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
基层员工,总是最容易受到冲击的。这句话不知是何时传下来的,如今已经深深印到很多人脑海中。
当上领导,意味着工作上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毕竟效益不好时,基层员工可替代性强,总是最容易先被裁的。
太多的企业中,当上一个小领导的人经常觉得自己可以高枕无忧。
但是市场环境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真正的大公司,已经开始对企业内的高管下手了。
领导层绝不再是铁饭碗,当变化来临时,谁都不能幸免。
就在今年,中国最庞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正在对自己动刀。
据36氪报道,数名消息人士证实,作为公司历史上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的后续动作之一,在其内部员工大会后,腾讯开始裁撤一批中层干部(下简称“中干”)。腾讯中干主要包括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级别,有时一些副总裁也被认为在中干范围内。整个腾讯大概有两百多名中干,此轮调整比例约为10%,有战略发展部的腾讯员工认为,实际甚至超过了这个比例。
这么多中干离开腾讯,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司龄十几年的老腾讯,“是腾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名CDG(企业发展事业群)的腾讯员工称。
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腾讯,开始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据传,此次裁撤10%的中干,目的就是为了给年轻人腾位子。
曾经的腾讯就像“温水煮青蛙“,产品的牵头人只要在年初规划好目标,剩下的按部就班执行就行了,庞大的流量导入,让很多员工有”躺赢“的感觉。
现在情况不同了,舒服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在阿里巴巴,有一项规矩,就是全员都需要轮岗。
这种轮岗,不止针对管理者,员工也经常轮岗,这跟阿里巴巴的文化和业务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个员工或管理者原来在淘宝,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支付宝缺人,就可能把他调到支付宝来做了,这有点被动轮岗的意思。
阿里巴巴一直就有严格的内部轮职制度,管理层每年都会有调动。一个管理人员想获得更好提升,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接班人计划完成很好,二是有过轮岗经历。
阿里的干部提拔和轮换,在互联网巨头之间几乎是最频繁的。
单从阿里的CEO人选上,我们就能说出马云、卫哲、陆兆禧以及现在的张勇。
至于阿里旗下的业务集团,人员更替更是家常便饭。
在2012年,阿里集团就宣布了一项管理层轮岗计划,22名中高层管理干部涉及其中,调动跨越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全部子公司。
而涉及的岗位,更是不乏各种CXO级别人员,比如阿里巴巴集团COO李琪、CTO吴炯、孙彤宇及资深副总裁李旭晖将“离开现任岗位”。
这样的高层地震,即使放到现在也属于罕见,更不用说阿里巴巴这样体量的公司。
阿里的轮岗,很好的传承了企业的文化,并且有效消除了高管们在各自岗位的倦怠,时常保持动力,可能就是阿里近20年长盛不衰的秘密。
今年3月份,百度宣布了新人才梯队建设计划:百度将加速干部年轻化的进程,选拔更多的80后、90后年轻人进入管理层。同时,百度还宣布推出了高管退休计划。
第一个宣布退休的,是百度总裁张亚勤,他将于今年十月从百度公司退休。资料显示,张亚勤2014年入职百度,此前他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继李开复之后的第二位院长)、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进入百度后,除了搜索业务,张亚勤掌管过几乎百度其他所有的业务,包括百度新兴业务事业群组、公关市场工作、百度美国研究院、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等工作。张亚勤还在百度推动过云计算、无人驾驶、量子计算等领域。
今年除了推出退休制度,百度还启动干部轮岗制度,三位副总裁沈抖、吴海锋和郑子斌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干部。
另外,李彦宏还宣布,2019年,百度将加速干部年轻化的进程,选拔更多的80后、90后年轻同事进入管理层。
李彦宏对此解释道,当下百度正处于“夯实移动基础 决胜AI时代”战略深入推进的重要时刻,组织和人才将成为赢得将来的关键。“我们不但需要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更需要打造极具创新力、更懂用户的团队,有力支撑公司战略落地,让百度基业长青。”
在今年的2月份,京东宣布2019年将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作为一家拥有18万人的企业,目前京东这个级别的高管预估在几十到一百人左右。
一般来说,企业末位淘汰的比例通常在5-10%左右。而京东此次的决定已经逼近了这个比例的上限,且是首次针对高级管理者明确了淘汰比例。
京东对此表示:“京东集团正在积极推动‘小集团,大业务’的转型,旨在盘活资源、充分发挥组织活力,为多元业务的发展保驾护航,以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高管们不止要决定手下人的去留,自己的去留也要被其他人决定了。
除了刘强东本人,其他任何人都难言安全。
毕竟在京东,稳定绝不会是常态,淘汰才是。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想要在激烈的市场中拼杀出来,没有真本事,不持续进步,只知道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是不行的。
大公司对高管频繁下手,这位所有职场人敲响了警钟:从来没有什么稳定、安全的工作,职场上唯一的稳定和安全就是你自己!
企业要活下去,就必须为用户和社会创造价值;员工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为企业创造价值、贡献利润。
只有在公司进行全员性质的优胜劣汰,才能保持公司的持久活力。
优胜劣汰,最重要的就是淘汰,这是自然的法则,是必然的规律。
想让企业长青,就请不要对自己的高管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