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说: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谁能知道变化有没有终极呢?它们没有确定的方向,方正转变为奇特,善良转变为邪恶,对此人们迷惑不解,已经很长时间了。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同样的一件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因素。
而“语言”正是如此。
“语言”是人类最高级的一种工具,语言能让我们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物质,这一切要依靠语言来完成。
所以语言这一个功能的神圣性不可言喻,但是语言也存在着另外一个层面的影响,那就是语言有时也如同没有形象的武器,伤人于无形。
如果说锋利的武器是对于一个人外在的伤害,那么语言对一个人产生的就是内在的伤害。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就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随意的评价别人。
但是在生活中,却有太多的人只站在自己的主观角度,对一件事情还没有充分了解的时候,就以语言这一种武器去伤害他人。
时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道德绑架他人,最后还以为自己是高尚的化身,而此时语言就是最大的“帮凶”。
而我们今天所要说的重点,是从语言的伤害中解脱,摆脱语言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流言蜚语而被无辜伤害,因为别人恶意的语言让自己痛苦不堪,给人生带来的都是诸多的苦恼。
而摆脱这一痛苦的智慧根源,就是改善自我心态。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你改变不了别人,那你就改变自己。
嘴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堵不住别人的嘴巴,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如何正确的去面对这一些语言的伤害。
此时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件事情:一个人说的话,未必是客观正确的。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发音要符合韵律,说出的言论要合乎法度,在利益和道义面前一定要先分出自己的喜爱和厌恶,正确和错误,只是服人之口罢了。
而人性的愚昧,是在于大多数人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只是自己的主观情感意识,而所有主观情感和客观事实都是有所背离的。
一个人主观所说的话,未必是正确的,他掺杂的都是自己的主观意识,违背的是客观规律。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明白一件事情,不是所有的话说出来就是对的,也不是所有的话说出来就值得去在意和相信的,对于那一些流言蜚语,完全不必在乎。
明白这一个道理之后,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去在意这一些事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古人云:
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
这句话的意思就说:
那些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话语,只要领略其中的意义就可以了,而别人所说的那些无稽之谈,随意听听当耳旁风就足够了。
对于身边的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不在意就不会有太多的烦恼,不如视为生活的笑料,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还能省去这些流言蜚语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听与不听也无所谓,因为别人说的也未必是正确的,如果真的把这些无稽之谈当回事,人生只会徒生伤悲,更加烦心,也让自己的人生疲惫不堪。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流言蜚语。
古人常说:谁人人前不被说,谁人人后不说人。
议论别人是非,其实成了很多人的通病,所以更不必在意这一些东西,一切坦然,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才能摆脱那一些流言蜚语对自己产生的困扰。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