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创新时代文明之风

2020-01-08   鹰潭优生活

白塔河的水,缓缓急急,流淌两千年未曾中断;余江的历史,几度沉浮,文明之光从未阻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路披荆斩棘,走向文明。
余江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整合资源,在全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打造“4+N”文明实践平台,探索加强和完善“2+1+N+1+1”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做好顶层设计,文明实践有定力

新时代赋予余江“文明”新的底色,这片毛主席赋诗颂扬过的热土再次站在了新的历史焦点:2019年2月份,余江区被江西省列为全省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
9月,又被列为全国500个试点县区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要求,余江区加强统筹谋划,强力高位推动,乡镇、村(社区)和相关单位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合力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这篇大文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安排部署,检查指导,提出要求。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余江以区级建中心,乡镇建所,村级建站的模式,整合各项资源,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全区已完成1个中心,12个所,126个站的挂牌。余江人民共同托起“文明梦”,踏上一场文明新征程。
满足群众需求,文明实践有温度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宣传走在前列。选择村内开阔地带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配备广场标识指示牌、宣传长廊,通过展示党的理论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等内容,潜移默化加强广大群众思想道德建设。
潢溪镇渡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渡口村委会,占地120平方米,通过招募在家党员、五老、医生、退休工作人员、乡贤等群众团体中的热心人士为志愿者,针对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健康服务、文化服务、农村电商等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体验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农村养老难题日趋严峻。为切实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余江把互助养老与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效解决老有所养问题。2019年3月,余江区第一家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中童镇坂上潘家村居家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每当铃声响起,老人们结伴带着欢声笑语走进互助养老中心,享受着一日三餐的美味,生活其乐融融。随后各乡镇的互助养老中心蓬勃发展,截至目前,目前全区农村互助养老中心已落实建设点37个,一种“村集体办得起、政府支持得起、老人吃得起”的余江互助养老模式正在逐步推广中。
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现状,余江在新时代实践站内打造假日学堂。通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一采购,配备桌椅、黑板、益智玩具等基本设备,音乐、书法、美术等教学设备以及儿童绘本等课外读物,丰富留守儿童业余生活,解决外出务工群众牵挂儿童的“心事”。
已退休的平定乡洪万村洪光华老师,不顾自己74岁的高龄,坚持每周在留守儿童之家带领孩子们诵读、绘画、歌舞;位于春涛镇麻田村的留守儿童之家,在区未保中心两位社工以及麻田村一名老党员的管理和组织下,开展阅读、打球、书法、音乐等兴趣爱好活动;一到周末,中童镇徐张村儿童之家就成了孩子们乐园,村妇女主任董香凤变身义务社工,当起了“临时妈妈”,与留守孩子们玩游戏、讲故事、唱歌跳舞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留守儿童之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村村响”广播工程,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统一播放时段、制定播放内容、加强播放管理等,充分发挥好农村广播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作用,将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切实把“村村响”广播建设成为基层的宣传阵地、文化娱乐的载体,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进一步夯实我区村级文化阵地。
整合N类资源,文明实践有力量

各站点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把全村范围内的农家书屋、文化礼堂、村史馆、综治银行等N类场所、设施均作为文明实践平台资源,让文明的种子更加蓬勃地生长。
邓埠镇桥西殷家依托文明实践点,成立桥西殷家书法协会。创办人殷定和是江西省书法协会会员,多次获得省市书法比赛大奖。有一次殷定和回乡过年,看到村里留守儿童多,有的打打闹闹,有的玩手机,打游戏,让他萌生了在村里办一个公益书法培训班的想法,得到村委会全体干部的一致支持,村里腾出村史馆作为训练课堂。
班上开始只有三五名学生,慢慢地孩子多了起来。殷定和的弟子、刚师范毕业的殷如艳主动加入教学中;村里的贫困户殷裕芳虽然身有残疾,但他看到自家两孩子从参班以来,变得学习更认真、待人更礼貌,他干脆义务管理村史馆,为孩子们服务。在2019年5月举办的南昌少儿书法比赛中,派出的四名小选手获得优秀成绩,殷宇彤与殷宇泽获得了银奖,殷姿获得铜奖,李紫星获得优秀奖。现在学书法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家长殷香萍也加入了学习的行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桥西殷家村史馆闪耀出熠熠光彩。
“综治银行”被村民更多的称为“好人好事银行”,它通过村民大会产生,是一个对村民综治行为进行考核打分和奖惩的公益性群众自治组织。村民通过遵守村规民约、参加村里的公益活动、邻里相帮的暖心事、或者获评遵纪守法、家庭和睦等表彰,均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反则就扣分。积分在爱心储蓄卡上“存蓄”,然后在“银行”兑付生活用品作为奖励。通过政府出资、有关单位赞助、爱心人士捐赠,筹得“银行”的兑分奖励资金或物资。潢溪镇渡口村的 “综治银行”成立以来,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大家参与的势情高涨,全村有大部分村民先后参加过公益活动,70%的家庭因遵纪守法、家庭和睦而获得银行奖励。
村里的一位刘姓女士十分感激“综治银行”:以前由于她爱打麻将,婆媳关系不好,经常闹家庭矛盾,她家被村民说三道四。自从村里开了“综治银行”,别的家庭都获得了不少积分,自己家却一分未得,此事对她触动很大。后来她主动孝敬公婆,承担家务、少打麻将,现在全家十分和谐,她也更加自信大方地在村上走路了。
与时俱进,余江把“学习强国”推广使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与余江广电网络公司合作开发,已完成全部7个精品点的线路接通,逐步向全区推开。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把“学习强国”搬上电视屏幕,扩大学习教育影响力,针对性解决了“怎么学、学什么”难题,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激荡人心鞍岭苍苍
信江泱泱
精心浇灌下,余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已成为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余江正在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创新丰富实践载体,努力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余江模式”。来源:幸福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