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曹操七十二疑冢之磨盘冢 墓主人会是北朝哪位王公

2019-07-14     唐时星光

宋以后由《三国演义》渲染的曹操七十二疑冢,位于古都邺城的西郊,在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地区,实际数量远大于72座。

随着近代考古发掘,这些疑冢的真面貌被逐一被揭。

虽然有不少因为年久被盗失考了,但这些墓多数被证实是后世的北朝墓群,所葬之人则多是东魏北齐的王公贵胄。

本篇分享这其中一处封土残存较大,似是帝王级别的封土大冢,当地人称其为磨盘冢。

正文

2018年4月9日,离开邺城三台遗址,我们导航了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天子冢。

一路向着西,穿过讲武城,路上因为发圈,收到桓老师发来的元善见之父清河王元亶及其兄元景植的陵墓定位。

本打算过去,但我说的时候晚了,果果已经开过了应该拐弯的田路,加上两日来我们还没有看到最关键的高家,所以只得暂时放弃,看一会儿还有没有机会路过。

继续行驶在大路上,果果突然发现了一个大冢,刚说好的我们直奔主题就又改了道。

这个大冢被我们俩叫作了时村营大冢,主要是因为它离时村营很近,而个头又特别大。

回来后我们多方询问查找,也没有得到这冢是谁的的答案。

于是我把行驶图与《邺城地区六世纪墓葬的考古学研究》中的磁县北朝墓的分布图比对了下。

感觉这个点是图中所标注的M90,再对比百度地图,又寻到这个冢被当地人称为磨盘冢的信息,而且这里应该也曾被怀疑成过曹司空的葬地…

从位置感觉,它似乎离东魏王公墓很近,但又好像被隔开了一段距离…

这位置向南偏西一大段距离,是今早我们去过的安阳曹操墓还有西高穴那边出土过鲁潜墓志的地方。

所以分析下来,我大概总结了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这冢自然是东魏某位王公的。

因为北朝聚族而葬,从已知的陵墓和墓志记载,东魏的旧茔显然在天子冢和刚才来路东小屋村这一大片地方,但这个冢感觉上一点都不比元善见天子冢的大小小,我们绕的时候甚至觉得这冢可能比天子冢还大点,实在想不通东魏能有谁敢比善见大。

第二种可能,我猜想是十六国或者曹魏时期甚至更早的墓。

因为这个墓真的是太大了,所以东魏北齐不应该有超过他们帝王大小的封土…

不过如果是十六国或者曹魏时期,这墓主人是谁就更难说了…

后赵石虎的显原陵理论在邺城,但留得下留不下不好说…

慕容家宗庙在邺,也可能葬有类似慕容恪之类的人物…

再有一点,曹操当初薄葬选位置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看到过这个冢,会不会真有什么混淆视听的措施也不好说…

虽然七十二疑冢是后世渲染出来的,但看到这么大的冢,我觉得盗贼选这里比选安阳下手的可能高…

脑洞不断就是纯属猜测,毫无依据。

第三种可能,是回来查阅《北齐书》的时候,翻到武成十二王时,我突然想起来琅琊王高俨是以帝王之礼下葬,于是特意把他的传记重读了一遍。

高俨虽然死于晋阳,但记载中:“明年(大约武平三年)三月,葬于邺西,赠谥曰楚恭哀帝,以慰太后。”

单纯的邺城之西,这个冢的位置是符合记载的,可是东魏元家和北齐高家的墓也在邺城西边,显然当时邺城西边就是邺城的大型墓葬群…

但高欢他们的葬地一般都说邺西北,这座大冢刚好是我们从邺城三台那里向西一路开过来遇到的,算西应该是非常正的,而从这里继续向北向东我们才能到高欢那个冢…

古人的方位很正,西和西北显然是有差异的。

只是偏离北齐高家的皇陵区域那么多距离,远离了祖坟,会有可能是高俨的葬地吗?

疑惑不断,不过我个人觉得这里是高俨葬地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高俨本人是北齐武成皇帝高湛与胡太后的爱子,自小就气度不凡,初封东平王,等到父亲去世,他改封为琅琊王。

虽然不是太子,但他却吃穿用度近于太子,甚至很多时候,借由父母的宠爱,他处处攀比兄长。

这也给当初还是太子的高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高湛离世前曾有过改立高俨为太子的想法,但因为高俨本人与恩幸之臣间的矛盾,最终高湛听了自己恩幸之臣们的话,打消了废立的念头。

高纬登基后,高俨因为被恩幸之臣排挤,所以与自己的姨夫合谋策划了杀和士开的事情,不想事成后手下之人不肯收手,但他又不像先前他六叔高演那样雷厉风行,最终事情失败,他被母亲保护了一段时间后被高纬派人杀害。

从北齐后主高纬的角度来说,他并不喜欢这个自小受到父母宠爱,恩宠胜于自己的弟弟,加上高俨曾经反他,他很可能并不愿意让这个弟弟死后享受到王礼等待遇,甚至有可能不愿让他入于祖坟。

但杀了高俨后,他为了慰藉母亲,最终追封这个弟弟为帝,谥号为“恭哀”。

有意思的是,高纬没有追封他齐恭哀,而是给弟弟封了个楚国皇帝…

没有被承认是大齐的帝王,会不会是因为这一点的关系,高纬把这个弟弟的葬地选择在了远离北齐祖坟的地方呢?

我的种种猜测成了我和果果茶余饭后的谈资,但真相却是我们不得而知的。

抱着对墓主人的猜测与敬畏,当时我们把车子停在了附近人家的家门口,便下车准备去绕冢。

冢茔之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感觉它切了不少田地…

为了拍全这个冢,我们两不得不在田边各种后退,好不容易才将它全部收入镜头里。

途中,因为我们的奇装异服,路过的村民总免不了回头瞅瞅。

于是我就咨询了一下,只是对于墓主人的信息依旧一无所获。

一路看着周围的田,感慨着这冢占地面积…

行到南侧一处,我们看到了冢上的土路,便登了上去。

冢上的路因为周围的树木有些狭窄,爬了一小段,竟然直接变成了农民开垦的平地。

边爬边绕的过程中,我们隐隐觉得这个冢有点汉代三层台的感觉,当然不是因为农民开垦的关系,是站在开垦的地方向上看也有分层的感觉…

这一点关系,让我们有了莫非是东西汉的王公们的想法?

冢上杂树略多,搞得我们两个汉服出行的全靠汉服防刮…

好不容易从上层位置绕到了东北边,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路继续登顶,我们才从类似台子的地方冲下来,从田道继续绕。

封土东侧的挖痕明显,估计是早年挖土烧砖所致,想到挖过还是这么大的冢,我们就更好奇这里到底是谁的墓了…

千年光阴,短暂的北朝,长久的荒芜,近代的盗掘,磁县的冢茔总有让人辛酸之处。

而面对那些遥远的故事,我却总是在努力追寻着,希望有一天能将它们串联起来…

“河北邯郸”曹操七十二疑冢之磨盘冢 墓主人会是北朝哪位王公

在南侧鞠了躬,忙相互催促着继续出发。

没想到回返时发现我们的车子旁边多了好几条狗…

一看之下惊得我俩只好站在原地观望,不敢贸然上前开车。

不多时,田道上来了开卡车的村民,在这家门口停了下来,正巧院子也开了门,里面的大哥出来,看到我们就帮我们把狗赶进了院子里…

又向大哥们打听了一下这座大冢,可惜仍旧没有结论。

带着对墓主人的疑问,我们启动了车子,继续启程前往下一站天子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OJCmwBmyVoG_1ZROc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