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自形成而至雄踞剧坛,一方面是由于优秀的演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剧目的日新月异。从四大徽班起,经历过的几个繁荣阶段,都涵有新剧迭出的因素。
再现一个新的剧目,必然有完成这个剧目的作者。
这些作者,一部分是演员自己编写,如卢胜奎之编写连台《三国志》、《鼎盛春秋》,沈小庆之编写《恶虎村》、《青草洼》;
一部分是演员与文人合写,如四喜班的《雁门关》、《梅玉配》,都是梅巧玲与一位候补知县杨镜秋共同编写,春台班的《混元盒》、《绿牡丹》、《窘得福》,也是俞菊笙请文人襄助而成。
一九二0年左右,形成了"四大名旦"以竞排新剧逐鹿剧坛的局面。波及其他名旦徐碧云、朱琴心、黄桂秋、言菊朋、王又宸,花脸郝寿臣等,都聘请文人编剧,涌现了大批文人作者如樊山、蔡天囚、朱石麟、张冥飞、吴幻荪等,他们的剧本,成为了保留节目,直到今天仍流行于舞台之上,有的则人逝剧佚,有的则昙花一现,也有的未曾演出,束之高阁,个中的成败利钝,原因很多。
-齐如山-
-梅兰芳御用编剧-
“梅郎妙舞人争羡,苦心指授无人见。”这是康有为大弟子、著名京剧剧作家罗瘿公写给齐如山的一首“俳歌”,以此来赞美梅兰芳背后的这位无名英雄。齐如山是中国京剧史上一位奇人。他发现并帮助梅兰芳,从最初帮他理解人物与剧情,为之设计正确的身段与表情;到帮他进行舞台改革、为之编写26部古装新戏;再到帮他出国发展、将中国京剧推向世界剧坛,使他获取了全国和世界性荣誉。可以说,齐如山每一个动作,都在推动梅兰芳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其著作主要有《说戏》、《观剧建言》、《中国剧之组织》、《京剧之变迁》、《脸谱图解》、《梅兰芳艺术之一斑》、《梅兰芳游美记》等三十余种。
齐如山与梅兰芳谊兼师友,早在民国初年,他就为刚刚崭露头角的梅兰芳编写了大量新戏,如《天女散花》、《廉锦枫》、《洛神》、《霸王别姬》、《西施》、《太真外传》、《凤还巢》等等。
-翁偶虹-
-李少春的御用编剧-
翁偶虹(1908---1994),著名戏曲作家、理论家、教育家。
翁偶虹先后为程砚秋、金少山、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童芷苓、黄玉华、吴素秋等演员以及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富连成科班编写剧本。一生共编写剧本(包括移植、整理、改编)100余出,其代表剧作有《宏碧缘》、《火烧红莲寺》、《三妇艳》、《瓮头春》、《锁麟囊》、《女儿心》、《鸳鸯泪》、《美人鱼》、《凤双飞》、《小行者力跳十二堑》、《同命鸟》、《蔷薇刺》、《蝶恋花》、《碧血桃花》、《英雄春秋》、《花猫戏翠屏》,《百鸟朝凤》、《比翼舌》、《玉壶冰》、《白虹贯日》、《骂绵袍》等。
-马彦祥-
-根据川剧改编《柳荫记》-
中国戏剧导演、戏剧活动家、理论家。浙江鄞县人。1907年7月5日生于上海。1988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马彦祥192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在校期间从洪深学习戏剧理论、欧洲古典戏剧名著等。
先后主编《新戏曲》月刊、《中国戏曲理论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等,主持梅兰芳故居纪念馆筹建,先后导演《武则天》、《逼上梁山》《女店主》、《 汉宫秋 》、《雷雨》、《李秀成之死》、《北京人》等。著有剧本《母亲的遗像》、《讨渔税》、《生路》等,著有《戏剧概论》、《秦腔考》、《论地方剧》、《二黄考原》、《文明戏之史的考察》、《地方剧演技溯源》等专著及论文。
1953年,根据川剧改编《柳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