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这个略显无聊的春天里,吃瓜仿佛成了每个人唯一的娱乐项目。
不过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不管发生了什么大事,只要当天《青春有你2》更新,那么热搜都要留一些席位给它。
这是因为除了“淡黄的长裙”、“哇哦”等热门话题以外,青你2还提出了很多不一样的概念。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一聊,如何从你的pick列表里找到绝妙的作品集主题。
#1 主流,还是非主流?
在《青你2》里,除了女团的甜歌腻舞以外,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政治正确”又吸引人的概念,就是“X”。伴随着这个概念而来的,则是一些被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比如:“离过婚的女孩可以做爱豆吗?”“不漂亮的女生能加入女团吗?”“像男孩子的女生可以作为女团成员出道吗?”
这些问题伴随着女团选秀节目,出现在了微博、知乎和豆瓣等各大平台。热心的观众朋友也发表着自己或支持或鄙夷的意见。
有的网友觉得任何人都可以有展现自己魅力的权利,对节目组的宣传方向持肯定态度,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偶像”这个名词应该被放在一个固定的语境之中,某些“标签”是不适合放在“偶像”这个词汇之上的。
豆瓣小组内针对这一话题的网友讨论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倒回到一年之前,不难发现,在同样性质的选秀节目中。男爱豆戴耳钉、染头发、甚至是化浓艳一点的妆容,都是被主流媒体所禁止的。
网友评价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和选择变得更多样化了吗?还是在现在主流仍然是男权社会的环境中,有一些“女性化”的特质仍然在主流视野中遭受到了排斥?
#2 自私一点,做自己的项目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了获得2019年金曲奖年度歌曲的《玫瑰少年》,这首歌的创作蓝本是一个叫做叶永志的少年,当蔡依林领奖的时候她说到:“叶永志的故事提醒了她,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少数人。”
其实为少数群体发声似乎是艺术家的天职之一,那么各位同学在自己的作品中,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为少数群体发声呢?
汉艺18届学员 W同学 获皇艺 切尔西 爱丁堡等校 平面设计 MA offer
汉艺18届学员 W同学 获皇艺 切尔西 爱丁堡等校 平面设计 MA offer
上面的作品中W同学表达的就是“与众不同”的自己,或许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自己的性别。甚至我们不喜欢自己的过往,想要尝试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大家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出自己真正的内心——这内心或许并不充满光明,或许负能量爆棚,但是那是你真正想要活成的样子,也是你想要过着的人生。
这类作品会因为每个人“喜欢的自己”不同,而显得更加有个性,很大程度上也会帮助大家避免撞题的烦恼。
除此之外,因为是从自身出发,大家在创作的时候也会有感而发,让整个项目更自然更有深度。同时也能激发起考官在评审时的好奇心,在面试过程中针对性的进行提问,因为都是自己的心路历程回答时同学们也会更流畅。总之,加分不少。
#3 视线缩小一点,视野反而大一点
近些年小众群体的话题,其实在越来越多的流入到大众的认知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相关话题的讨论之中。虽然讨论就一定会有支持或者反对,但是对于作为设计者的各位来说,这其实是一个积极的讯号。
因为它意味着,同学们在自己的作品集里,可以展现出大家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看法。比如在当下的社会里,在更自由的性别认知里隐藏着大众的性别态度与情感态度。
而大家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用更开放的态度来表达与接纳各种不同的“声音”和现象。这也需要大家有意识的去关注到,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还有很多像“叶永志”一样的人,等待着得到关注和救赎。
汉艺18届学员 Z同学 获LCC 视觉传达 MA offer
汉艺18届学员 Z同学 获LCC 视觉传达 MA offer
在上面的作品中,Z同学将视角放到了“童婚”这个事件上。
所谓童婚,就是将未成年甚至不满14岁的小女孩,用一种买卖的方式“嫁”出去。不难发现,这个项目对现在时下热议的针对未成年女孩的猥亵以及性侵害有着很强的映射作用。
印度童婚
在这个项目中,Z同学以自我体验的方式去代入被侵害少女的角度,并以此拍摄了一组摄影作品。
汉艺18届学员 Z同学 获LCC 视觉传达 MA offer
Z同学在作品中可贵的点在于,她不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评价整个事件,而是以一种体验的方式去尝试感受这些女孩的迷茫与无助。
当然,除了被侵害的女孩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同学们去关注。比如更容易被忽略的被侵害的男童们;比如被资本引导、利用甚至精神控制,被冠以“脑残”的未成年追星族们...
我们的世界里还充斥着太多的不公、道德绑架、冷暴力。如果同学们曾经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些讯息、曾经感受到过无助获愤怒的时候,不妨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然后用自己的作品来“发声”。
我也真诚的希望大家可以勇敢地创作与发声,做“不一样”的那个人。大家不用害怕自己被冠以“怪咖”之名,因为在艺术创作领域里面,与众不同是一件非常可贵的事情,反而平平无奇才是大家真正应该警惕的。
最后,想要分享一段陪伴我走过大学时代的“爱豆语录”: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勇于接受自己的样子,一定要让自己成为喜欢的样子。如果你想做的不是长辈规定你的样子,不是社会控制你的样子,请你一定要跟我们一起温柔的推翻这个世界,把世界变成我们的。
请各位相信,你们每一个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一股“温柔的力量”,这股力量或许不足以去推翻这个世界,不足以去改变我们周遭的不公正与暴力,但是只要声音被大家制造出来,就是好的。
因为,只有你发出声音,才有机会被听见,才有机会走到更大的舞台,去做更有力量的设计。
若有更多保研、艺术留学或作品集相关问题,欢迎私信康石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KtUz3EBfGB4SiUwYe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