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王府井店因为遭遇差评而报警,结果,事件180度翻转!

2020-09-15     荼然笑了

原标题:狗不理王府井店因为遭遇差评而报警,结果,事件180度翻转!

新颖产品的“潮流”吸引消费者,老字号的“传统工艺”也吸引着一大批消费者,这是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也是消费本身的诉求。

不管是五芳斋、稻香村的月饼,还是杏花楼、今雨轩的团圆餐,或者是狗不理的包子,一块招牌就包含着一个传奇故事,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些老字号仍然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狗不理包子的发展时间线】

我们今天来说狗不理包子,这是天津市中国传统风味小吃,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8年,与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一起被称为“天津三绝”。

1831年,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出生,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取其乳名“狗子”,老话说贱名好养活。

高贵友17岁时,独自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1916年(民国五年),高贵友病故,其子高金铭继承产业,转年在南市东大街立了分号。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把侯家后老号迁址到北大关桥口。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将老号、分号合并,迁址到天祥商场后门(今辽宁路),设立新号“德聚号”。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高金铭之子高焕文继承产业,经营至1952年歇业。

一直到1956年,天津市将狗不理包子收归国有并将店铺迁至今和平区山东路,后又在南市食品街设立了分店。

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其中。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老字号,带有时代的气息,继承着传统的手艺,可是时代的潮流发展似乎对老字号的发展并不友好。

 【现存中华老字号近一半持续亏损】

据新京报调查报道,我国老字号大多创建于明代或清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老字号企业约有16000多家。到2006年,商务部先后确定了两批中华老字号名录,企业总计1128家。其中,食品加工、文化艺术服务和餐饮服务合计占比60%以上,王老吉、大白兔、五芳斋、全聚德等知名品牌。

据商务部统计,在现存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中,仅10%的企业蓬勃发展,40%的老字号勉强实现盈亏平衡,而近一半都是持续亏损状态

在消费者对于老字号的认知调查中,有六成多消费者认为目前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产品老旧,创新力不足,无法吸引年轻消费者。另有46.85%消费者认为老字号的组织架构陈旧,市场反应慢。

由于需求发生变化,年轻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其服务、设计、审美等都是考虑因素,而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字号的思维感官与革新的人群逐渐背道而驰,与消费者需求脱节。

甚至部分老字号也出现过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老字号的未来如何发展?是所有老字号掌舵人应当时刻考虑的事情。

【老字号应该更能经得起“推敲”】

昨天下午,微博上视频博主一则探访狗不理包子王府井店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

视频博主称,该店在大众点评网上的评分是2.85分,“难吃价贵”,并实地探访进行品尝,最后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差评。

这段视频发出不久,王府井狗不理店就发布声明称,该视频所有恶语中伤言论均为不实信息,视频发布者侵犯了餐厅名誉权,餐厅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和网络媒体的法律责任。

没想象,今天事情出现了180度大转弯,这件事情发生后,狗不理集团来人赶赴狗不理王府井店了解事情经过,最后经过了解,给出了明确的态度,总店认为,狗不理王府井店面对消费者评价擅自处理且严重不妥,不能代表集团官方行为和立场。

处理结果是,由于该店严重违反了狗不理集团企业品牌管理规定和与狗不理集团签订的加盟协议相关约定,严重损害了狗不理集团名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狗不理集团从即日起,解除与该店加盟方的合作。

所以,由此看来,消费者是有绝对的权力对所接受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发表评价,甚至对商家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只要是基于事实,不存在借机诽谤或诋毁的。

为什么狗不理王府井店在周边几千家店当中差评如此之多?排名倒数第一?店方自己不反思吗?

反而因为遭遇差评而报警打压消费者,这种做法无异于品牌自杀吧。

再说了,这百年老字号,不是更应该经得起消费者的“推敲"吗?

做的东西好,我给你赞赏;做的不好,还不准消费者说不好,如此打压消费者的事情,可能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吧。

对于任何品牌来说,核心还是要靠好产品,靠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和尊重,而不是不允许消费者差评。

比如中教数据库学术平台,涵盖8大学科94个细分领域的专业、深度、的海量知识内容,读者在中教数据库上阅读任何一篇文献之后,都可以对阅读过的文章进行打分评价,还能作者和杂志社进行深度交流互动,这样可以确保读者的每次参与都将让知识得到一次进化。

【老字号:盈利vs传承 】

老字号企业既是市场主体,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见证和传承者,可以说,一些老字号的品牌和历史文化意义,远远比盈利更重要。

不过,既然是市场主体,就要以盈利为目的,没有利润保驾护航,老字号终将消失。

但是,一些老字号发展到今天,逐渐追不上市场步伐,不管是产品创新,还是企业管理、成本控制,与新型互联网企业差距越来越大,面对越来越差的收益,很多老字号也在不断探索,跨界、转型、改革,但是收效甚微!

像狗不理包子,响当当的老字号,股权改革以后,从主营包子到快餐,又到如今的大酒店一般,产品样式多了,可却早把曾经的老字号猪肉包的绝活丢了,店铺一家家开起来,包子的手艺却没得到传承,这样的老字号,对市场打不过那些快餐品牌,对品牌留不住传统手艺,就这样不上不下的,每年就是在消耗老字号的名气,没有好产品,也是把自己老字号招牌砸了,看着令人心痛!

个人认为,老字号不管如何发展,传统手艺不能丢,传统产品不能丢,丢了那份历史传统,想再找回来,那是不可能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Et_tXQBLq-Ct6CZci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