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看千与千寻了吗?电影中隐藏的9个秘密你能告诉TA吗?

2019-07-21     火狐商业



最近《千与千寻》在国内重映,这是一个陪伴了我们童年的伟大动画电影,你是否已经或是准备在电影院重温这段自己的童年呢?

而《千与千寻》这部电影本身,不只是因为精良的制作和感人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着非常多的隐喻和彩蛋作为电影的秘密埋藏在其中,你是否知晓呢?



1.

所谓神隐


《千与千寻》是中文的译名,日文名是《千と千寻の神隠し》即为千与千寻的神隐。

“神隐”一词是日本动画中经常出现的词,意思为“被神明藏起来”。在日本以前的时候,遇到女子或者孩子无故失踪,无法找到的情况时,民间就用“神隐”这个词来解释无法解决的事件。



千寻一家就是由于爸爸开车迷路,无意中闯入“神明”的世界。其实就是全家“失踪”。如果不是小千克服自己的恐惧,努力拯救父母,那么这件事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神隐事件”。

影片给了路边景色一个特写,大树跟前靠着一个类似于“门框”的东西,树下面布满了小房子。这个“门框”在日本被称作“鸟居”,“小房子”被称作“石祠”。




在日本文化中,“鸟居”是神界与人界的分界线,“鸟居”也是人界通往神界的门。日本民间经常会在灵异事件多发地点树立“鸟居”,以标志人界与神界分界点,警示世人,不要随意进入“神界”。而这个“鸟居”下面供奉了大量“石祠”,说明这里的“灵(邪)气”过大,需要供奉很多神明才能镇守住。



日本鹿儿岛的石祠


此时,小千一家并未进入“神界”,从这个“鸟居”的破旧程度上可以判断,这里很少有人来过,但是一旦越过这个“鸟居”,也就代表着走在进入“神隐世界”的路上。大家可以记住这里的样貌,这里的“鸟居”及“石祠”和“神隐世界”汤屋里的造型是相对应的。

2.

异界的入口

接下来,小千的爸爸明知道开错路,还是将错就错,越过“鸟居”,径直开到红色钟楼跟前才停下。红色钟楼的招牌上的字清晰可见,上面写着:“汤屋”。





“汤屋鸟居”,异界正式入口

我们之前说“鸟居”是通往“神界”的门。前面大树跟前的“鸟居”仅仅是个“警示牌”,那么这个红色钟楼的门头就是异界的正式入口-“汤屋鸟居”,门头下的房子就是供奉神明的“石祠”。无奈,小千的爸爸妈妈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心,毅然决然的要进入一探究竟。



一家人进入红色“钟楼”,内部实际上是一个车站,接送的是来往于神隐世界的神明。“钟楼”内部大量的长条凳,还有小千妈妈听到的电车声音,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

错乱的时间




穿过红色“钟楼”,小千一家就来到了一个空旷地。镜头跟随小千回看,这时发现,“钟楼”是有大、小两个时钟,仔细观察,时钟的时间和现世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小的时钟刻度显示的是数字,不过是13个小时,而且,9小时与3小时的位置发生了互换。大时钟上显示的是文字,字迹模糊辨别不出时间。两个时钟所指示的位置也不一样。这就标志着,小千一家已经彻底进入了“神隐世界”,而且不可逆转了。



接下来,小千一家穿越了一条干涸的河,(我们暂且叫它“神隐之河”),来到了汤屋脚下的商业街。这条河在白天是处于干涸状态,只有在晚上才会涨上来。



神隐之河

值得注意的是,“钟楼”周围的房屋群和汤屋的商业街不在同一处,而是处于河两岸相对望的位置关系。对比之前大树下的“鸟居”可以发现,现实世界的“鸟居”就是“神隐世界”的缩小版写照。



4.

汤屋商店街


“汤屋商业街”暗藏的不可告人的秘密。小千爸爸被一股美食的味道所吸引,健步跑到商业街。他只顾寻找美食,但却没有注意到门店的招牌。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门店的招牌上的文字都是什么?

1、塩(盐),盐在日本为驱邪之物。

2、一个画着嘴唇,写着制(制作)的招牌,估计是加工制作嘴唇的店。

3、一个写有日语め(眼)的招牌,下面还写着:三千目,万目丹(用一万只眼睛做药?)。

4、写有骨肉的招牌,仔细看下面还写着“人肉”二字,显然这里卖的是人肉,而不是普通的肉。

5、咒(咒)字招牌,就是诅咒,招语还写着:“虫”。

6、写有鬼皮的招牌。


显然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商业街,应该理解为“鬼市”,这里出卖的都是人身上的器官,简直就是人类的“屠宰场”。在白天,商业街上空无一人,其实这里的居民都是“鬼魂”,只有到夜晚才显现出来。小千父母以为店老板暂时不在,就自作主张吃起店里的美食。结果,到了夜晚,他们都被变成了“猪”。汤婆婆说这是他们私自吃为神明准备的食物,对他们的惩罚。




综合上面的情节,大体可以了解到汤屋的运营模式:在白天,商业街的经营者开始准备饭食,到晚上现身迎接神明客人,并在白天处于“隐身”状态。而这些“透明的黑影”并不是商业街的顾客。没错,顾客另有其人,他们就是“鸟居”下石祠里的神明。

白天的时候神明出去工作,到了晚上“神隐之河”干涸的河床涨起水来,他们乘坐“豪华游轮”来到商业享受美食,然后再去汤屋泡澡。



汤屋食材是从哪里来的呢?从电影中我们了解到,汤婆婆其中的一个魔法能力就是把人变成各种动物。显然,小千父母就是被汤婆婆变成“猪”的。其次,汤婆婆把他们变成动物的目的不只是惩戒,这些变成“猪”就是美食街用来给神明做饭的食材。误入“神隐世界”的人都会被变成各种动物,成为神明的盘中餐。

5.

无脸男的隐喻



他喜欢千寻,多次接近她。正如“カオナシ”(颜なし,意为没有脸)这个名字一样,他被表现为“没有个性”的存在。实际上,无脸男在千寻问到自己的事情时,露出了相当为难的表情。正是因为“没有自己”、“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才使得无脸男总是在激发他人的欲望并将其纳入自身当中,想要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吧。




无脸男总想把钱交给千寻,但一直被拒绝。从这个行为中也有人认为,无脸男不是“欲望的象征”吗?而且考虑到一连串的对话和砂金不久变成了泥的事,说不定这个作品也在表达着“即使有钱也有买不到的东西”。





6.

海源电车上的黑影乘客


海源电车是一个“只能去”的单向电车,乘客全部是像死者般的黑影,令人毛骨悚然。乘客用黑影来表现的理由,如果了解宫崎骏的话,应该就能很快明白了。





宫崎骏深受宫泽贤治的影响这件事已经为人所熟知了。一般认为海原电车这部分场景,有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的影子。

如果说银河铁道是为了将死者送往另一个世界的话,那么在《千与千寻》中作为舞台的存在八百万神的世界也许与“那个世界”有所重叠吧。要是说乘坐海原电车的乘客全部是死去了的人们,所以表现为黑的影子不是也能理解吗?



照这样说来的话,《千与千寻》这个故事有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千寻感受到与所爱分离并经历濒死体验了”。



7.

只有千寻回到了现实世界


故事的最后,虽然千寻回到了现实世界,但白龙却无法回去。那是为什么呢?虽然故事中没有明示,但实际上她能够回去也是有许多暗示的。





其中最明显的线索是千寻和汤婆婆签约的时候,把“萩野千寻”的“萩”字错写成了获得的“获”。由于那个契约没成立,千寻能返回现实世界。正如后来白龙所说的“不能告诉汤婆婆真实的名字”一样,如果不是真正的名字,也不会被那个世界的规则所真正束缚。但是,白龙因为和汤婆婆的契约已经用真名签过了,所以没有回到现实世界。


8.

“不要回头”


在作品的结尾,白龙对千寻说,走出隧道之前不能回头,这是为什么呢?


同样的场面,在世界中各个国家的神话故事中也常有出现,被称作经典的“回头看是禁忌”。在日本的神话、希腊神话、旧约圣经中也皆有出现,比较熟悉的日本故事《鹤的报恩》中也有这样的场景。


一般在神话和故事中,最后时刻的回头意味着“懦弱,犹豫,放弃”,而《千与千寻》讲的正是千寻克服自己的种种懦弱,拿出勇气的故事,所以千寻最终可以成功回到现实,正是表现了千寻的坚定和勇气。


9.

幕后访谈录


问:这一部电影的创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何以会想到创作这样一部动画?

宫崎骏:《千与千寻》是为我五位小朋友而创作的。这五位小朋友是我朋友的女儿,十岁左右,每逢夏季,都会到我山边的小屋来。有时我想,我们制作过不少关于小孩的电影,却没有一出是为十岁女孩而作的,大概也该为她们做点什么吧。



问:你怎么去了解10岁女孩喜欢些什么呢?


宫崎骏:为了创作这样一个故事,我看过好一些时下女孩所看的漫画都是些俗不可耐的浪漫爱情故事。我深信这绝不是一个十岁女孩所渴求的。难道我们就不能创作一些能引起她们共鸣的故事吗?




问:故事的背景,灵感来自哪里?

宫崎骏:说到故事的背景,这多少是源自我童年的回忆。《千与千寻》里的“神秘之城”,是根据江户东京建筑物园而描绘的。我在那里留下不少童年的足迹;现在仍经常到那儿散步,缅怀一下童年旧事。面对古旧的建筑,我不禁觉得现代人应该反省反省:他们总是夸大自己的问题,难道都忘了古人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的 吗?只要我们能重拾昔日的勇气,那么,天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问:还有其它的一些场景呢,比如大浴场?


宫崎骏:至于故事中的温泉大浴场,则是源自我童年时的遐想。我小时候到过一所日式浴场,布置非常特别,令我印象难忘,一直希望创作一个以此为背景的故 事。有时我忽发奇想:一个专为神仙而设的浴场必定更为有趣———现今的神仙日理万机,大概也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吧。这就是你们在《千与千寻》里看到那有神仙光顾的浴场了。




问:能够引发这么多人的喜爱和共鸣,《千与千寻》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宫崎骏:《千与千寻》有别于其他故事,也有别于我过往的创作。以往,我笔下的主角都我所喜爱的,但这次我刻意将千寻塑造成一个平凡的人物,一个毫不起眼的典型十岁日本女孩。


我要让每个十岁女孩,都从千寻那儿看到自己。她不是一个漂亮的可人儿,也没有特别吸引之处,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没精打采的神态,更是 惹人生厌。最初创造这角色时,我还真有点替她忧心呢;但到故事将近完结时,我却深信她会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



问:你想通过《千与千寻》表达什么样的想法呢?


宫崎骏:《千与千寻》叙述了千寻的一个生活小片段,讲述她在面对困难时,如何逐渐释放自己的潜能,克服困境。这正是我要我那些小朋友学习的。这故事也令人联想到现实社会中,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进入一间大机构做事的情形。面对陌生的环境,冷漠的人事,这女孩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发掘内在的潜能,克服种种挑 战,方可建立一片立足之地。现实世界里的人事,如斯复杂,是非黑白,往往很难界定。正如故事里的汤婆婆,看似是个坏人,但背后却也有她辛酸的一面。



自1997年《幽灵公主》之后宣称息影的宫崎骏,蛰伏四年一朝复出,拿出的是比《幽灵公主》更具现实战斗性的《千与千寻》,宫崎骏的票房号召力一如当年。

然而,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这部与宫崎骏以前的动画导演风格迥然不同的电影,代表了宫崎骏思想的何种新方向。宫崎骏在 2001年《千与千寻》东京记者招待会上的诚恳发言也许能给你一个答案。

(以下是宫崎骏的发言)


德间书店的社长还在世的时候,曾经想召集日本最好的动画人,制作全世界最好的动画,想起这些年的经历,我们也不算辜负了他的期望。 


在整个电影制作结束时,我曾经独自前往神社求签,签子上写著“残花,旧枝头再次开放”。

原来是这样,我心想,虽然力图有所突破和改变,但只要导演是我,就不可能像当下的风潮,完全迎合商业需求,那样的事情对我是不可想象的。


每年夏天都会和佟榴美(《千与千寻》女主角千寻的配音演员)般年纪的女儿前往山上的木屋度假,当我看见她可爱的面容,就会想,我还没有给她这样大的孩子做出过最合适的动画。

固然以前也有过这方面的作品,像给少女们的《风之谷》和《魔女宅急便》,给男孩们的《天空之城》,但在这些电影里,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角色:他们还没有被生活变得复杂多变,对于成人有纯真的服从和崇敬,全心信服父母们教导的古朴道理。这样的孩子该是什么形象呢?说实话,我自己的脑子里也不是十分有概念。 



已经是母亲的侄女带著孩子也来到山上小屋,少女漫画一下子满屋都是,我看了看,内容大多是如何吸引班级男生之类的校园浪漫故事,怎么潮流已经变成如此了 呢?无论漫画和动画,内容的主要部分都不应该只限于此,就像年轻时追求我的小女友,用不需要多少金钱的东西就让她欢喜,制作动画也应该这样吧,这才是高明的做法。





固然我们是过了幼拙的时光了,可是我们不是一样葆有记忆吗?过去的梦想还是能够在那些支撑着社会的成人身上找到的,如果你也相信这些事会发生在10岁的女孩身上,你的幻想也就是真实的。

无论如何,我要重新动笔作画,为了所有的孩子,在没有被恋爱和思考打扰的年纪里,让他们拥有童年的快乐。以上这些,决定了我的复出。




到现在才站在这里召开记者会,我们这次的制作所费时间不可谓不长啊。主要原因是完成了九成工作的时候才开始复检,结果一下就推翻了八成的既定内容。每周工作室都接到无数的电话,“无论时间多长也要坚持下去啊,哪怕被闪电打中了也要画完,拜托了”这一类的“鼓励”。(众笑)

但是看着花了三年时间做出来的电影,虽然只有两个小时,也能感觉到其中的厚度。




活在“现在”太久了,人会变得麻木,有时忘记了来时的道路。也不是说这样就不好,可能是没有太多人会适应想象里的生活吧。我一直没怎么对现实发言过,不过身边的人总是七嘴八舌,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现在该轮到我说话了吧?(众笑) 


在我孩提的时候,东京被空袭之前,在街角的某个地方或者能发现古代的遗留,在电影里这样安排,是出于一种个人的怀旧情绪吧。有时我一个人独自留在公园里,就要关闭了,我看着太阳缓缓落下,再下去,就几乎要流泪了。



//

据报道说宫崎骏目前正在全力制作他的最新作品,预计制作完成还需要三年。让我们前去电影院支持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并回顾自己童年的同时拭目以待宫崎骏的“最后一部”,虽然老爷子已经说了N次最后一部了,但由于热爱的原因却屡次“食言”。

跟着《千与千寻》一起,寻找那个丢失的“自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O55GGwBmyVoG_1Zqb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