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为何能被梁启超称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2019-07-30     趣说人文

(赵武灵王雕像)

赵武灵王,对很多不太了解历史的人来说或许真的比较陌生,可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君主。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还被后世文人称为是赵国的“彼得大帝”。

在赵武灵王的英明带领下,赵国国力日臻强大,军队迅速发展,并且快速地跻身于强国之列。就连当时已经非常强大的秦国都惧他三分。可以说赵雍的一生,也给战国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增添了一抹鲜艳浓厚的色彩。

赵武灵王的继位可以说真的是临危受命,当时其他的诸侯国看到赵国君主去世时,纷纷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大家都表现的蠢蠢欲动,想要大口饕餮赵国的土地。而彼时的赵武灵王才十五岁。五个诸侯国决定以葬礼为由试探这位新任君主,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赵武灵王有着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心智和勇敢。他料到这几个诸侯国的来意,随后,赵武灵王以强硬的态度对待来势汹汹的几个诸侯国,他知道自己如果退后一步国家可能就彻底不保,因此他站了出来,担了一国之主应有的责任。

(赵武灵王雕像)

而且,赵雍十分睿智,他下令全国戒严,使得五个诸侯国根本没有任何漏洞可钻,赵雍之举,着实可以算是有勇有谋。不仅如此,他还派人出使了这五个诸侯国周围的部落,使五国在出兵之时,担心自己国家的会被这些部落所侵扰。此类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五国后怕,遂纷纷退兵,这次,算是赵雍第一次在政治舞台上显露自己的才华,且脱颖而出一举惊人。

赵雍在位时,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他调整了新的战略措施。他与其父反其道而行之,将军事力量大部分调到了国境的北方。赵武灵王眼光独到,会抓时机,邻国燕国发生严重的内乱,他果断与人结盟,将在韩国做人质的燕国公子迎回燕国,使得新任的燕国国君对他非常感激,此举拉近了两国之间的关系。

他还与他国结盟,将公子职推上了国君之位,后来的公子职也与他非常亲近。赵武灵王似乎对推别国国君上位一事情有独钟,秦国内乱之时,他不仅抢占了许多地盘,而且仗着势力强大,还想推公子稷上位,虽然后来受到宣太后在秦国势力的制约,但赵雍的影响力依旧是日益变强。

(赵武灵王画像)

赵武灵王不光在军事上大处着力,他还施行了许多经济改革措施,使得赵国的影响力日益强大。如果没有后来的主动让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可能会更强大。他有一位宠妃吴娃,在临死之际请求他将自己的孩子立为太子,赵武灵王应允后废长立幼,还在自己风头正盛时退位于幼子,而正是这举跟孙权一样不理智的行为,让原本非常强盛的赵国逐渐开始凋零,观及此况,难免让人有些唏嘘。

说到赵武灵王,就不得不提他统兵作战,此人的军事职业生涯可谓十分出彩。

赵雍在作战过程中,整个军事方向都是往北推进,在此过程中,赵武灵王仔细地发现,胡人之所以这么猛打仗这么厉害,与他们的穿着服饰大有关系。因为当时中原汉人以“中国”自居,认为旁边的诸侯国和部落都是些非文明人士、皆是一群没有文化的野蛮人。

但赵武灵王却与众不同、他的想法与身边的大臣大为不同。他思想超前、一览众山小,他细微的观察到胡人穿窄袖短袄,生活劳作的时候都格外方便,因为中原汉人都是长衫,尤其是上马开鬓特别不便,赵武灵王发现胡人的这种装束更便于打仗,他们骑马射箭非常方便,与中原汉人的作战方式相比较,他们的这套穿着着实是非常的灵巧。

(胡服骑射画像)

就这样,赵武灵王开展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胡服骑射”计划。据传,这道计划最开始的时候,赵武灵王的亲叔父赵成大为恼火,并强烈反对。这位赵成就是赵肃侯赵语的亲弟弟,赵语身为一国之君,他戎马一生常年在外征战,朝中政务基本上都丢给自己的亲弟弟赵成处理,赵成也是不负大哥的嘱托,他用心治国,功勋卓著,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把赵国治理的非常不错。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赵语驾崩,彼时赵雍尚且年幼,赵语临终前拉着赵成的手殷殷重托,说:“弟,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不是吗?你一定要好好辅佐赵雍,用心治国,不能懈怠。” 随后赵语驾鹤西去。因此在赵雍的心里,叔公赵成的分量很重,他父亲在世之时,赵成就已经是国相,被称为安平君,而此时叔公的话,他不得不听,但为了自己能够顺利的推行“胡服骑射”的计划,赵雍亲自登府,决定耐心劝导叔公。

(赵武灵王画像)

赵成起初严重不同意侄子的这种做法,而且表现的非常生气,赵成拘泥于旧制,不肯附和。赵武灵王没办法,于是他亲自登门去找叔公,并耐心相劝,而且赵雍旁征博引,擢用了先祖赵简子、赵襄子改革的例子,充分劝说叔公赵成,说他这道“胡服骑射”的目的在于强大赵国。

赵成看到侄子在他面前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发觉这小子是个人才,他表达的内容思维缜密,方向清晰,而且战略眼光很是独到。这小子的一番表现令叔公刮目相看,赵雍的帝王之相、雄才伟略在这番交谈中展现得一览无余。

赵成听完赵雍这番“江口决堤”的陈述,就走上上前去,拍了拍赵武灵王的手臂,说:“小子,就按你说的办,你说得很有道理啊,叔叔先给你点个小赞!” 并且赵成以身作则,他率先穿上了胡服,并且每天都会练习骑射,由于叔父的助力,大大降低了赵武灵王推动胡服骑射改革的摩擦力,从此以后,赵国日渐强大!

事情就是这样的有时效性。在赵雍开展“胡服骑射”的次年,赵国就向旁边的中山国发动了猛烈进攻,果不其然,这套衣服装备,与之前大为不同,简直是太方便了,士兵们个个得心应手,骑马射箭非常方便,一路攻打到了中山国的都城灵瘦,赵雍趁着士气,一路猛歌,并控制了太行山的通道井陉,井陉即:“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的兵家必争之地。赵雍此役充分证明了他改革的正确性,此时,在大家眼里,对赵武灵王的军事才能以及战略眼光更是刮目相看。

(赵国)

就这样,赵国陆陆续续相继灭掉了中山国,打败了林胡、匈奴两族,彻底占领了今天内蒙古南部的黄河两岸地区,并建立了云中、九原两个郡,又马不停蹄的在阴山筑长城以防御胡人再次进攻。赵雍的眼光确实是十分的了得啊!

然而,赵雍不满于现状,他还一路猛进,荡平了狄人。说起狄人,他们从春秋初起,就灭了邢、卫、温三国,并直接堂而皇之的讨伐周朝,时常攻打齐、鲁两国,狄人的骚扰,使中国在300多年的时间里根本不得安宁。最终,却被赵武灵王彻底荡平了,就如同《史记》里记载的那样:“犁其庭而扫其穴也!”。

梁启超更是对赵武灵王评价甚高,说他是继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梁启超还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其文如是:“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北方贱种世世为中国患,而我与彼遇,劣败者九而优胜者不及一。稍足为历史之光者,一曰赵武灵,二曰秦始,三曰汉武,四曰宋武(刘裕),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赵武灵王赵雍的雕像)

梁启超对赵武灵王评价如此之高,自然是与赵雍锐意改革、奋发图强、荡平外寇大有关系。再加上梁启超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晚清时代,也是伟大的祖国惨遭众列强践踏的时期,此时的梁启超空有爱国之心、却无处施展,他甚是愤懑,因此他追古思贤,盼望着当时也能够有一位能和他们四位一样的志士出现,能扭转乾坤荡平这群外贼。

因此,与其说梁启超是在歌颂赵武灵王,倒不如说他是在直抒胸臆,抒发着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

(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与本文作者联系,谢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nFRGwB8g2yegNDvueP.html

聊聊王家大院

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