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都市调频《专家带你去旅行》走进陇上江南 体验乡村之旅

2019-08-09   陇南康县发布

距全县脱贫还有146

距与全国同步小康还有509

8月2日下午,受甘肃旅游智库秘书处和甘肃都市广播调频《专家带你去旅行》栏目组邀请,陇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胡桂芸,康县长坝镇花桥村第一书记史万龙做客甘肃都市调频直播间,就陇南市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等话题与广大听众进行交流。

就陇南市的旅游概况,胡桂芸这样说: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毗邻川、陕两省,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江河小溪密布,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近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极具后发优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通过积极努力,已打造形成了一批具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陇上江南”旅游品牌形象日益彰显。国家4A级景区中国爱情谷宕昌官鹅沟、武都万象洞风景区、康县阳坝亚热带生态旅游风景区、成县《西狭颂》摩崖石刻风景区、文县天池等,已在西北旅游市场形成亮点。

“早知有陇南,何必下江南。”

陇南青山养眼,秀水养心、特产养生,

到过陇南的朋友都称赞

陇南“山美、水美、人更美,鸟语花香饭更香”。

胡桂芸分别从山是陇南旅游的根——陇南山青、林密;水是陇南旅游的脉——陇南水清、秀美;文化是陇南旅游的魂——陇南地方民族民俗文化多彩多姿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陇南旅游的资源特征和概括。

她指出,原始的生态文化、原生的民族民俗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禀赋独特的资源优势,陇南旅游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陇南旅游的可进入性已得到极大改善,陇南已成为连接西北和西南的重要枢纽,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将推动陇南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接待能力不断扩大。陇南旅游产业地位日益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在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陇上江南”的旅游形象极大提升,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翠绿的植被、清澈的溪水、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是陇南极为突出的比较优势,这就是我们需要守护的“绿水青山”,也是我们的“金山银山”。陇南生态要素的显著性和性价比堪称上佳,追求发展的美学境界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意愿。

依托资源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实现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大幅度提升陇南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市场的话语权、竞争力和影响力。

就陇南旅游发展格局上,胡桂芸介绍:

我们将构建起“一个龙头、两大旅游集散地、三大特色旅游目的地、四条旅游发展带、十大主体旅游线路”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一个龙头”就是把官鹅沟大景区打造成为中国爱情谷,成为全市最大的旅游名片和龙头品牌;“两大集散地”,就是把成县建成陇南航空旅游集散地,把武都区建设成陇南铁路旅游集散地;“三大旅游目的地”,就是打造礼县西和先秦三国文化旅游区、徽县三滩两当云屏户外体验旅游区、文县碧口武都裕河康县阳坝康养休闲旅游区;“四条旅游发展带”,就是重点建设囊括全市的嘉陵江风情旅游带(含白龙江、白水江等)、古道旅游带、“红色记忆”红色旅游带、民俗风情旅游带;“十大主题旅游线路”,就是打造文化观光游、民俗探秘游、田园养生游、红色生态游、文化寻根游、特产美食游、茶乡品茗游、酒乡体验游、科考探险游、休闲自驾游十大主题旅游线。

对于陇南乡村游今后的发展思路,新产品,新业态,胡桂芸介绍如下:

陇南属于秦巴山扶贫片区,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同时也是相对偏远和贫穷的地区之一,脱贫致富是大山深处各族儿女多年的期盼。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不但有效地推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了旅游开发与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更进一步明确了陇南农村发展的定位,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了陇南农村社会发展层次,是符合陇南科学发展实际的有效之路。

我们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有力抓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基础先行、金融支撑、模式创新、新媒助力的发展思路,建成了2070个美丽乡村,2016年全市280个村被国家列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8个村被国家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全市共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康县凤凰谷、康县花桥村),其中花桥村被列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省级旅游扶贫试点村12个,市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85个。农家客栈达到921户,8190张床位,农家乐1321户,其中星级农家乐61户。2019年1-6月,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491.3万人,收入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3.5%。通过示范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不仅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而且增加了农民就业率,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旅游脱贫之路。各县区充分利用当地绿色生态、美丽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产业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培育打造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品牌,吸引了大批来自兰州、陕西、宁夏、四川等地的市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所以我们将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三农”资源充分整合和合理利用,让资源成为产品,让产品走向市场,让市场创造效益。要更加注重讲好“乡村故事”,弘扬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民俗,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业态,让人们体验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在“主客共享”的旅游生活中发扬光大,以乡村旅游的发展成果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让乡村旅游与田园综合体、红色纪念馆、历史文化名镇和村落、茶马古道、历史文物、历史名人及故事、在陇南发生的重大战役、非遗文化体验基地、各类文化艺术节、乡村村史馆等地方要素充分融合。要通过乡村旅游的精准扶贫,让越来越多的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民脱贫,走向奔小康的幸福之路,让农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生活理念愈加进步,生活质量日益提升。让老百姓在这一轮乡村振兴过程中,更有获得感,有生活品味,切实提高幸福指数。

到2020年,全市力争建成125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10个乡村旅游A级景区,发展100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公司),发展1000户农家乐,发展1000户农家客栈,发展500户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达到2万人,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达到5万人。力争每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年旅游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全市乡村旅游总收达到25亿元以上。结合大景区建设、立体交通网络以及乡村旅游特色集聚区的分布情况,切合乡村旅游推进规律,逐步建成 “一心、两廊、五区”空间布局。“一心”:主要以康县为基础的环城乡村游憩圈。“两廊”:南北向沿高速公路形成宕昌-武都-文县碧口等乡村旅游走廊和东西向沿高速公路形成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的乡村旅游走廊。五个特色乡村旅游板块:即宕昌板块(羌藏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之乡)、礼县—西和板块(西汉水历史文化、乞巧之乡、苹果之乡)、徽成两当板块(青泥古道、红色记忆、绿色生态)、天池—铁楼(白马人文化之乡)、碧口—裕河—康县(茶叶之乡、陇上水乡)。

胡桂芸还围绕全市精品景区,按照旅游资源分布、客源市场和交通路网状况,向听众推荐了以兰州和武都为出发点的若干精品旅游线路。

针对陇南市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旅游特色和亮点,花桥村第一书记史万龙向听众这样介绍:

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是乡村旅游4A级景区,位于国道345沿线,距成武高速望关出口9公里、康县县城26公里、陇南市区(武都)66公里。是北茶马古道和康县三百里生态文化旅游风情线的重要节点,目前已成为康县全域旅游的集散地和会客厅。

近年来,花桥村先后荣获“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甘肃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全省农民回乡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区”、“ 2016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和人文奖”,“ 2017中国最美村镇50强”,并于2019年7月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现已成为康县全域旅游的门户和名片。

千年菩提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花桥村的村宝,这棵树枝繁叶茂、气势恢宏,但是这棵树从另一面看是空心的,仅靠一半树皮支撑它整个树冠的生长,这棵古树历经风雨,见证花桥的历史变迁,是周边村民的精神寄托,正所谓是千年菩提、福佑花桥。现在菩提树也成为各地游客到花桥必去瞻仰的景点,游客们到花桥也过上“菩提树下参禅悟道、花桥村里对酒当歌”的仙境生活。

全省第一个房车露营地:该营地是由甘肃公航旅集团投建,占地面积63.5亩,建筑面积1500㎡。营地内设置房车营位6组32个,自行式房车露营位8个,集装箱营位24个,设生态停车位50个,设置公共服务中心一处、河畔水驿休闲餐厅一处、乡村特色有机自助餐厅一处、多功能阳光厅一处,设陇道花丘堡垒等休闲娱乐设施,配有多台进口、合资、国产等不同类型的房车可供选择,能同时满足约280人户外活动、露营休闲、旅游度假的需求。康县花桥营地先后荣获2016年中国露营行业“鹿鹰奖”,成为中国露营地十大推荐营地;荣获2018年甘肃省旅游业态融合创新奖;2019年7月份成功入围并获得中国汽车摩托车联合会评选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称号。

全省第一家采用VR技术制作乡村旅游导览系统的景区:依托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接待大厅门口设置了全景VR智慧旅游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游客可以720度无死角的浏览康县的美景,为游客更多的了解全域旅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康县乡村旅游的推介平台,也是借助科技手段丰富旅游媒介的最佳方式。

花桥美食:到花桥就可以吃到地道的农家美食,比如:康县罐罐茶、洋芋搅团、洋芋夹夹、荞麦凉粉、面鱼儿、杂面节节、糖油糕、花桥野生小黄鱼等等。这些美食都是当地老百姓沿用传统工艺土法炮制,是舌尖上的美味,我相信一会给您惊喜、也一定会让您铭记!

花桥民宿:到花桥您一定要住农家屋,会让您在“醉氧”环境里,真切地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和惬意,现在还有土炕体验房、小木屋家庭房,都值得您体验一把。

花桥的乡村旅游协会:花桥村乡村旅游协会成立于2016年,下设旅游扶贫分会、环境卫生管理分会、餐饮管理分会、和公共安全管理分会。对农家乐、农家客栈、小吃摊点、旅游产品摊位、油坊、磨坊等各类经营业主实行统一管理,对全村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进行统一管理。乡村旅游协会参照市场行情,统一确定农家客栈住宿价格,统一对农家乐菜品实行最高限价,统一对经营主体进行监督管理,既为各地游客提供了食宿服务,又确保了农家乐、农家客栈稳定客源、实现了有序经营。

对花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史万龙展望:

一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老百姓的钱袋鼓起来。逐步实现由相对单一的“游”向丰富多样的“留”的转变,建设四季采摘园、农事劳作体验园,打造花桥乡村旅游产业品牌,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农旅的魅力,增加消费。二是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有效拓展旅游目的地。以花桥为核心,加快建设温泉酒店,尽快开发独具特色的龙王山自然风景区,形成整体环线旅游圈,着力打造集乡村游、体验游、观光游、休闲游、养生游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凝聚发展旅游产业合力,在精细管理上做足文章。进一步发挥好花桥乡村旅游协会的作用,逐步把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管理监督好,实现合法、公平、有序经营;把科学合理的经营理念和各种客源信息共享,实现整体经营水平的提升;把各自为阵的分散经营组团联合在一起运行,实现点、线、面的结合。

节目最后,胡桂芸向广大听众朋友推荐播放了一曲由我市知名诗词作者木子作词,音乐人马玉坤作曲,优秀青年歌手旺姆演唱的《白马天池》,这是陇南市组织艺术家对全市4A级景区进行了以深度挖掘地域音乐元素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歌曲创作活动,率先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以前由于陇南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 “养在深闺无人识”,随着发展环境的改善,陇南旅游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将逐一脱颖而出,前景看好。胡桂芸副局长诚挚地邀请各界朋友带上家人和朋友来陇南做客,考察投资环境,我们一起赏美景、品美酒、尝美食,共同领略陇上江南的人文山水!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各种手机APP实时收听本次直播节目的省内外听众逾百万人次,对提升陇南乡村旅游知名度起到积极作用。

来源|市文广旅局

往期荐读

康县2019年“全民健身日”活动暨首届“公安杯”篮球赛隆重开幕

康县4村上榜!2019中国最美村镇评选,还不快给家乡投票?

@所有康县人 阳坝国家AAAA级景区对你免门票啦!!!》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监制:齐康庆 审核:冯丽蓉

责编:任志伟 编辑:杨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