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盛顿邮报12月24日的报道,数十所美国大学正在使用手机网络和软件来追踪和定位学生,从而监督他们的学习状况、分析他们的行为,或评估他们的心理健康。学校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校园的安全,同时有效控制和防止旷课、考试作弊等行为。但是对于在校学生而言,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
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正是利用了手机新技术的大学之一。当新生进入Jeff Rubin教授的信息技术入门课时,隐藏在演讲厅周围的七个小型蓝牙信标就会与学生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相连,从而提高他们的“出勤点数”。
如果有学生逃课,那么这个叫做SpotterEDU的程序也能有效追踪并记录,还会通知任课的Rubin教授,方便教授联系学生了解缺课的原因。Rubin教授的课上有340名学生,上课的时候几乎是“场场爆满”。Rubin教授说,“学生们也想要好成绩,他们一旦知道我可以看到出勤记录,那么不需要我做什么,他们自己的行为就会有所改善。”
一位大学顾问说,如果跟踪系统能让学生变得更好,那不是一件好事吗? 毕竟,很多人类行为都是可以被量化、被监测、被分析的,而且学校作为肩负重任的教育机构,很希望看到学生都能积极好学,遵守纪律,而且保持身心健康。如果追踪软件真的能分析出某些学生行为异常,可能会伤害自己或他人,那么学校和家人就有机会及时预防和阻止情况更一步恶化。一家数据公司负责人就举了一个真实案例,通过数据分析,他们发现一个学生在校园中离群索居,认为她有很大可能面临精神健康的问题。通过及时的联系和帮助,学生的状态有所好转。大学校园中类似的问题非常普遍,如果没有紧密的关注和数据分析,很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也有一些父母显然对孩子不够放心,认为大学生的身份并不意味着自控和自立,希望孩子能受到更密切的监督。Wes Grandstaff说,多亏了监控软件的帮助,不然他的儿子Austin应该还在大学生活中苦苦挣扎,而不是像今天这样顺利毕业。他说,额外的监控是值得的,孩子怎么想都无所谓,“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反正你都会受到监督和关照。”
但是越来越密切的监督也会给校园和学生带来的潜在危机和无形改变。一些教授和教育者认为,这些系统和软件大规模侵犯了学生的隐私。他们担心,跟踪系统表面上是在监督学生,实际上却会造成学生“永远长不大”,非常不利于培养他们作为成年人的意志力和行动力。追踪软件的普及也容易让学生将“监视”视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丧失一部分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我们是成年人了,真的需要被跟踪吗?”Robby Pfeifer是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大二的学生,该校最近刚刚开始记录连接到校园无线网络的学生的出勤情况。“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这种监控的趋势会不会愈演愈烈,直到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受到‘微观管理’?”
“监视”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许多美国人生活中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摄像头、传感器和麦克风会轻易地连接到网络上,在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暴露他们的隐私,甚至非常精确地监测人们的活动和行踪。美国人在调查中表示,他们之所以对于“技术入侵个人生活”抱有较为宽容的态度,主要是因为技术还能带来便捷和舒适。
SpotterEDU的负责人、前大学篮球教练Rick Carter说,他在2015年创建了这个应用程序,起初是作为一种监督学生运动员的方式。如今,公司包括奥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在内的近40所大中小学合作,登记学生超过150万人。
SpotterEDU使用的是扑克牌大小的蓝牙信标,一旦学生进入信号范围,就向学生的智能手机发送信号。这些蓝牙信标一般是贴在墙上和天花板上这种不显眼的地方。Carter拒绝让采访记者拍摄教室里的信标,因为目前学生不知道它们长什么样,他们也不想暴露信标的准确位置。
“自由”几乎是美国大学校园长期以来的标签之一。学生完整地拥有选课的自由、选专业的自由、转学的自由、课外活动的自由。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从高中到大学短短几个月,自由的尺度完成了跨越,但是学生们本身的成熟和自控的程度却不会轻易完成跨越。这也是大学校园中充斥着逃课、酗酒、霸凌、歧视、学术不诚信等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自由”被充分允许的环境中,学生犯错的成本相对较低。大部分家长对于已成年学生的行为一无所知或无能为力,而学校所能采取的最严厉的措施,也不过是把严重违反校规或者不符合学术要求的学生开除出社区。
追踪和监视技术的成熟,恰好应和了一部分忧心忡忡的家长、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的需求。他们愿意相信,技术手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毕竟,在银行、医院、政府机关等充满监控摄像头的地方,人们都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这个逻辑很简单,如果你不打算做坏事,为什么要担心外界的监督呢?”
也许技术监督并不会真的让大学生变成“巨婴”,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立体、复杂、非线性的,不会因为某一个单一外在因素而彻底改变。但是讨论和质疑的声音依然是必要的,因为在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式扩张的时代,如果人们毫无怨言得放任技术手段在个人生活中毫无边界得扩张,是不是也是一种“危险的一致性”呢?
毕竟,机追踪技术的内核,并不像防止考试作弊的科技手段那么单纯和直接。追踪技术被广泛应用的背后,关乎学生的个人隐私、数据和信息安全、以及对于“技术的边界问题”的认知和意识。
【独家稿件声明】本文为美国续航教育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美国续航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