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木兰》遭遇全网差评时,小妹想了好久,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迪士尼真人公主系列投资预算之最,又是巩俐、李连杰、甄子丹这种华人巨星作配,还有众望所归的神仙姐姐刘亦菲。
所以,《花木兰》到底哪里不对?
直到小妹走进电影院,用老头看地铁的眼神看完全片之后,终于明白了网上的差评。
《花木兰》扑街,不亏。
01
服道化,灾难
没人去怀疑好莱坞的水平,但看完《花木兰》还是要说一句“这tm都是啥啊”。
整部片子从海报开始就给了人浓浓的“穿越”质感。
尤其是这个官方海报,咋看咋不顺眼,后来一想明白了,原来差了一行字——
50集大型古装历史巨制。
刘亦菲很美,但为了突显她的美也不用让其他人扮得跟鬼一样吧。
要说惨,谁都惨不过郑佩佩饰演的媒婆。
感觉这是对郑佩佩黑的最惨的一次,人家年轻的时候真不比刘亦菲差。
而刘亦菲虽然主角光环在手,也没有能逃过化妆师的蹂躏,鹅黄妆直接让神仙姐姐跌下凡间,还是头朝下跌的。
此妆的精华,就在眉心中央的华为秘制logo。
其实迪士尼对于公主电影是非常舍得花钱的,打个比方《灰姑娘》里辛德瑞拉参加舞会时的那套蓝裙子,迪士尼给出的数据是18个裁缝花费了550个小时。
注意这是灰姑娘众多裙子里的一套而已。
而最豪横的还是《沉睡魔咒》,直接就是高定,造型师请了拿了多次奥斯卡的大师。
而到了木兰这里,说是投资最高,结果除了那身从头穿到尾的戎装,就只剩下了相亲时的那套紫色的衣服了。
设计师还搁那儿吹呢,结果一眼看过去这质感还抵不上如今国产古装剧里的服装水平。
而整部电影前半段的色彩搭配更是让小妹多次出戏,知道的是南北朝,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东南亚。
对了,一个冷知识,迪士尼官方认证,花木兰是福建人。
不然怎么全家都住土楼?
最绝还是皇宫大门口,刚从染缸里出来的大臣和妃子竟然在遛弯。
???
02
故事情节,儿戏
迪士尼素来都是崇尚真善美,即便是服道化再烂,只要故事内核能跟上,也能从侧面平衡这种不足。
但说实话,《花木兰》真的太儿戏了。
木兰的主角光环被编剧用“qi”一个字就给解释了,说木兰身上充满了qi,也是qi让她从小便与众不同。
所以究竟什么是qi,听上去好像很牛批的样子,但故事演到最后也没有解释。
看多了迪士尼公主电影都知道,跟公主最配的不是王子,而是女巫。
这也是真人版和动画版最大的不同,删掉了木须龙,加了一个雕。
还找来了巩俐这种大咖来反派,造型就不说了,跟野人部落的女头子似的。
但功力还是很强的,千军万马都抵不过她的挥手一弹。
既然都整成奇幻电影了,那有法力的必然是最大,不用说了,这就是幕后大boss。
可眼瞅着这只雕就要干尽所有坏事时,她突然就被木兰感动了,突然就弃恶从善了,突然就为了保护木兰被一箭射死了。
WTF?
所以说,整部戏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物没有动机,所有的行为都没有逻辑。
你说这个女巫吧,法力无边,杀人还不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吗?
为什么要投靠柔然,为什么要费劲去扮一个丞相,然后骗皇帝去工地单挑,最后还把自己搭进去?
说到李连杰了,片方是请了一个蜡像过来演的吧,不然怎么能做到全程无表情?
其实从开拍找的卡司就不难看出迪士尼想打造这部电影的野心,那就是拍出精妙绝伦的东方世界。
找最牛批的华语演员,用最绚烂的东方色彩。
什么土楼啊,汉服啊,戎装啊,武打啊,西方人眼里的东方元素,那必须是一股脑地全丢进去。
甭管对不对,先拍了再说。
木兰的故事对于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但也因为耳熟能详,所以走进电影院的大部人都是带着期待去的。
不说别的,就说这阵容和配置,除了多年前的《长城》,几乎也没有华语片可以媲美。
再烂能看到两大功夫巨星同台彪戏也是好的呀,结果整部戏武打动作那是啥。
相比之下,《长城》真的值得一波反黑操作。
木兰从头到尾都在慢动作踢箭。
发生雪崩时,还能骑着马在山上来去自如,敢情这马是长了翅膀?
最后皇帝带着几个小兵去跟敌国的头子在工地单挑的时候,真的,搞不懂编剧咋想的,他是皇帝啊,你们知道皇帝是干嘛的吗?
03
国外吃香,为啥?
这也是脑残粉们最喜欢的环节,国人不懂欣赏这部巨作,人家国外的影评人都亮出了高分,称《花木兰》是史上最惊艳的迪士尼公主系列。
的确,《花木兰》的海外口碑不算烂,甚至也有一些闭眼吹的影评。
但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花木兰》除了套用了木兰的名字,其内核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西方电影。
所有的情节、台词、对白,全部都是为了迎合西方观众而设计的。
最明显的就是拍戏的时候大家都说英语嘛,即便你去电影院看的中文,那也是制作完成之后又找演员们自己配音的,口型根本对不上。
所以才会出现什么“四盎司可以移动一千磅”这种台词。
也因为是西方电影,所以弘扬的也是他们的价值观。
巾帼女英雄变成了女超人,女巫的出现更是非常正确的体现。
女巫法力无边,但却得不到肯定,为了证明自己就去给柔然当了参谋。
但看到木兰之后,女巫觉醒了,她觉得女性也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就突然被打通任督二脉,精神也被洗涤净化了。
她倒戈了,要站女主这头了,要保护女主了,要为女主死了,一切都合情合理。
顺便还升华了一下整个片子的主题,死得其所,何乐而不为呢?
04
好莱坞拍东方,不行
经常看美国影视剧的观众都知道,只要情节里涉及到中国元素,那基本都惨不忍睹。
在《降临》里,外星人降临地球,中方和美方都开始尝试和外星人对话,可是中方的沟通方式竟然是跟外星人打麻将。
美剧《罪恶黑名单》里,美方往中国派遣了一批特工,结果都被一个叫吴京的人给干掉了。
紧接着又对吴京进行了一番科普。
因为中国有计划生育,所以吴京是个黑户。
吴京:突然有点想打人。
《绿箭侠》就更狠了,男主遭遇海难不幸流落孤岛,最后被一对中国父女给救了,所以就在相处中学会了中文。
注意,前方高能,听不懂不是中国人。
其实看得多了,就会慢慢发现,所谓东方文化(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电视剧里,其实更多是沦为一种符号的体现。
徒有表面,没有内涵,该刻板还是刻板,该空洞还是空洞。
尤其是看到他们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为了尊重历史来到中国学习了多长时间时,小妹真想送他们一双白眼,就这?
作为好莱坞最大海外票仓,越来越多的电影都瞄准了中国,不是在里面增加中国元素,就是找中国明星客串露脸。
我们不反对这样的讨好,但还是希望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毕竟正确认识,才是相互了解的第一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Qkfj3QBd8y1i3sJr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