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画桥这里有位好媳妇

2019-11-04   鹰潭优生活

“小朋友们,你们学过的笔划,竖钩与点点组成什么字呢?这个小朋友说,嗯,对了,小字,真棒!”这是在画桥镇王坊小学,记者看到的情景,王坊小学教师吴水莲正在为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呢。

一辆自行车,每天来回要骑行五六公里路,只为王坊这些山里的孩子,只为给他们点亮寻求知识的眼睛,插上翱翔天空的翅膀。

35年的坚守,吴水莲从一位年轻姑娘,变成如今天头上已有些许白发,吴水莲无怨无悔。她说"我离不开王坊,更离不开这些孩子。"

吴水莲出生在教师世家,她的公公、爸爸、两个哥哥、一位嫂子,从事的都是小学教育。

(吴水莲公公周传儒)

受家庭的熏陶,吴水莲从小就立下当教师的志向。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上溪教学点地处偏僻,道路崎岖,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一个教师愿意来到这穷乡僻壤工作。眼看20多个孩子很有可能因此而辍学,村干部和家长焦虑万分。这时,吴水莲主动找到村支书:“教书是我儿时的梦想,能不能让我试一试?”就这样吴水莲在村里当时一间由破草房搭成的“教室”里,当起了“孩子王”,在闭塞的大山,开始编织自己的教师梦。

1995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一致推选吴水莲为村委会计生主任。当一个村干部,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其它待遇都比一个代课教师实惠得多。但吴水莲婉言谢绝了村民的盛情。亲朋好友都说她傻,吴水莲却说,为了孩子,我愿意当一辈子“傻子”。

在35年的教学生涯里,吴水莲有欢喜也经历过苦痛,2004年7月,吴水莲18岁的女儿患了急性白血病。吴水莲东挪西借花了20余万元为女儿四处求医。然而,女儿还是被病魔无情地夺走花季生命。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6年,正当生活在逐渐步入正轨时,她的丈夫又出事了。当时吴水莲的儿子正在上海做淘宝店生意,丈夫周鄱义在帮儿子打理时,突来的脑溢血使得周鄱义右半身瘫痪,甚至智力也如三岁小孩,连家人也不认识。当时在上海人民医院救治,几天就花了6万多元,稍有好转后接受康复治疗,但一天数千元的开资实在不堪重负。为了节省费用,吴水莲在医院"偷师学艺”,慢慢的自己也学会了全套按摩手法,便将丈夫周鄱义接回家中护理。

每天五点左右起床,为周鄱义按摩半小时,为他量血压,洗脸,牵着他爬楼梯,并做些简易训练,7点30分又马不停蹄赶往学校上课。三年来的坚持,慢慢的周鄱义已可以自己从轮椅上走下来,智力也恢复了许多,会讲一些简单的句子。

当记者问他,老婆对他好不好时,他的眼里霎时泛起了泪光,一个劲地点头,用生硬的声音说道“好”。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有一次吴水莲的公公做手术。吴水莲要到医院去照顾公公,等她回到家,发现周鄱义脸色苍白,状况很不好,一量血压很不正常,可把吴水莲吓坏了。她赶忙为他按摩,并用风油精为他擦拭,一小时后,周鄱义的脸色才渐渐红润起来。“像这样的经历,已经有三次了,我也有了一些经验,不再那么害怕了。"

结婚33年,吴水莲照顾丈夫,孝敬公婆,同时不误教书,令全村人为之敬佩。但吴水莲却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儿女在外做生意,不想把负担给他们,自己虽然苦点累点,但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切不顺都会过去。”

邻居周袖娥由衷地向记者道:吴水莲她人好心好也乐观,老公这样还总不放弃,我对她是无比地佩服。与我们邻里关系也很好,我的婆婆也常年生病,要帮忙时一叫就到。

婆婆周香珠告诉记者:“从她进我家门,我们婆媳从来没有吵过嘴、相对骂,我因为出过车祸,腰上有钢板,只能做些轻活,家里的里里外外都靠她打理,很不容易。看到她对我儿子这么好,我的心里总是甜甜的。”记者看到周香珠老人的眼里分明有泪花闪烁。

扎根教育,即便只是一个代课老师;照顾老公,再困难也不离不弃;孝敬公婆,像对待自己的亲身父母。吴水莲用自己一颗平凡而伟大的心感动着我们。这就是吴水莲,我们身边的楷模,新时代文明新风的榜样!

来源:幸福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