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数月的下湄桥2.0
对于上世纪这里辉煌的过去
也只能从斑斑锈迹中觅得些微曾经
在郴州人无暇顾及的飞速变迁与发展里
下湄桥早已变了个翻天覆地
今天我们在这片弥新土地
寻找遗留下来的旧时记忆
-城迹·下湄桥2.0-
城市的变迁日新月异,曾经哪怕上百年,在这生活的人们也能留下自己的印记。
但在现在这个时代,哪怕是数万人生活过的地方,也能在几个月内,完全变幻模样。从矮小的民房,变成高楼拔地而起。
如此这般,吃喝菌便如考古学家般穿梭城市之中,只为从细节处寻找,那变迁之前,那狂野亢奋的下湄桥。
这篇文章很长,你可以慢慢看~
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里,下湄桥拥有着近百家大中小型企业,引领着郴州工业发展的进程。
“郴州核心工业区”成了人们对这的第一印象,但如今人们说起下湄桥,到底在谈论什么?
是破旧老厂的家属区,还是那曾宵夜盛极的不夜街,在棚改消息传出后,红砖墙壁上的一纸征收公告,将告别的氛围渲染到了高潮。
因工业而兴,又因工业而没,城市建设的步伐走到了这,大步改革后,曾经老下湄桥人的“遗产”,还剩下什么?
从数年前的大拆迁开始,或者说从下湄桥建立以来,TA的分界线便一直模糊不清。
不只是欢声笑语的下湄桥街道,还有整改至新的桂门岭,已经拆的七零八落的纺织厂,准备接受改造的床单厂、轴承厂,以及远隔千里的麻纺厂。
从温泉路向着四中方向走去,拆迁的步伐在这正当红,路头处原是一处副食店与小饭店还有一包子铺。
包子铺的老板,将店址改至了更前方,离公交站更近,但其它几户,却已是真正没了踪影。
从此路向上走,曾经这也是不少四中学子们的上学必经之路,最初时只有黄泥而已,后建成水泥路,但也是饱经沧桑,不时需要修缮,但对学生可没什么影响,每天放学后,在这条路上,依旧是跑的飞快。
附近的烟火气基本消散,通向二四零疗养院家属区的路野被堵住,曾经在铁质大门内狂吠不止的恶犬也搬离了别处,沿路被大大的拆字覆盖,剩下的是一堆还未整装完毕的废墟和无尽的回忆。
走至四中与新建的同福路交汇处,如果你许久未来此处,眼前展现的将与你记忆完全不符,同行的小伙伴看了后也大跌眼镜连连追问:桥呢?桥呢?
曾经数千学子路过的桥变成了平地,每日皆有火车经过的铁路也已和沥青路混为一体,八车道漂亮的马路占据此处,城市建设的力量在此时展现的淋漓精致。
还是学生时任高楼变瓦舍,繁华成粉末,自己的快乐也从未变过。如今时过境迁老事物的变化所带来的震惊也会令自己震惊不已。
还好,矗立在山顶上的郴州市四中,外观上仍未改变,附近的下湄桥人在子弟学校几经拆除后,几乎都曾在此读书,曾经上学下课沿路皆是各种小摊贩。
每次路过都像是经过一场繁华的名利场,路上诱惑你的,不止是小卖铺的卫龙、李小鹏,还有路边小摊的铁板烧、炸串,如果回家后老妈见你食欲不佳,八成都会猜你是不是在放学的路上“偷了腥”。
学生们无忧的脸庞,是这永恒的亮点,在这里,有太多东西不经意的变化,但仍有些东西历经沧桑不改从前。
曾经的青青郁郁大草坪没了踪影,变成了宽畅的篮球场,可能一直保护草坪不被踩秃了的老师也累的吧。仔细想想就和头发一样,剪成光头换成别的模样,或许是对秃顶的另一种拯救。
教学楼也建成了崭新一栋,还记得曾经的班主任一直在说,学校将会建立新的教学楼,大家可以在新教学楼里奋斗学习,环境也会更好。不过在三年过后也没见着教学楼的影,也不知老师等在此处教课,又等了多久。
从学校离去沿着同福路,不远就能看见,后建立的十一完小,我们在继续走着,准备向下湄桥的“地标”走去。
在吃喝菌的交际圈里,TA能衬得上一个“最”字,每次都被喊着不知道不是下湄桥人云云。
任世界纷繁杂乱,TA自岿然不动。我年纪尚小时对这也只是稍有印象,因为与粮库靠近时,已接近山边,对沉迷电子游戏,和外面花花世界的我,这里实在太过平平无奇。
但我每和同住几十年的数位同伴在吃饭时探讨起下湄桥的标志性建筑,他们总会激动的从口中喷出几粒米,输出含糊不清的“粮库”两个字。
我不知TA的神秘魔力,也不知在如何紧急时TA才出动,在此前吃喝菌所认为下湄桥遭受过让人有印象的灾害也分别属于98与05年的洪水、08年的冰灾。
或许正是因为有TA在,人们默认的有份安心在。
接下来路途可以说是下山入世了,从粮库处走下去,突然感受到了路旁孩童的嬉闹声。冲刷了此前的对回忆失去的哀愁感。
从粮库的路走下去,右边属瓷厂,左边便是旧内衣厂棚改后的同辉小区,相比于其它地方正在接受棚改的别离,住在同晖小区居民可谓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作为下湄桥区域“zui”早一批接受棚改的地区之一,现在的一切他们曾经历过,外头有欢庆与不舍别离声,里头就有老头老太的麻将声将一切掩盖,有时间感伤,不如多搓2个来回爽快。
从同辉小区正门走出,临着南岭大道街旁曾经的第五人民医院北院,数经改革,在改名数次后确定了现在的第三医院北院的名称。
历经数十年,虽然曾经的出名的是手足外科,治好了无数工人。但如今已改成妇产医院,附近新生的10后大部分都在此呱呱坠地。
下湄桥从东起便是著名的通用机械厂,但找遍通用内部,机械厂的踪影再也难找丝毫。翻新数次的篮球场,虽然不比纺织厂内的小公园处篮球场庞大,但依旧热度不减。
通用子弟学校,如今也变成了一座幼儿园,改了名字,但教书育人的使命,是没有变的。
邻近有着卖豆浆、豆花的阿婆,看着她让我想起了曾经每到下午3-4点过后,市场内了菜贩、肉贩都会将摊位转移至市场路处,下午菜市场便在此成立。
此时一走鬼摊阿婆也随即出动,扁担挑着俩木桶,一桶装豆花、一桶装豆浆。天气热时还会特地用保温瓶装着冰好的豆浆出来。
现在我每次外出喝着豆浆、豆花都会与她家对比,只是20多年后,如今也少见她的挑着木桶的身影,或年纪大了,想享乐而已。
向着通用深处走,便可遇见一些老人眼里真正的“下湄桥”,据说此处原叫下马桥,在南岭大道处下湄桥没建立时,这里便是附近的“交通之根”。
在许多居住在桂门岭的家庭主妇这也是买菜交通要地,毕竟那时妈妈们对于孩子的吃喝管理=母猪的产后护理,这里当然是重要的不行。
桥的另一边便是大名鼎鼎的桂门岭,有着极高的斜坡,便是TA的特点,曾经领上也有着一所制衣厂,后经历棚改整修。2000年后马云带着淘宝席卷全国女人的钱包,也给这带来了另一场变革。
许多郴州淘宝店家带着自己创业的梦想,将地址迁址于此。得利于TA地理优势,翻过岭的另一头离北湖市场等地也不过几百米远,故此很长一段时间,桂门岭被戏称“淘宝岭”。
人群中一棍子打下去,10个有9个是做淘宝的玩笑话应运而生,如今在此做淘宝开网店也不如以前红火,有亏钱了,便另寻别的门路,有发家了的也换了更好住处。
只剩下附近的居民和他们的老民宅默默看着附近人群散去,继续过着安乐生活。
桂门岭在近乎山顶处有着一所小学,吃喝菌曾经有朋友住在附近,由于是昼伏夜出的习性,每天都对学校学生小朋友太吵而抱怨不已。
如今却说着,每当生活过的不如意,便会来此看着校门口放学学生,潮气蓬勃如向阳的花般灿烂,便会觉得,自己只要挺挺,生活就能过的去。
看着朋友如同方便后通畅的表情,吃喝菌也希望,自己能有3套房用来收房租就好了。
美味曾经是下湄桥从不缺少的东西,当经过没落期与棚改过后,住在这的老饕能拿出手外人“掰头”(Battle:决斗、PK的意思)的店铺越渐渐稀少。
于是投石问路,便让吃喝菌来给大家指几家店,至于好吃不好吃,可以文末留言分胜负。
· 群群米饺 ·
过去和现在,下湄桥菜市场附近,都是附近居民的早餐根据地,群群米饺,是这早场江湖的“老炮儿”,嗦一碗粉,或来碗米饺,是这的大流。
营业20年上下,许多人从小学吃到上班,途中更改了数次地址,不过还是绕不开的菜场附近,坐在这的,也基本上是熟面孔,或不认识,但总见过。
地址:下湄桥新菜市场与老菜市场交接处(靠内部)
· 胖子烧烤 ·
在市场路与职中路的交汇处,有一胖子,他家算是驻扎在此数十年了,几番改动,最后还是在原地做起了生意。
从鱼粉做起了盒饭,盒饭做成了夜宵,早-中-晚他基本都是试了个遍,TA家旧时的名字也已记不得了,但大部分老客,都以老板的大肚子识人,遂称胖子。
据胖子自称他炒盒饭7年烧烤4年,但是吃喝菌仔细一算,初中时期便在这吃,他要是才11年,我可能白吃了很多年饭,但可能只是他自己忘了算做鱼粉的年份而已。
地址:下湄桥市场路三岔路口处(靠职中方向)
· 千里香美食 ·
基本上属于下湄桥超长时间待机的老店铺了,每天只在凌晨3-4点卖完所有原材料的时候,才休息那么一两小时。
每次加班至1、2点的深夜回家前路过都会来碗馄饨暖暖胃,吃的胃饱了,第二天才有力气继续加班呢。
地址:下湄桥靠近通用路口处旁(罗森尼娜对面)
· 胖婆捆鸭 ·
桥另一边的胖婆捆鸭算是知名老店了,同行的小伙伴每次吃完后都嘴硬的说味变了,但每当朋友来下湄桥,会想到的也还是她家的捆鸭。吃完后又重复上面的过程,渣男本渣了。
地址:北湖区下湄桥工业北道13-3号
从这默默不见的东西已有太多,就和我的掉发速率几经相同,在下湄桥老电影院和现金桥名邸处拆迁过后,便暗示下湄桥已经变了。
在桥头、大灰狼等三座游戏厅均已消逝后,曾经80、90后的青春也黯淡下去。
五代人的记忆与辉煌的工业功绩一起消失在工厂断壁残垣中,那段工厂子弟的记忆也随风逝去。
繁荣不过数十年的站在旁郴江恍如隔世,红砖房还留在原地,提醒着每一段星月交辉的人生。
下湄桥东西两边西边拆迁进行时,东边新楼新路建设红火,这头欢乐,那头寂寞。隔着一条南岭大道,早已寻不见往日模样。
青葱往事终将逝去,下湄桥,汇聚了太多细小的悲欢,承载了太多老一辈的情怀。下湄桥,从没有变,它只是敞开了新的怀抱,为另一部分人上演新市井人生。
从高空中望向下湄桥
这里潜藏的是未来的无数种可能
当日落月升,路灯黄白相间地跳跃
显露出岁月打磨后的温和
用它独特的朋克柔情浸润着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