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市场上,口罩是比黄金还硬的硬通货。
采购到口罩、隔离服,送到湖北抗疫一线,这个事情可能比你想象得更难。
喜马拉雅主播、曾经的北大博导——晓云老师,打了无数个电话,协调了"一万件事",希望破灭,复又升起多次……
播讲人:FM董小姐
唐朝的韩愈绝不会知道,他1205年前写的一句诗,会给身处疫情中的武汉人带来一些安慰。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句诗贴在纸箱上,纸箱里装着1000套隔离服。这是许晓云与他的粉丝团“晓云会”捐赠的。这句诗也是许晓云想到的。
许晓云半是得意,半是自嘲地说:“知识分子骨子里的二两酸油还是要的,所以写那么一句。”
韩愈的这句诗,他觉得比较能表达自己对武汉人民和医生的祝福:“即使在大雪压顶的情况下,我希望大家能够看到一丝春意。”
为了让这1000件隔离服,以及后续的口罩,不假他手地送到前线,送到一线医生的手里,他特别强调:落地!落地!再落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许晓云说后面有"一万件事"需要做。
许晓云说自己是个比较悲观的人,一般会把事情想得更严重一些,但是这次捐赠,出现的问题,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生活中的晓云老师
比如前线最需要的口罩,他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了厂家,核验了资质,明确了产品型号,反复确认了前线医院的需求。
回头再次跟厂家敲定价格,转账定金,谈好交付日期,预订好物流,就等着发货运往湖北了。
这个时候,他心里隐隐有一丝自豪,感觉自己办事能力还行。
然而,转过天来,政府征用了所有产能,厂家之前的承诺完全作废,“每天的情况,都和前一天的情况有着本质的区别。”
厂家的态度不断地改变,开始说行,后来说不行,再后来又说行……
这个时候,又有了高价的口罩货源,但来路不明,到底要不要买……
这一切,都考验着他的神经和判断能力。
箱子里装着隔离服
许晓云的心情在极度高兴和极度低落之间,反复摆动。他怕辜负了粉丝的信任,心里面充满了忐忑。
为了让事情推进,许晓云不停打电话、发微信,手机小半天就没电了。那几天,他跟粉丝群的一个管理员,都是凌晨三点钟才躺到床上。
中途,许晓云的初中同学,给他介绍了一个生产隔离服的厂家。在等待口罩的时间里,许晓云采购了这一批隔离服。
2月23日,隔离服整装待发
如何送进去?有的时候快递是可以的,有的时候是不可以的,每天都在变。
怎么安全运到?之前新闻曝出了快递物资被征用、被截胡。
许晓云考虑到了最坏的情况,也做了准备:万一物流不行,粉丝群的管理员负责开车,直接把物资送过去。
同时,许晓云还了解到,这个牌子的隔离服在运输过程中,有被抽检到,质检人员误判是假冒伪劣产品,“当时就要给烧了,还刑拘。”
为了以策万全,许晓云要求厂家在每一个箱子里面,都放上产品的国家标准介绍、货单、检验合格证、厂家联系方式……
箱子里放的介绍
“全是破事,千头万绪,还好有人帮我,不然的话,这事儿一个人肯定没法干。”说这话的许晓云,听起来有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在隔离服落地之后,据他了解,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寄往湖北的口罩,再过两三天也要发货了;情况不好的话,要拖到下月的5号。
“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截止到今天这个时间点是这样。”希望破灭复又升起很多次之后,许晓云对未来的预测谨慎了很多。
此次采访之前,我去年还采访过许晓云一次,那次他谈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那一代知识分子。
他说,“从精神上来讲,我认为那帮人当年活得REAL(真实),他们有很多想法,他们觉得他们的热血、他们的意见可以影响国家民族的命运,然后他们就真实地去那么做了。”
当时的许晓云问道:“那么,我们还有没有热血、有没有这个动力,觉得这件事是可以做的,而且你愿意付出去做这件事,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做这件事?”
晓云老师教授《运筹学》课程,地点:北京大学
在发出这些问题的半年后,许晓云组织了此次捐赠,他希望自己能够做出一份努力。
时钟拨回发起募捐的那个晚上,许晓云在自己的粉丝群里喊了一嗓子,大意就是他决定要把口罩直送一线,由他亲自督战,绝不假手他人,“信我的,你就捐。”
2月2日晚8点,晓云老师在粉丝群发起公益活动
在募捐之前,下定决心要做这次公益活动的时候,他已经把所有的渠道都问了一遍,比如:这件事能不能落地?有没有人接收?什么时候能拿到货?物流有几个备选?……
许晓云在北京大学教学时,有一门课就是《运营管理》,因为专业的原因,他更关注执行和落地,“任何不落地的事,在我这都没有意义。”
晓云老师在公众号公示购买隔离服的转账记录 (左:1000套隔离服54300元,右:寄送两家医院的快递费3356元
前期可行性调查做了大概百分之六七十的时候,他估摸着可行,才在群里喊了那么一嗓子。
令他没想到的是,晚上八点多发出募捐的信息,夜里十二点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五万多块。
“到十万的时候,我一脚刹车就停掉了。”他给自己设置了募捐的上限,大概是十万块左右。对许晓云来说,这个数额,他能保证亲力亲为。再多,就不能保证“落地”了。
同时,让他没有想到的还有一件事,竟然那么快就筹到了这么一笔钱。
这让他感慨万千,因为这些钱都是几块、几十块、一两百块这样堆起来的。而很多人仅仅通过他的节目,就愿意把信任交托给他,这令他感动。
2月25日,武汉普仁医院收到隔离服
“大家为什么愿意信任你呢?”我问他。
许晓云觉得这问题不该自己来回答,但他随即猜测,这或许源于他节目中表现出的REAL。
他曾夫子自道:“如果别人说我这个节目REAL,这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他在节目中表达自己真实的一面,有优点,也有缺点,线上线下是一样的,因而,“部分的群众,对我的人品是有一定的信任的。”
武汉普仁医院、武汉长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出的隔离服接收函
许晓云一直强调,他不希望把这个活动做成一个宣传的东西,他希望这是一个真正落地的善举。
而这篇文章,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宣传”。
我在朋友圈中看到了这次捐款的公示,才打电话听他讲述了这个为了“落地”,排除万难的故事。
但在他看来,那些没有名字的人是他最赞赏的,“这些人把力气花在了实处,并没有借这件事宣传自己,这些人是我最敬重的。”他认为这些人才是社会真正前进的动力。
采访中,许晓云多次提到之所以能做成这事,里里外外有十几号关键人物。
比如帮他联系、协调接收医院的大学同学;
给他提供武汉交通物流信息的粉丝;
为了找到靠谱的供应商,中间经过好几个关键人物的代为介绍;
包括那位连续几天凌晨三点才睡的粉丝管理员,在里面花了海量的力气……
在我提出采访这个管理员之后,这个管理员婉拒了。
这个过程中,许晓云也加入很多公益群,相比于这些人遭遇的问题,他说自己遇到的问题已经算很少的了。
“这些人蹚出来的这些路,基本都是赤身裸体,去滚地雷阵滚出来的。”他觉得这些人是“栽树”的前人,自己是“乘凉”的后人,非常感激他们。
采访的最后我问许晓云,你算不算一个热衷公益的人?
他说自己并不觉得但凡有个慈善的事,就要去搞一搞,因为能力有限,时间有限。
“我觉得偶尔干一干还行。”
但就是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干一干”,堵上了武汉的防护物资缺口。
有多少力量,就使多少力量。
“烛火点亮世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END -
-留言说说-
这次疫情中,你看见了哪些“星星之火”?
采访对象:喜马主播-晓云老师
撰稿:阿甘
音频主播:喜马主播-董小姐
责编:LSD、Aaron
主编:心中燃烧一团火焰的洗马君
- 喜马拉雅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