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收到一篇来自读者朋友 @雨蛙老师 的投稿,雨蛙老师在林芝工作十年,对林芝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篇投稿就是她前些天来到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游玩后写的游记,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林芝秋日美景的赞美。
接下来,小编就把这篇稿子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共赏林芝秋色之美。
有“西藏江南”美誉的林芝,向来以多彩迷人的自然风光广受褒扬,春赏桃花、夏行林海、秋看红叶、冬观雪山, 一年四季总有让你走出房门拥抱自然的理由。那么,在深秋 11 月,哪个地方最适合人们放下工作,放下思绪傻呆呆 (欢愉地)坐上 (蹦跶) 一会儿 (一整天)呢?
今天
带大家去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神游一番
提到林芝,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
“5A”巴松措
NO.1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
——
概念源自美国, 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geCatlin) 提出。1832 年,他在旅行的路上,对美国西部大开发 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 提出由政府设立一个大公园的设想,公园尽可能保持原生状态,体现自然之美。国家公园一般都具有二个 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自然状况的天然性和原始性, 人为的建筑、设施只是为了方便而添置的必要辅助。二是景观资源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国家公园天然或原 始的景观资源往往为一国所罕见。
有了以上认识
再来看看秋天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的姿容
“雅尼”分别代表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林芝市中南部的米林县和巴宜区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地带,河面海拔 2920 米,面积 6973.44 公顷。
放眼望去,淡蓝色的河水在广阔的河滩上蜿蜒纵横,网状分布的支流将河滩上的柳林分割成一小片一小片。11月初,远处的峰顶已有积雪,轻柔的云漫不经心地浮在雪峰之上,近处的流水与柳林不断交汇,勾勒出变幻无穷的弧线,壮美的山河画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刚柔并济”之美。
2017 年前后,雅尼湿地沿线陆续新建观景台。沿着观景台的台阶拾级而下,可以直抵湿地,零距离接触湿地柳林和江河水。
到达湿地的时候,野鸭夫妇正在水里闲游。这种绿头鸭在林芝较为常见。得益于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林芝降水充沛,河流众多,广泛分布的湿地为绿头鸭提供了越冬栖息地。绿头鸭雄鸭体型略大,头颈覆羽翠绿色,雌鸭略小,羽毛呈灰褐色。
野鸭并不十分惧怕游人,给雨蛙老师留下近距离拍摄的机会。直到雨娃兴奋地呼喊着跑过去,野鸭夫妇才拍打着翅膀飞向稍远些的水域。
湿地草场是牦牛和马的粮仓。坐在跨河的栈桥上,将双腿伸出桥面,悬于河面,抄抱双臂抵着栏杆,再将头随意歪倒在手臂上,侧耳倾听流水淙淙之声,看长长的水草在清澈的流水中优雅涤荡。耳边传来叮叮当当的牛铃声,牛群慢悠悠地走来,喝了一口清冽的河水,抬起头,看看坐在桥上被太阳晒得暖融融的我们。两头公牛不知为何事对视片刻,确认过眼神后,扭头慢慢散去。
栗色的马匹腆着肚子专心进食,这是“贴秋膘”的黄金季节。虽然野草过了生长最旺盛的七八月,但这时候的草籽实成熟,营养丰富,吃到膘肥马壮,换上新毛,为越冬做好准备。
草丛里不时有蹦蹦跳跳的小昆虫,仔细一看,原来是蚂蚱。视觉敏锐的四脚蛇,趴在石头上晒太阳,稍有动静便机敏地窜进草丛。
木栈道将人们引入湿地深处。人工设施在材质选择上考虑了与环境的协调性,很欣慰设施看上去没有明显的违和感。
柳林很安静,傻呆呆坐上一会儿,欢快地蹦跶一会儿,大半天就过去了。这“一会儿”很长,从日照当空到夕阳半落,足足有大半天的时间;这“一会儿”很短,散散步、看看黄叶、坐在草地倚靠树干晒晒太阳,如果带着孩子,爬爬树、在草地上追追蚂蚱、玩玩水边的泥巴,不一会就到了回家的时间。
去程走林拉高速,返程走318国道,可以有不一样的驾驶体验和沿途观景体验。林拉高速车辆较少,畅通无阻,驾驶非常轻松。金秋时节,牛奶果、沙棘果正是成熟的时候,走国道可以采摘品尝果实酸酸的味道,还可以看到长满红艳艳浆果的栒子。
在雅尼湿地吃什么?最惬意的,是在市区买上薄饼,在一家最适合你口味儿的卤菜店买几样凉菜。席地坐在雅尼湿地幽静柳林半阴半晒的地带,伴着牛马噌噌地拔草声,边看风景边享用午餐,做一回心无忧思的牧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