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加快武器研发的催化剂,从最简陋的石头、木棍到如今的飞机、大炮,无一不是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进而逐渐改进的。枪械的发明更是如此,尤其在一战二战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也正是因此,才验证了一个说法,越是在战争年代,越容易诞生经典的武器。被称为超级绞肉机的加特林,便是在这样的时代中诞生的,这把机枪在诞生后的一百五十多年中,一直是被军方当作杀手锏来使用,其强悍的火力输出,同时也得到了众多国家的认可。
从最开始的手摇加特林,再到后来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场合,加装到各种武器上,像是在空中战机上都可以看到加特林。然而就是这样一款威力惊人的武器,可以说倒在其枪下的生命已经不计其数,但是其研发者在研发出这一武器时的最初目的,竟然是为了减少战争的伤亡。这点让人是不是觉得更加匪夷所思呢?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天才与疯子总是同一类人,而加特林的研发者便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下定决心研发出一款机枪,用以本国部队的装配。当时的枪械还都是以单管填装弹药的方式,进行射击,而加特林的诞生一反常态,其设计理念另辟蹊径,采用了多个枪管的外表,并且每一根枪管都是使用了独立的击发装置,换句话说,每一根枪管都同时具备发射子弹的能力。
其最大的亮点便在于,该机枪的装弹是采用了重力的辅助,能够自动完成装弹,只要在射击过程中转动枪管,机枪便能在枪管转动的过程中,完成上一发子弹弹壳的排除,以及下一发子弹的填入。可以说,加特林机枪的研发设计理念,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也是一项划时代的研发成果。
最开始时,加特林的装弹,还是通过手动摇转手柄,来完成枪管的转动,从而推动子弹的装填,当然理论上来说,只要转动够快,整个过程下来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200发。而它的设计师,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该枪的研发者,是美国的一位医生,名为查理·J·加特林,其在1861年研发出了加特林,当时他的身份还是一名医生。
而之所以让这名医生下定决心研发出一款如此变态的武器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其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想到要尽可能地减少人员的伤亡。
基于这样的考虑,其研发出了这款射速在当时,算是惊为天人的一款“自动机枪”。200发/分钟的理论射速,在当时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绝对是所向披靡的存在。不过该枪也存在以一个缺点,往往战士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过度的紧张兴奋,而导致在疯狂地摇动手柄中,越来越快,而出现卡壳的情况,甚至会因此而导致炸膛。
当然,在后续的改装中,加特林已经成为了越野战车拉着走的存在,并且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射击,不必在通过手摇。而且加特林也被安装在了战机上,作为低空扫射重要武器,当然甚至在某些船只上也能看到它,凭借着强大的火力输出,加特林作为一代经典作品,也创造了属于它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