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黄金20年,重庆城市建设交出满意答卷

2019-11-11     搜狐焦点网

1999年到2019年,是重庆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20年。这段时期内,重庆城市建设迈入发展黄金期。伴随着城市骨架不断拓展,伴随着综合交通体系逐渐成形,伴随着人居环境更加舒适,重庆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城市品质也显著提升,活力竞相迸发。

魔幻立体交通为城市“加速度”

从居民楼穿行的轻轨列车、把导航迷晕的黄桷湾立交......这些热门景点每天都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谁能想到,从前受地形制约的山城重庆有朝一日能凭借魔幻立体交通火遍世界。

事实上,这些走红的轻轨、桥梁、立交多数都于重庆的黄金20年里建成。

例如“圈粉”无数的轨道2号线,就是2000年正式动工,2005年6月正式开通运营。

来源:视觉中国

截至去年,重庆主城已开通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6号线、4号线、5号线一期10号线一期和环线共8条轨道交通线,覆盖主城九区,运营里程长达315.3公里。

就在2号线开通运营的同一年,重庆凭借桥梁数量多、桥梁规模大、桥梁技术水平高、桥梁多样化、桥梁影响力强,被茅以升桥梁委员认定为中国“桥都”。

作为山水城市,桥梁在重庆的交通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99年,重庆直辖后主城建成通车的第一座跨江大桥——黄花园大桥正式通车,不仅缩短了江北、渝中和南岸之间的距离,更带动了整个江北区的发展。

来源:视觉中国

此后重庆主城建桥速度明显加快,朝天门长江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东水门大桥、寸滩长江大桥等陆续建成,拉近了重庆主城各区之间的距离,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在过去的20年里,同步推进的还有快速路网、主次干路、隧道、立交等建设。统计显示,直辖之初,主城区城市道路通车里程不足2000公里。去年底,主城区城市道路通车总里程达5664公里。

“现在出门,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快捷、选择方式更多了。出门可以坐公交、地铁,出重庆可以选高铁、飞机。”这是重庆市民的普遍感受。

空间扩大给城市带来大发展

交通地不断完善,同时带动着城市迅速扩张。而每一次城市空间的扩张,都是重庆新一轮大发展的契机。

1999年,一场变化正在酝酿之中。那个时候,重庆城市建设还未突破中梁山和铜锣山两山屏障,各个组团之间受地形制约联系有限,而如今炙手可热的礼嘉,以及城市新富人区照母山在那时更是难觅踪迹。

直到2002年,“内环”建成,重庆城市中心区域原有组团之间开始无缝连接起来。江北国际机场到市区的带状建成区在快速蔓延;茶园新区、大学城开始起步,标志着城市建设根据总体规划即将冲破中梁山和铜锣山两山屏障。也就在这一时期,重庆向北的口号提出,开启了十余年的北区造成运动。

来源:视觉中国

2009年,重庆主城的城市建设已经走出内环外,北至江北国际机场北部空港园区,南至巴南鱼洞,西至沙坪坝大学城,东至南岸茶园新区,主城区进入“二环时代”。

2010年,重庆迎来又一个关键性年份,两江新区的成立为北边的龙兴、水土、蔡家等多个组团的发展带来有力支撑。

随后,主城二环21个聚居区规划出炉。根据规划显示,二环聚居区规划总范围约404平方公里,均分布在主城中心区周围,虽然定位各不相同,但都拥有完善的配套。

2015年,《重庆大都市区规划》首次亮相。该规划借鉴了大巴黎、大伦敦、大东京等大都市区的规划发展经验,把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主城区由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组成,是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载体。而都市功能拓展区则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拓展建设区域,也是重庆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重要集聚区,该区域的一项建设任务,就是“有序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建设悦来、茶园等21个大型人口集聚区。

历经20年,重庆从局促空间突围,向东南西北不断拓展,最终在一步一步的扩张步履之中,整座城市的发展思路日渐清晰,即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房地产开发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人居的变迁无疑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在重庆的都市化进程中,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的居住形态不断进化,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也得到极大提升。

1999年,是中国结束福利分房,迈进商品房时代的第一年,而这时重庆已有不少市民从单位的筒子楼住进了商品房。

以南方花园、加州花园、龙湖花园为首的商品房小区,不仅是重庆最先富起来的人居住区,也是当时重庆人居高度的代表。 

同年,重庆还举办了首届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评选,渝海、南方、华宇、协信、新原兴等企业榜上有名,渝派房企一时风光无限。

进入新世纪,重庆楼市随着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更上一层楼,无论是开发规模还是开发品质都有了进一步提高。

融侨半岛、蓝湖郡、融创奥利匹克花园、鲁能星城、富力城等超级大盘,气势汹汹,不仅开启了重庆的大盘时代,拉开城市外扩的序幕,甚至还影响了楼市的走向。

与此同时,江北、南岸、等主城各区域步行街相继崛起,商业地产概念开始深入到房地产行业。

来源:视觉中国

2004年,轨道2号线初步开通运行,主城区的购房者和开发商相继进入城市西部,并给重庆楼市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楼市业态——轨道物业。

2007年,国家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好消息,使得重庆楼市再次迎来黄金期,以万科为代表的地产开发商入渝,多借助了这一波城市发展的红利。

随后“二环时代”到来,重庆房地产市场范围再度延伸,各大房企开始抱团开辟新城,向北有照母山、礼嘉、蔡家、悦来、中央公园、水土,向南有弹子石、茶园、龙洲湾、鹿角,向西有西永、大学城、二郎、华岩、钓鱼嘴等板块。

从昔日被遗忘的角落,到区域新兴,房地产开发已经成为新兴聚局区快速崛起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住房条件又得到进一步改善,不仅品质更好,环境更优美,也变得更加“智慧”。

当然,令人惊喜的变化不仅表现在交通、居住、城市拓展等方面,20年来,重庆在生态、人文、公共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使得居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018年,《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出台。该《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本世纪中叶,重庆全面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如今,站在新起点上,重庆豪情满怀,未来必将谱写更加壮阔的城市篇章!

【1999-2019年重庆城市建设大事记】

1999年

黄花园大桥通车,这是重庆直辖之后主城区修建的第一座跨江大桥。

2002年

主城区路桥收费改革自2002年7月1日起征至2018年1月1日停征,历时16年,为发展重庆交通设施的建设、保障路桥设施管护资金、提高路桥设施的管护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4年

重庆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较新线”  开通观光运营。

2005年

因桥梁数量多、桥梁规模大、桥梁技术水平高、桥梁多样化、桥梁影响力强,重庆被茅以升桥梁委员会2005年年会认定是中国唯一的“桥都”。

2009年

重庆建成全国最长的环城高速公路——重庆绕城高速公路。

同年9月,成渝两地间首次开行最高速度为200km/h的“和谐号”动车组,标志着西南铁路正式迈入快速时代。

2010年

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重庆城市继续往北、往东、向西发展,绕城高速附近的水土、龙兴、鱼复等片区相继被开发,成为产业热土。

同年,市委、市政府提出,重庆要建成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成为西部走向世界的门户,机场路拓宽改造、机场路专用快速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

2015年

重庆首条高铁——成渝高铁建成通车,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客运里程308.2公里。

2017年

重庆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

2018年

《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出台。该《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

《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出炉。该实施方案提出,将主城区“百公里两江四岸”打造成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城市品牌的典范,使“山、水、城、桥”相互辉映的美景成为重庆城市名片。

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智慧城市管理行业标准——《重庆市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发布

搜狐焦点重庆站 代媛媛

搜狐焦点重庆站独家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5rSZG4BMH2_cNUgQE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