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老下湄桥,让我再看你一眼

2019-07-30   吃喝玩乐在郴州

曾经北湖区“朋克硬汉”代表

在转型和棚改中彻底磨灭了自己的工业气

居住在此的居民只能感叹已回不去

很多记忆都已不再苏生

只愿高楼倒塌的灰尘散去时

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

-城迹·下湄桥-





2015年至今,下湄桥棚改拆迁的事情已经过去4年。

随着26路公交抵达下湄桥站,曾经驻扎在下湄桥的工厂也大多也只剩一片废墟,无声的暗示着这一场耗时许久的战役终于要走向尽头。

下湄桥市场路的两旁,店铺熙熙攘攘,菜市场附近的路旁也被小贩们“占领”,卖着应季的新鲜蔬果。

不知道在老工厂工人们迁离后,对这里的商贩们是不是又意味着失去了什么。







要说到下湄桥,那纺织厂就是不可绕开的话题,或许你根本不曾听过它的名字,但你的家人一定不经意间扯过它生产的蓝色布棉。

纺织厂曾是郴州市最大的厂,鼎盛时期职工8000多人,几乎人人都想到这来工作。


曾经若家住下湄桥,那基本都是吃穿不愁的主。父母是国营各厂的老员工,住的是福利房,上的是职工子弟学校,生病了还有医药报销,家境无忧,不知什么是愁。

如今,纺织厂已从国营改至民营,新厂区也迁址石盖塘,剩下的也只剩下对这往日荣光的无限回忆了。





曾经纺织厂门口那一排排小店,那都是附近居民的根据地,早上有着鱼粉、米饺等各色小吃几乎没有几个饥肠辘辘的饿汉能“平安”走完这条街。

每当夜幕降临,这里便会拉开给你看它的江湖模样,在厂民眼里这里的特色口味菜口味好吃到独步郴州。

每当你站在这时,没有几个老纺织厂人不想当即坐下喝几瓶啤酒和老友吹吹牛皮。

只不过如今一条街几乎个个大门紧锁,门前也并不是传言里的脏乱差,反而略显整洁,彷佛从未有人来过......

破败和寂寥似乎成为了这条街最后的宿命。


下湄桥纺织厂“zui高楼”



曾经前往菜市场的2栋楼房路口有着一家老面馒头,没做啥卖了十几年而已。

20栋也曾有一家鱼粉小馆,营至深夜,就为了等着安抚凌晨上夜班的工厂子弟,如今也都去向不明,不知是再开还是老了打算休息。

人群聚离,只剩曾经和小伙伴取笑从来没有用过的水塔立着,成为了现在居民区的“王者”因为其它居民楼,都成为了平地。






工厂区再深入往里走,那便是床单厂的领地,不过下午2点,卖着小吃的老板们已全然收拾完毕,路上行人无几,卖着副食的小店内大妈们凑起的麻将局是整条街都听得到的欢声笑语。

老旧居民区,似乎也全部搬迁,仅剩几户住户居住着,和十字路口对面的同辉、金辉小区一街之隔,彷佛两个世界一般,落寞与彷徨彼此交集。

老厂的才知晓的“秘密”



老广场上地面留着日晒风干形成的坑坑洼洼,住在这的年轻一辈也早忘记这里为何建立,昏黄招牌上也只剩下“湖南郴州”几个大字。

关于此地真正用处,大部分工厂子弟都知之甚少,据某位在这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透露,这似乎曾经是各厂聚集弹棉花之地。

以往各户专门来此,带着自家的老棉被来此弹一弹,补补棉或者订制新的棉被置用。

这里曾被修缮成篮球场过,也被另修各式老幼游玩设施,曾经孩童的欢声笑语只剩下这一地灰尘与落寞的蝉鸣。


往后走着也只能碰见寥寥数人,对比市区,这里似乎格外凉爽,走进对立的楼道里,便会有清风徐徐吹来。

可能床单厂的人们在搬离的时候也在想着,不知新家是不是也能像如今一样是个避暑胜地。








往后倒退回十字路口,向南走大大小小的厂区旧址依旧林立着,但大部分都已被整改成新的居民区,如同辉小区、金辉小区。

孩童夏日里的“小确幸”



在下湄桥还没被大型施工现场覆盖的年代,哪怕是再热烈的太阳,也挡不住爱玩的崽子在路上蹦跶。

记得那时在街上和小伙伴们捡着塑料水瓶子卖钱,最后能每人去小卖部换支“蛋筒”便是一天最具成就感的事。







身处在瓷厂、床单厂的两处桥梁,总是容易被下湄桥抢走荣光,人们也总只记住它的名字。

但他们可是各厂和居民便捷通向外处出去嗨的要道,几十年来,真要说受过什么大风大浪,可能也就是05年的洪水袭击,水甚至已淹至桥面。

那时人们可担心它们的安危了,毕竟如果出事了,可要绕一大段远路才能出行。

瓷厂桥头的往事



机灵会做生意的郴州人,也不会放过这么好一个交通要地,各色老店矗在桥头,那都是经过嘴刁老街坊验证过的口味。

附近口味馆的王师傅见过有失恋在此哭的死去活来的伤心人,也有因生活压力过重,便趁着四下无人在桥上大吼释放压力的年轻人,每次都只感叹:“现在年轻人真会玩。”









绕过南岭大道走回下湄桥曾经的“小公园”,你可以看见一群老人在此安享自己的老年生活,每当夜晚这里还是歌的海洋。

在这30-40岁都是年轻人,40余岁的大姐每天买完菜便来这里支起她的老本行,给大家理起了发,便宜又实惠。

小凉亭里和附近各式能乘凉的地方,都能让他们来上一局,只要这群老炮儿聚在一起,哪里就有牌局了。





尘土飞扬也好,噪音熏天也罢,老居民过着自己的日子,任由周边坍塌不见,只是不知道何时,他们也将搬离这里。

养活上万人的菜市场



老菜市场可能又会少去一拨常客,卖着水果的摊主只会对充满灰尘的地面,担忧今天的瓜卖的不怎样。

或许这样的日子将成为日常,又或许下一秒将全然推翻。










如今下湄桥似乎成了拆迁的代名词,一片片高楼倒地,分崩离析,但还好有些仍未改变。

学生们无忧的脸庞,哪怕搬迁也从新聚回旧地的微笑,在这里,有太多东西不经意的变化,但仍有些东西历经沧桑不改从前。


如果你也曾经是居住在此的“下湄桥人”,可能,棋牌室打麻将的大妈已聚不齐,吃了几十年的鱼粉店也不知所踪了,老街坊说好不分离的誓言终归是没能如意。

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下湄桥与你的关联似乎越来越少。但有些地方,有些事,留存于2019年的7月,这美好的记忆,会等你想它时让你再记起。

吃喝菌生活在这有二十多年了

曾经工人时代北湖区闪亮的主角

此刻已徘徊在舞台边缘

等待最终的落幕来临

你有没有在此割舍不去的回忆

一起文末留言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