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的朋友都有脾虚的问题,十有八九脾胃都有点问题,为什么呢?脾胃一虚,气血就虚,气血不足,各种毛病都跟着来了。
不过,“脾虚”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
可能坐在你对面二个人都是脾虚,但症状和治法相差十万八千里。
今天就帮大家弄清楚你的脾虚到底属于哪一种,从今以后对症治疗脾虚。
首先,脾虚什么原因导致的?
1、脾虚导致不能将血液控制在血脉中,引起便血,尿血,例假出血不止,或淋漓不尽
2、脾虚导致不能正常代谢水湿(食物中的水分),导致整个人油腻腻,四肢无力或浮肿
3、脾虚导致不能按时按量运送营养物质,导致腹胀,没胃口,大便不成形
脾虚的初级表现,脾气虚。
脾气虚就是指脾气不足,正常情况下脾气的特性主升,只有脾气该升的升,才能把营养物质水谷精微送到心,肺,头面部,然后心肺再将水谷精微生化为气血,用来濡养全身。
脾气虚了会怎么样呢?
输送水谷精微的效率低了,本来可以来回输送30次,现在只能打个对折,输送不完的继续在胃和小肠屯着。时间久了,你自然会感觉腹胀,胃口差。
脾气的特性是主升清,就像一个气球可以从一楼升到二楼,脾气足时候水谷精微可以顺利濡养到面部,脾虚后脾气升清无力,人就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脾虚的初级阶段——脾气虚要怎么治呢?
这时候就要上四君子汤,它是脾胃气虚的基础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灸(转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计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如果你懒得去药房配药煎服,只是偶尔假期吃多了,感觉腹胀,可以选择中成药健脾丸。
白术补气燥湿,党参走脾肺二经进一步补气、山楂、麦芽消积食;陈皮理气,枳实降胃气。整个方子升脾气,降胃气,调理脾胃气机,同时消积食,对于不小心吃多怕伤到脾胃的轻症,非常适用。
第二个等级,脾阳虚证:当脾气虚遇见阳虚
“脾气虚”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脾阳虚”。简单来说,脾阳虚的症状就是脾气虚mix阳虚。在中医里,“阳”通常代表阳气,起到温煦、推动、蒸腾、气化作用,阳虚了人就会感到寒冷。
症状上会出现:脾虚标配的1、腹胀胃口不好,加上腹部容易出现冷痛感,当轻轻地按按腹部,或贴上暖宝宝时,会感觉很舒服,中医称为“喜温喜按”,喜欢吃温热的食物,然后四肢怕冷,口淡不渴,或肢体浮肿,或小便短少,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或白腻,脉迟无力。
对付脾阳虚的人就要上理中丸,用干姜大辛大热代替四君子汤中的茯苓,干姜直入脾胃,温中祛寒。
第三个等级,脾阴虚
有阳虚就有阴虚,阴和阳的关系就好比用锅煮水,阳就是火发出的温度,而阴就是锅里的水,阴虚就是阴液少了,阴少了阳相对就会过剩,体内就会有热,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舌燥,或大便秘结。
第四个等级,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就是脾气太虚了,虚到都不能固摄了。脾气该升不升反而下陷了,这时就不仅仅是腹胀了,还会出现腹部坠胀、久泻不止、脱肛、女性子宫脱垂等症。
原本要升清到心,肺,头面的精微物质反而下注到膀胱,这时候的小便会混浊得像淘米水,人更是会少气懒言,四肢乏力。
这时候可以用一下补中益气,人参补肺气,补脾气,同时再用升阳举陷的黄芪加大力度,接着还有白术,这三味药都是在升阳举陷,把气往上提啊,接着陈皮和胃,补气的同时不忘用当归养血生血防伤阴,接着继续升麻柴胡引气上行。
第五级,脾不统血证
如果脾气亏虚到不能统摄血液,就会出现“脾不统血”的症状,除了脾虚的标配以外,最主要的症状还表现为鼻子、牙齿、尿血、便血、女性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等血不循经的症状。
这时的辩证的要点主要以出血的表现+脾气虚并见,舌淡苔白。本来就脾虚后气血不足了,加上有出血的症状,这时候人往往会出现血虚的症状,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
第六级,脾虚湿滞
脾气虚的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这种水湿的停滞,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妨碍脾的运化功能。于是,就表现出了种种脾虚和内湿的症状。
主症特点: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困重,脘腹不舒,吃饭不香,厌食油腻,大便不成形,苔薄腻或舌质淡胖,脉濡缓
这时候光补气健脾没用了,一定要用力在化湿,久湿化痰,所以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化湿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