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美联储年内的第三次降息还是如约靴子落地,当然年底之前再降息的概率偏低。去年,美联储加了4次息,时间节奏和力度把握的较为平均,收紧货币政策的趋势非常明显,美元指数也从88点上冲到了97点;而今年即使是降息,但美指并没有形成压力,依然缓慢上升。如今,货币宽松对于促进股市,哪怕是拉低汇市的作用已经不再明显。
降息潮下的近零利率是大势所趋。普通投资者关注的是,投资标的和投资策略该作何调整?保守性的储蓄、稳健型的债券、基金投资抑或是风险投资股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的投资该怎样布局?
投资者愈发感受到自己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全球负收益债券总值已近16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欧洲各国政府发行。如果投资者持有这些债券直至到期兑付,他们无疑将承受亏损。
然而,过去一年,这些债券扮演了避险资产的角色,在市场参与者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的忧虑中,异军突起,为投资者提供了可观的回报。与此同时,同样的市场情绪下,股市却未能保持升势。
面对低息和债券收益率下跌的大环境,投资者需要他们变换思维模式和投资态度。简而言之,破解之道就是多元化投资目的地、资产类别,以及风格。
首先,跨资产分散投资:只投资股票或政府债券的投资者,可考虑投资企业和新兴市场债券。虽然许多发达市场(尤其是欧洲和日本)政府债券今年的回报不俗,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负收益债券。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投资级企业债券和新兴市场美元债券的收益率具有吸引力。
对于追求固定收益的投资者而言,现在购买一篮子新兴市场政府债券便可享有超过5%的收益率,而无须承担外币贬值的风险。对于寻求资金避险的投资者而言,黄金和日元相对政府债券,是更好的长期替代品。
其次,风物长宜放眼量:投资者通常只把储蓄投资于本地、即自己熟悉的市场。因此,今年以来他们从股市所获寥寥。举例而言,新加坡股市今年前9个月上涨约6%。不过,如果它们采取了更广泛的地域配置,就可以大幅提升回报——同期,美国股票上涨了23%,而欧洲股票上涨了16%。
第三,多元化的同时,勇于尝新:举例而言,近年来科技板块或许是个投资风口。这加大了固化既定投资,即追加最近投资的资产的风险。社会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医学的进步和健康护理方式的创新,或许可以使得健康护理和相关行业在未来数年,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nUxTW4BMH2_cNUg21JJ.html作者:张沛
编辑:杨燊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