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大西门诸名的由来

2019-06-19   美象府

大西门,衢州城墙西面南、北两端各有一座城门,此门为北端城门,因中国古代城门命名大多遵循东、西侧城门“以北为大,以南为小”的原则,故名“大西门”,又叫做“西门”。另有官名“航远门”、“朝京门”、“中山门”,俗称水亭门。

大西门

航远门,此门紧邻钱塘江的上游——衢江。在古代,其门外即是水运码头,是由水路进出衢州城的必要之处,来自安徽、福建和衢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货物时常集散于此,而南来北往的人流也常常在此弃船乘车南下或弃车登舟北上,十分热闹。“肩摩縠击,不绝于道,为衢郡六门之冠”,位列“天下三十六码头”之一。大概正是因为由此门可通达远方各地,故名“远航”。

衢江

朝京门,其名由来主要有两种推测。一是认为,古代朝廷的官员和诏书、敕令等常经由水路,从此门外的码头上岸,在衢州官员的迎接下,进入衢州城。同时,衢州官员入京或奏章上呈,亦常由此上船前往京城。故取名“朝京”,以示对朝廷的尊敬。二是认为,“朝京”一名,指的是面向京城。由于宋、元、明、清诸朝京城均在衢州正北方向,“衢城西门名朝京,唐都长安为西京,若宋汴梁为东京,西门朝京一说为不合矣”,故推测"朝京”之名唐代已有,即面向位于衢州西北方向的都城——长安。但是,唐时衢州子城是否在这一带建有城门,或者唐时子城西门是否即”朝京”等问题,均已无法考证,暂且备存一说。

民国三十五年的浙江省全图

水亭门,据《舆地纪胜》记载,在航远门外的临江之处,建有一座亭子,名“卷雪亭”,故此俗称“水亭门”。考其亭名的出处,应该是源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苏东坡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映门外衢江水急波涌之势。

编辑:徐无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