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的情节,生二胎前一定要看!

2019-05-27   神奇麻麻在哪里

提起家庭教育片,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家有儿女》。

这部10多年前的8.4分情景喜剧,让人看得捧腹大笑。

贤惠有爱的护士刘梅,遇上了智慧淡定的编剧夏东海。

两个再婚的人带着各自的孩子,组成一个五人的重组家庭。

三个孩子性格不一:优秀傲娇的小雪、淘气幽默的刘星和可爱纯真的小雨。

欢乐一家人,演绎着温馨有爱的日常。



经常被《家有儿女》中的刘星逗笑。这个鬼点子多、不爱学习的男孩,制造了不少经典爆笑场面。

三个孩子自我介绍时,小雪和小雨依次回复:

我叫夏雪。

我叫夏雨。

轮到刘星呢?

他说:“我叫下冰雹。”



《家有儿女》截图

年岁渐长,最近重看《家有儿女》。

意外发现为我们带来最大欢乐的刘星,竟然是处于家庭食物链最低端。


小雪对大猩猩感兴趣。

刘梅开始恶补大猩猩的知识,把小雪的房间布置成“猩猩主题屋”。

在房间里放了猩猩的模型、书本资料,并且想方设法找来化石、树枝做一个猩猩窝。


小雨年纪尚小,刘梅也呵护有加。

蚊子咬了小雨的手,刘梅温柔地挠小雨的手指。




小雨和刘星因为争抢着上厕所,小雨憋急了,尿到了刘星的床上。被夏东海罚洗床单,不懂洗衣服的小雨,混合着各种刷皮鞋的颜料却越洗越脏,五颜六色的颜料沾染到了自己的衣服。


刘梅回家之后,帮小雨洗好澡,责备刘星不懂得谦让弟弟。


到了刘星这,画风突变,刘梅日常中对刘星说得最多的是:

“你是不是又调皮了?”

“你等着我揍你。”

刘梅和夏东海刚结婚时,介绍自己的亲生儿子刘星时:

“我有一个淘气的儿子叫刘星。”



刘星是活力四射的。

他会叫上小区的小伙伴鼠标、键盘一起踢足球;迷上福尔摩斯时聪明地帮家里破案。

他是讲义气的。

好兄弟鼠标有难时,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他是勇敢的。

小区里的小孩子受欺负,他会见义勇为。

但由于学习成绩差、“不务正业”,在妈妈眼中他是三个孩子中最不懂事、最调皮的。

这也是属于刘星的“少年维特式烦恼":

“明明我才是妈妈亲生的,为什么妈妈更爱小雪、小雨。”

他偶尔也懂事以求获得刘梅的关心。

刘星认真擦卧室的玻璃,想得到刘梅的表扬。


刘梅却质疑刘星的初心:

“你不是就想通过擦玻璃,逃避写作业吗?”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的情节,生二胎前一定要看!


刘星主动收拾小雪遗留在茶几上的垃圾,刘梅不分青红皂白地数落:

“你看你把这屋子弄的,都乱成什么样了?”




这样不问前因后果的责备,让刘星愁眉苦脸。

小小年纪就觉得自己过得很失败,连亲妈都不相信自己。



对一旁的小雪诉苦:

“在妈心目中啊,你们俩永远是最好的孩子。

我呀,我就是给你们垫背的。

你是没受到过那种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你才不了解我现在的心情。”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或许是因为血缘关系造成的忽视,殊不知偏心、不公平,这些在父母眼里刻意忽略的字眼,是很多孩子的梦魇。

孩子的世界简单,为其添上色彩的首先是父母。心理学家 Eric H. Erickson 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为孩子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

1. 给予足够的关注度,不厚此薄彼

王菲的女儿窦靖童和李嫣,虽身处复杂的家庭环境,却从不缺少父母的关爱。

前不久,窦靖童参加了有王菲做客的节目《幻乐之城》,其出色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身为母亲的王菲激动落泪。

小女儿李嫣也上台给了姐姐一个大大的拥抱。


两个女儿,一位个性,一位可爱,两人都开始了各自不同的人生。

2. 内部不对比,外部不批评

孩子多的家庭,不刻意对比,在他人的面前,不大声训斥。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打击,则设法维护别人好评的心思就愈加淡薄。”

“别人家的孩子”只属于别人家,自己家的孩子才是身上掉下来的肉。

3.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学习过程,孩子任何形式的表现从来都有着父母的影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本来看似无解的矛盾也会有所改变。


教育学家阮庚梅曾说:“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暇的世界。”

童年时代是每个生命不断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梯。孩子的每一步都踩在父母本应给予保护的光线下。他们也可能因为父母一时的忽视表示不满,然而他们对父母的爱感激不尽。

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自尊在作为人生起点,这是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希望每份爱不需要被验证,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拥抱人生。


本文转自公众号 谈心社(txs163),这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我们为你一个提供聚集地,为你呈现年轻人的有趣生活方式。

瓜妈最后说:

文章里说的《家有儿女》的案例,虽然有些特殊(家庭重组后刘梅为了不偏心自己的孩子),但是可以作为提醒的是,在二胎或多胎家庭里,很容易让孩子有不同的待遇,比如生二胎后,习惯让大的容忍小的;或者喜欢把两个孩子做比较。而最让人感觉不公平的是,出生顺序直接会影响父母对两个娃的教育方式:

父母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他们最大的孩子一起阅读和玩耍,但是随着其他孩子的出生,这种时间会逐渐减少。

——英国心理学博士Kevin Leman《出生顺序》

所以啊,不仅是不怠慢瓜瓜,也要尽量对老二付出跟瓜瓜一样的陪伴精力,这件事我真的还没完全准备好。

我们号里生了二胎的妈妈,都来说说是怎么应对的吧!我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