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看来,如果放开限制,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日本就能造出自己的原子弹,由此得出日本军事潜力巨大,需要谨慎对待日本的结论。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科学家也是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常客,日本的确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但研制原子弹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首先,日本缺乏足够的原材料。原子弹可以细分为铀弹与钚弹,前者的原材料是丰度90%以上的铀-235,后者的原材料为丰度93%以上的钚-239。武器级铀-235的制备难度极高,自然界中的铀矿石的铀-235含量还不到铀-238的1%,为了获得足够丰度的铀-235就必须建立包括数万台离心机在内的庞大的铀浓缩体系,这会耗费大量矿石、能源与时间,如果要生产铀弹,光是生产原材料就会耗费数年时间。
武器级钚-239的制备难度同样很高。一般而言,钚-239可通过中子轰击核燃料棒中的铀-238获得,对于拥有大量核电站的日本来说,核燃料棒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日本的核反应堆以轻水堆为主,核燃料的燃烧程度较高,钚-239会快速转变为钚-240,这大大提高了获得钚-239的难度。综合看来,制备足够的原材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这还是日本大量投入资源的结果。
其次,日本国土狭小,缺乏进行核试验的环境。想要掌握原子弹技术,就必须进行核试验,通过真刀真枪的核爆炸收集数据,为后续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撑。但日本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人口密集,日本本土并不适合进行核试验。至于远离日本本土的岛屿,由于面积等因素的限制,也难以满足核试验的要求。
虽然电脑模拟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减少工作量,但放在核弹领域,核武器的爆炸当量、辐射情况和对不同目标的毁伤效果等数据都不是电脑可以推算出来的,电脑模拟依赖的模型也得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即便日本通过各种手段顺利进行核试验,日本也要花费不短的时间改进自己的原子弹技术以造出具备实战能力的原子弹。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必须解决核武器小型化这一难题,把数十吨、数吨的核装置变成数吨乃至不到一吨的核弹头,只有这样,导弹、战机等载具才能携带原子弹作战,这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最后,日本能否造出原子弹,全看美国答不答应。以上关于日本研制原子弹的技术分析建立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不对日本进行任何干预的基础上,即便如此,日本所花费的时间就远远超出了三个月或半年,如果再加上美国干预等外部因素,日本面临的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
二战中,美国直接打断了日本的脊梁骨,打碎了日本的崛起之梦,并在日本大量驻军;战后,美国逼迫日元升值,使日本经济增长疲软,美国很清楚日本恨美国,一旦日本拥有原子弹,崛起为真正的大国,美国将失去这块经济殖民地,这不仅会让美国损失经济利益,更会使美国多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大敌人,这绝不是美国愿意看到的。从技术角度看,日本完全有能力造出原子弹,只是所需的时间较长,但在国际社会不会允许一个拥核的日本出现。所以,有这几个“紧箍咒”在,日本核武器造出来也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