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除了蚊子、红火蚁外,还有一种虫,遍布全国各地。它就是——蜱虫!
许多宝妈和小康君反映,自家宝宝和身边人都曾被“蜱虫”叮咬过!
要知道,如果被蜱虫叮咬后没有及时处理,将会危及生命。仅今年5月份,安徽一家医院就有3人因它死亡。
各地蜱虫叮咬事件频发
被蜱虫咬伤的案例每年都有发生,有些可以幸免于难,但有些被蜱虫咬伤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安徽
2019年5月19日,安徽合肥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已出现3例被蜱虫叮咬后死亡的病例。
河南
同年6月份,《大河报》也报道了3例宝宝被蜱虫叮咬的案例
5岁男宝小布和父母踏青后,其父母发现孩子左侧胸部爬着一只蜱虫,且停留时间已久;
4岁女宝,接触家中宠物狗后,发现被蜱虫叮咬;
5岁男宝,小区楼下草地玩耍,回家后妈妈发现孩子头部被蜱虫叮咬。
(来源:大河报)
南昌
2019年3月28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了一名3岁女童。
去医院之前,这名女童一直存在头部发痒、不停抓挠等举动,家长发现异常后,扒开孩子的头发一看,直接吓了一跳!原来……孩子头上竟然爬着一只蜱虫!
(来源:江南都市报)
“蜱虫”是什么狠角色?
蜱虫,也叫壁虱,通常活跃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中,或寄宿于牲畜的皮毛间。
特别在夏天人们喜爱户外游玩,并且穿着清凉,裸露在外的皮肤一不小心就会被蜱虫给“盯上”了。
这时,蜱虫会把头埋在皮肤下叮咬吸血,时间会长达数天。如果不立即取出来,或万一取虫时部分残留体内,可能引发“蜱虫病”。
如果叮咬你的蜱虫携带病原体,比如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之后,将没有任何特效药。因为该病毒会损害脏器功能,若没有及时就医诊治,并且一旦加重则会导致被叮咬者死亡!
所以,被蜱虫叮咬后,若出现持续高烧、乏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全身酸痛伴有心、肝、肾多脏器损害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否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如何防止宝宝被蜱虫叮咬?
穿长衣长裤 。带宝宝外出时最好穿轻薄透气的长衣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在外面,并把袖口和裤口扎紧。
少带宝宝在草地上坐卧 。尽量不要带宝宝去草地上嬉戏玩耍。
如果一定要带宝宝去草地上活动,最好给宝宝穿个长袜,不要露出脚踝。
还要在宝宝皮肤裸露处喷上一些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的驱蚊液,这对驱散蜱虫也有一定效果。
户外玩耍后查看身上有无“黑痣” 。如果携带宠物外出踏青时,回家后要仔细检查孩子以及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
被蜱虫叮咬,切勿“生拉硬拽”
(来源:江南都市报)
一旦被叮咬,那么蜱虫在吸血的时候就会将整个头部埋入皮肤,只留下深棕色的腹部,伤口看来就像长了个“黑痣”。
若是被叮咬后蜱虫自动离开了,那么皮肤会出现明显红肿,且伴有明显的疼痛或瘙痒,同时伤口摸上去还会有些坚硬。
万一被蜱虫叮咬,也不要慌张,请记住“四不要”:不要拍打,不要硬拔,不要捏爆,不要用火或其他东西刺激它。应该这么做:
发现蜱虫后,不要用手捉,要用镊子捉住后烧死;
若是蜱虫破裂,皮肤沾染到它的液体,要及时用75%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消毒;
保留蜱虫的些许残肢,若情况恶化,残肢还可以给医生的判断提供依据;
在被蜱虫叮咬后的1个月内,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要告知医生曾被蜱虫咬过。
特别强调
由于蜱虫的唾液含有一些物质,能使伤口局部麻木、抑制肿胀和瘙痒,所以被蜱虫叮咬时几乎是无知无觉的,这就容易导致被叮咬后不能及时发现伤口。
因此,一旦发现宝宝出现莫名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呕吐、腹泻等发病很急的症状,且身上出现了符合上述特征的伤口,就要怀疑是否是蜱虫造成的。家长务必及时带宝宝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怀疑是蜱虫叮咬造成的。
被蜱虫咬了就一定会致命?
其实,蜱虫本身没什么毒性,但蜱虫身上却可以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和32种原虫,所以真正致病、致死的就是这些病菌。
不过,并不是所有被蜱虫咬了就会染上这些严重疾病,多数人是因为硬拔蜱虫,而导致口器卡在伤口出现皮肤的过敏、溃烂和发炎。
通常被蜱虫叮咬后感染上致命疾病的概率,只会比被蚊子叮咬感染上致命疾病的概率高那么一丢丢。若存在以下2种情况才有可能被蜱虫携带的病菌感染,即:
蜱虫的身上带有可感染人的致病菌;
蜱虫所携带的致病菌达到了可感染人的剂量,且人体的免疫力系统不能杀死致病菌。
小康君嘚吧嘚
蜱虫不可怕,延误治疗才可怕。其实被蜱虫叮咬后,如果每位家长都能够重视起来,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致死事例了。
所以,每次外出后一定要检查宝宝肘窝、腋窝、脖子、耳后、腹股沟等有没有异样,尤其头发很容易藏匿蜱虫。
往期精彩内容
夏季意外伤害频发,带娃一定注意这五点
感染“手足口病”的4个重灾区!
吃了这么多年西瓜,竟然一直吃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