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小伙伴在问,我一直宅在家里不出门,是不是就完全没有感染的风险了?我买的蔬菜瓜果,是否会沾染新冠病毒?开窗通风会不会引毒入室?病毒会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进行气溶胶传播?宅在家叫外卖安全吗?我们一起来看今天的悦居科普!
超市的蔬菜、肉和水果不具备相关条件
病毒存活时间不会太长
超市里的蔬菜、肉和水果被人摸来摸去,上面是否会有新型冠状病毒存活?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孙和才表示,如果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到蔬菜、肉和水果上,理论上能存活一定时间,但最长不会超过48小时。
病毒跟细菌不一样,细菌可以在死性细胞上快速繁殖复制,而病毒只能借助活性细胞,比如人、动物的细胞进行繁殖复制,超市的蔬菜、肉和水果不具备相关条件,因此存活时间不会太长。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食物放置时间越长越好。孙和才表示,食物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变质滋生大量细菌,吃了之后反倒对身体不好!
科学的做法是吃前用流水清洗,可以将附着在表面的病毒过滤掉百分之八九十,并记得不要生食,而应炒熟吃,水果的话最好削皮,病毒在温度56℃状态下30分钟内能被杀死,而炒菜等温度能达到100℃甚至更高,病毒能立即被杀死。
病毒除了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还可能通过消化系统传播,因此不建议大家吃凉拌菜等生食。
气溶胶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特殊条件下才可能传播
疫情的不断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继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后,近期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气溶胶传播。
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透露,有卫生防疫专家指出,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这个消息引起一阵恐慌:空气传毒还怎么防?
通俗地讲,为区别于洁净空气,常使用含尘气体或污染气体来称呼气溶胶。云、雾、霾、飘在空中的灰尘,都是自然产生的气溶胶;打喷嚏、咳嗽产生的微小飞沫悬浮在空气中,是人工形成的气溶胶。
目前,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方案和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都表示,气溶胶传播的途径尚待明确。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解释,某些特殊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如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正确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是足以保护普通群众的。
不过,还是有人不放心,看不见的气溶胶传播该怎么预防?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钱华表示,第一要勤通风。自然通风的通风量很大,开开窗,病毒稀释到一定程度,风险就很低了,有条件最好多频次开窗,如每两小时开窗10分钟。
第二,卫生间做好预防措施,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再冲;每个地漏灌上水,把水封做好,防止楼下的气溶胶上来。
快递包裹被污染的可能性小,
北京已经制定快递和送餐人员防控指南
2月2日,深圳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提醒,已出现3例属于散发的社区传播病例,均无明确暴露史。其中一病例为年轻男性,是一名外卖员,发病前14天一直在工作。
这个新闻一出,留守在家,生活全靠外卖快递的人们突然心头一跳:取外卖和快递的时候会不会也被感染病毒呢?病毒会不会附着在上面?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根据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一般情况下,快递包裹在运输过程中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小。目前尚未有因接收快递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
其实,针对外卖以及快递人员群体,有地方已经采取了相应对的措施。2月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贺雄表示,北京市已经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快递和送餐人员防控指南。
指南提出,快递公司和送餐用工单位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建立每日体温监测制度,并做好信息登记。用工单位应为快递员和送餐人员提供足够的医用口罩和免洗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
用工单位应教育职工尽量减少聚会,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快递员和送餐员应保持居室清洁,勤开窗通风。贺雄说,接收快递还是安全的,但是双方都要做好防护,外包装最好不要带到室内。
不过,在有新冠病毒肺炎传播的地区,为了避免接触传染风险,中国疾控中心建议:
1、快递员在处理和运送快递包裹过程中需要全程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注意保持包裹的清洁,尤其要避免包裹在处理和运输过程中被人员呼吸道分泌物污染表面。
2、取件人在家接收快递时,与快递员接触前,最好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处理完包裹后要及时摘下手套,并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取件人到小区门口取快递时,出门前佩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人员聚集。处理完包裹后要及时摘下手套,并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此外,快递外包装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及时妥善处理。
各种渠道都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只要勤洗手、多通风,注意饮食卫生,宅在家还是比外出安全得多。
资料来源:科普中国公众号
运营:《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
苏州悦居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执行主编:潘文亮
责任编辑:张弓心
版权声明
本号为《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旗下微信公众号,任何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未征得本社同意的前提下,不得对本号原创作品进行转载、摘编。如需转载、摘编,需征得本社同意,并向本社支付稿酬(个人微信进行转发,分享,不受约束)。本着及时传播的目的,本号会对部分精选文章进行转载。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敬请谅解,同时请原作者在文章推送两周内与本号取得联系,本号将按《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的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推荐阅读:
点击即可阅读《中国建筑防水·悦居》数字期刊
家装防水与渗漏维修为何值得关注与重视?第四届家装防水技术与市场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金螳螂装配式1.0内装体系是怎样一种存在?防水人组团参观,告诉你答案!
《中国建筑防水•悦居》编委会一届四次会议在苏州召开
“高手在民间——寻找防水堵漏工匠”评选结果揭晓!首批“防水堵漏高手”获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5Y1UHABjYh_GJGVT9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