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中央社会部未雨绸缪,在国民党盘踞的沿海最后基地福州,提前布置了直属中央情报部门的工作站。并布置了一部秘密电台,几经周转,隐藏在了情报人员,时任渔会会长的蔡训忠家中。这部电台也成为了福州中共情报组织唯一密台,其在东南沿海的解放军事活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福州工作站获取的大量重要战略情报依托其被迅速传送到中社部,让中央、军委、华东局和三野司令部对闽省敌情乃至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敌人的军事部署了如指掌。
开展策反与统战工作是福州工作站开展地下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当局见大势已去,便开始布置撤退。尤其是军事人才中,对国民党海军官兵及其家属离开大陆去台加紧了工作。
叶可钰
福州是中国海军的发祥地,国民党海军高层将领中多为闽籍人士。福州又是大陆去台湾最近的重要中转站。从南京、上海、青岛等地撤退到台湾的海军舰艇多驻福州。为加强对国民党海军的统战、策反工作,中央社会部直接派遣了国民党海军资深军官叶可钰回老家福州,在老资格的情报人员谢筱迺领导下利用其在海军中的老关系做国民党海军高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叶可钰回榕城后,频频登门劝说海军宿将萨镇冰、 陈绍宽不要去台湾,该项工作开展结果相当不错。
萨镇冰
1949年6月间,蒋介石叫陈诚出面电请萨镇冰、陈绍宽去台湾,均遭拒绝。萨老回电称“年事已高,步履多艰”,陈老回电“农事正忙”。中国海军宿将萨镇冰、陈绍宽最后能够留住大陆,可以说,与福州工作站及叶可钰的工作是有极大贡献的。
与此同时,在国民党海军系统的策反任务也有很大发展。叶设法与到福州的国民党海军各类军官见面,逐个做工作,动员他们留下来。而对家在福州的军官,则通过其家属晓以利弊,劝他们不要跟着蒋介石跑。
旧时福州
如:叶可钰曾与先期到榕的海军总部附员陈书麟、海军总部署陈景芗、海校教育长何希锟等以聚餐、跳舞、打牌等社交形式作为掩护,及时将中共军队节节胜利的消息和林遵、邓兆祥等起义人员被重用的消息传达给在闽的海军人员,起到了对旧海军人员心理震撼的效果。
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曾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海军武官的杨廷钢、原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安泰、第二舰队司令李世甲、海军第一军区司令方莹、青岛海军学校教育长何希锟、海军上海无线电台台长陈可潜、汉口海军工厂厂长杨崇芳以及其他部分的海军舰长、技术官佐等一大批国民党海军军官不顾国民党当局的威逼利诱,坚持留下来等待解放。
福州解放一景
福州解放后,在福州军管会帮助下,成立“在闽海军人员联谊会”,参加联谊会的达100余人,连同解放后在华东军区海军驻榕办事处登记报到的原国民党海军官兵300余人,先后加入新中国海军行列,成为开国海军中的骨干。
福州作为国民党在福建的统治中心,国民党保密局(军统)、党通局(中统),旧警察中的特务组织在福州活动时间长,基础深厚,在淮海战役后,又加紧了进行“应变”活动,对以后中共政权对福州城市接管和管理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因此,福州工作站特别注意国民党在榕特务首脑的动向,并相应开展对国民党福建省调查研究室主任、中统特务王调勋的统战工作。
首先,由丁日初布置与王交往较多的国民党福建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管长镛注意王调勋(早期为闽东(连江)工农红军游击十三支队长,叛徒)动向。
王调勋曾对管长镛说起:“过去我同叶飞一起在福建打游击,如今叶飞当了十兵团司令员打到福建,而我却要逃命,不知以后前途如何?”丁日初及时将管长镛反映的情况向谢筱迺报告。谢筱酒同丁日初分析,该特务头子情绪消极,有“搭线”意图,便由管长镛出面向他表示管同中共方面有联系。过了没几天,王找管长镛要求同中共负责人见面。经请示中央同意,谢筱迺约定在福州市区虎节路34号管长镛家同王调勋见面谈话。此后王调勋先后送来有关国民党军队部署和撤退等情报五、六次,并建议我方做何震等人工作,以防止中共隐蔽活动被发现。
福州解放前三四天,谢筱迺在虎节路管宅再次同王谈话,正告王调勋:不许搞轰炸;不许带走文件;不许杀害政治犯,要保护好城市。由于这项工作及时有效,福州至解放都未发生集中抓人和杀害政治犯等事件。(王调勋并未彻底对中共投诚,解放后,尤其抗美援朝时期,依旧是国民党在榕特务的最高指挥者)
福州旧警察
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司令部警保处少将副处长余钟民(曾任国民党福建水警总队长、厦门市警察局局长)掌管全警务大权,又系特务骨干,但对撤往台湾却持抵触情绪。经过一些试探性的接触,余钟民要求会见中共福州地下组织负责人。经管长镛安排,谢筱迺派周伯苍以中共中央工作人员身份,约在温泉路“松有泉”澡堂同余见面。在讲明形势和中共的政策后,余钟民愿意留下为中共工作,并且提供了福建省水警总队、省警保处其亲信可能成为为中共工作的对象。
水警总队艇长范增耀,经教育在奉命随军撤往厦门途中,成功地策动一些人,将警艇驶回福州,警艇上存放的枪支、档案、电台以及其他物资,连同艇一起移交给解放军。
中共中社部福州工作站在短短的前后几个月里所进行的情报、策反,统战工作卓有成效,受到多次中共中央的直接表扬。
1949年10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省委委员、省委社会部部长梁国斌等专门听取谢筱迺关于福州隐蔽斗争情况汇报,并设宴招待福州工作站的谢筱迺、蔡训忠、丁日初、周伯苍等人,对他们的工作给了肯定和表扬。而根据当时环境和工作需要,福州工作站的重要人员奉命继续隐藏身份,潜伏了下来。但在今后的岁月里,更经历了苦涩的风风雨雨。
时间翻过了二十多年,直到1983年5月28日,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指出:“原中央社会部在福建工作的同志和起义人员在特殊的环境下 ,为我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该会议后,蔡训忠等长期隐蔽的”隐干“人员,至此恢复了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