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众都在等待一个大瓜

2020-04-25   操盘小助手

1

清河县的瓜,如今跟往日不同了。往日,看到一个瓜,哪怕没有成熟,吃瓜群众也可以一窝蜂冲过去,捧起来吃得津津有味,完了还要用力咂一咂手上的汁水。

如今的瓜,即使已经成熟,又大又圆,而且是瓜主亲自捧上来的,也不能轻易下嘴——说不定就是个毒瓜,一次毒倒一大片。

2

清河县县令家的瓜,是万万不能吃的。即便是那种口味儿很正气的瓜,也不能吃。因为这牵扯到“你也配?”的问题。这些在清河县境内已经达成共识,很少有人再去触霉头。

外县倒是不少人吃清河县令家的瓜,那些都是铁了心跟清河县作对不想再回清河县的。这帮外县吃瓜人近些年的吃相很难看,影响力也日渐式微。

县令的亲戚,偶尔也会有瓜。如果是负面瓜,也是不能吃的。正面瓜,可以吃,但一定要假装不知道更不能暗示或者指明瓜主是县令的亲戚——否则容易让人联想到负面的东西。

清河县县吏的瓜是可以吃的。比如县吏李外传被武松打死了,是可以吃的。但这种瓜处理不好也有毒。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吃得太深——可以吃李外传本人的瓜,也可以吃李外传家属的瓜,但倘若李外传和李外传家属后面牵扯到清河县重要人物,就要适可而止了。

吃县吏的瓜,比较忌讳把瓜往县衙牵扯——不能因为县吏一个人的事儿,把整个县衙都给抹黑了。这些年清河县越发要脸,非常忌讳这一点。

3

清河县的商人有很多种。一种是背靠县衙的那种,是金钱与权力的结合体,西门庆就属于这种。

这样的富商如果出了瓜,也是不好吃的。他们会第一时间出动,给瓜上添加佐料,让人难以下咽。比如西门庆跟潘金莲通奸杀死武大郎,这么明显的大瓜,却没人敢吃。

街坊邻舍,都知道西门了得,谁敢来管事?

另一种是没有县衙背景的纯商人。陈敬济后来开了个店铺,搞货物贩运生意,他就没有县衙背景。

这样的商人如果出了瓜,就可以趁机大吃一顿。比如陈敬济在外面找了小老婆、家暴原配等等,都可以吃。

还有一种商人,看似没有县衙背景,但本身影响力巨大,也是不能吃的。比如清河县有一个商人是专门提供瓜刀、瓜勺、瓜盘的。他们家出了瓜,也不能吃——否则他们会没收吃瓜群众的吃瓜工具。

4

清河县还有一个容易出瓜的群体——勾栏里的妓女、优伶、戏子。他们娱乐清河县各界,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免不了出一些瓜。他们内部之间也很热闹,也容易出瓜。

这个群体出过很多瓜:恋爱、情色、劈腿、家暴、酗酒、抽大烟、赌博、割韭菜、情妇情妇、第三者插足、子女移民外县等等都出过。

吃他们的瓜要注意排毒。他们出了瓜,通常会第一时间发个很严厉的通告,说这个瓜为假,谁敢吃就去县衙告谁。这一招能吓退很多吃瓜群众。不过也别灰心——继续保持围观态势,耐心等待实锤,实锤之后就可以放心吃了。

这个群体也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真·毒瓜。比如勾栏女子跟西门大官人有些瓜葛,曾经风光无限。后来西门大官人出了事儿,勾栏女子被吃瓜群众重新审视。两个原因导致这样的瓜有毒:一方面西门大官人是这个瓜的半个主人,另一方面这样的勾栏女子往往牵扯很多人,不知道水有多深。

5

外县偶尔也能为清河县吃瓜群众供应一部分瓜。外县的瓜不是不能吃,但如果瓜主的层级很高,就要保持谨慎,尤其是一些来自敏感县里的瓜,更要十分小心。

比如现在,瓜友们明明知道外面有个很大的瓜,也只是绕着转圈圈,不敢吃下去。他们手持瓜勺,目光里充满期待,已经探出半个身位……

6

保护自己,科学吃瓜。谨慎辨别,拒绝毒瓜。

适度吃瓜怡情,沉迷吃瓜伤神。

吃瓜有风险,围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