能快速进行自救。
30年来,陈氏治愈全国各地蛇伤患者近3万多例,无一例死亡、致残。2009年,“陈氏蛇伤疗法”被列为温州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医者父母心
民间蛇医成标杆
陈俊标不但继承发扬了祖传的蛇医事业,也继承了父亲的医者父母心。“被蛇咬伤的,有不少是上山干活的穷苦农民,经常连诊金都付不起。”因此,陈俊标经常是既要救人,又要免费治疗、赠送药物。30年来,陈俊标给困难病患免费治疗达到上千次。
2008年,14岁的福建宁德男孩胡智龙被银环蛇咬伤中毒,呼吸停止。陈俊标带着草药和血清连夜赶到当地医院施救。两天后,他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
陈俊标凭着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与毒蛇争夺生命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2008年,他被评为温州市“感动温州十大人物”;2018年,他被评为“浙江好人”。
为了传承非遗项目,陈俊标坚持让儿子学医。他的愿望是将来能建一所中国蛇文化博物馆,把蛇医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