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石留学杨焱磊老师告诉你,内蒙古已全面进入“拼爹”时代

2019-08-07     北京火石俱乐部

先从我自己说起

我叫杨焱磊,土生土长的呼市人。

十七年前离开内蒙古,

与千千万万边疆地区的学生一样,

在“读书能改变命运”的鼓舞下,

奋力学习,终于来到北京上大学,

之后出国留学,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转眼,已从青葱少年逼近了不惑大叔的行列。

毕业归国后便一直在国际教育行业打拼,

先后担任过政府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海外项目联络官、

高级咨询顾问、分公司总经理,

大型教育集团的总经理,

还在英国做了近3年的大学招生官,

掐指一算已经十几年。

幸运的是,我没有浪费时间,

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也算取得了一些成绩,赢得了一些虚名。

十七年间,由于各种原因,

一直没有机会回家乡好好看看,

即便有几次过年回呼省亲,

也都是两点一线,匆匆离开。

近年不断有来自家乡的家长朋友们建议我回来考察一下市场,

尽管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实力和超前教育意识还没发展到北上广深的先进程度,

甚至与其他省会城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但是组织一些教育分享沙龙,家长们还是很欢迎的,

再加上十多天前接到呼市一所学校的讲座邀请,

回来和家乡的学子们分享这些年的收获体验,

于是我决定借这个兼顾公私的机会,

回家看看。

逗比的小伙伴

和我同行的三位小伙伴,有两位从没有到过内蒙古。

我本以为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想到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

他们还在问我:去内蒙出差,是不是需要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

买东西能不能用微信支付?

要不要带如下必需品? -- 让我哭会儿先!!!

听了他们的问题,我都快气晕了。

怎么说我堂堂大呼和也是省会城市,

怎么连这些基本用品还需要从北京带?

甚至我估计他们罗列的这些东西,

咱呼市人自己一辈子都没有用过呢。

经过沟通,我才知道,

小伙伴们心目中的在内蒙出差,城市是这样的:

酒店是这样的:

出行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儿。

团队里有一位小伙伴叫王昭君--估计全内蒙的人民对这个名字都很有很深的感情 ,

临行前她特别兴奋地告诉我,

联系到内蒙一位多年的网友,

说要带她参观呼市最有名的景点:昭君博物院。

我一听这些,再也坐不住了。

一来,大家对内蒙的印象太刻板,

只知道内蒙古有大草原

于是拿一些媒体上看到过的草原图景来套呼市的样子。

二来,我意识到,

如果人们对于一个地区的文化没有深刻了解,

是会犯一些低级错误的。

我记忆中的大内蒙

为了先把这点面子挣回来,

我赶紧做了功课,告诉他们,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

是城市!

2016年呼和浩特市在CCTV“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中被评为--最具幸福感省会城市!

我一边讲,一边觉得作为呼市人特自豪。

为了纠正他们的刻板印象,

我还用一个老呼市人的记忆,

讲了什么是民族商场,劝业场,让他们没事儿的时候可以转转,讲了什么是新华广场,并笃定自治区70年大庆的主会场一定是在北边的大赛马场…...

我还告诉他们现在的呼市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我还告诉“昭君同学”:

如果哪个网友要带你去昭君博物院,

你千万不能去,而且你得知道他有多恨你!

因为……呼市人都知道昭君博物院以前的名字......

回到大呼和,我也蒙圈了......

终于解决了小伙伴们的顾虑,

轻装上阵,一路欢歌笑语,

我们一行人抵达呼和浩特。

为了先安顿好外地同事,我们选择直奔酒店,

这一次我这个老呼市,彻底蒙圈了。

令人赞不绝口的现代化大都市景观,

终于让我理解了,

大家这些年总说的“呼市变化太大了”的真正含义。

于是乎,我们果断打开导航,开始找路。

为了纠正从没来过内蒙的朋友们对呼市的错误印记

并且让久未回家的老呼市人突破经验主义,

请大家仔细“审阅”下列最新图片:



有的人可能会想,

这跟拼爹有啥关系,

别急,说完了呼市这个城,

说说咱们呼市的人。

最亲莫过乡音

内蒙人自古豪爽、重感情,

再加上毕竟咱是土生土长的呼市人,

这次一回来,就是各种的聚会和叙友情,

许多人虽然已经十几年不见,但还是无比亲切。

请注意:下面这段,如果不懂呼市话请直接跳过哈

他们晚上不待要回家了,能跟我撇(一声)一黑夜,

第二天一早给我打开长江迷糊,听着这座老城的新事儿。

他们能拾翻出当年的老照片,

一起咯踏那时候流着能带啃焙子的同学,现在都展油豁水的。

他们会吐槽班里曾经的那些灰猴们,

自从把袭人的女女日哄成自个儿的媳妇儿,就都挺听儿的哇。

乡土未改,乡音未变,

跟他们在一起,就是有说不出的“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

但有一点是变了的,

他们不再是我刻板记忆里被人称作的“灰猴”或“砍货”,

这些今天已经四十岁左右的男人,

都成了家庭的脊梁和孩子们的榜样,

也成了在社会上被拼的“爹”。

无论他们富足或者清贫,

无论他们的职业光鲜或者平凡,

无论他们社会地位尊贵或者普通,

因为我目前正在从事的就是教育工作,

他们都迫不及待地向我打听,

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暂且称乎他们为 A\\B\\C\\D吧

第一个为我接风的就是小A和他的爱人。

说起小A,至今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重点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

在父辈的帮助下进入了公务员系统,

并通过自己十几年的努力,

成为当地职能部门的领导。

有房有车,衣食无忧,三口之家的小日子很美满。

孩子刚刚入读呼市最好的小学,

不出意外,他们也将继续复制爹妈的成功之路。

席间,这夫妻二人告诉我,他们内心有些焦虑,

我刻板的以为又是公务员同志们得了便宜又卖乖的那一套抱怨:

什么“熬年头,现在就已经看到30年以后的自己”

什么“公务员早就不是铁饭碗,而变成了放大镜下被社会无限关注的高危职业”

什么“死工资,没机会突破,想出国旅个游都不自由”等等等等。

这些年,这样的吐槽听多了。

与任何职业的围城一样,

体制内的工作,虽然在某些方面相对受限,

但因其所占有社会资源的持续性,获得信息资源的独家性,

与其他资源交换的低成本性和将公共资源变现的便利性

使得大家对其仍然趋之若鹜。

但是,我以为的那些他们都没有说。

他们告诉我,

在这个年纪,最重要的早已不是的仕途还能走多远。

凭借现有的资源,

他们也能实现让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

挤进最好的班,把孩子交给最好的老师。

但是

他们接受不了:

一边喊着让孩子们注意身体,

一边又让他们肩负沉重的书包,晚上挑灯写作业。

他们接受不了:

一边心想孩子的劳逸结合和素质教育,

一边又因为不愿输给别人,被迫在校外给孩子大量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

他们接受不了:

一边明知道跟老师多沟通,多交流,可以促使老师能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孩子,

一边又因为孩子在班级里成绩一般,两口子每当接到学校家长会通知,

都恨不得找个理由去出差。

面对这些,曾经成绩优异,现在政绩优异的他们,

都感到无能为力。

这次为欢迎我而组织的同学聚会,小B没有来。

本来以为他不在呼市,但是他之后单独约了我。

读书的时候,他是班级的“大款”,

用他爸爸当年的一句话说:

“学甚学,你爸我小学毕业,手底下也都是大学生!你就把身体练好就行了,将来你接手咱们的家族企业就行了!”

所以他是当年理所当然的不需要用功读书的人。

之前就听到过由于国内经济大环境和相关政策的变化,

小B家族的财富急剧缩水的事儿,

我想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样富有的家庭,支撑几代人高质量的衣食无忧是必然的。

没想到他告诉我:

由于管理团队内部混乱,公司业绩直线下滑,

他的父母收回了他对公司的管理权,

聘请了职业的管理团队打理家族的生意。

加之爱人跟自己离了婚,带着孩子改嫁去了北京,

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迷茫,消沉!

他自己已经逐渐能够接受“无能的富二代”这个挥之不去的耻辱标签,但他不能接受再有任何人告诉自己的孩子“学习无用”、“学历无用”的谬论。

前一阶段听孩子妈妈说要带着孩子出国移民,

他怕前妻被人骗,更怕孩子走弯路,

知道我要回来,专门赶来听听我的建议。

小C和老公见我,是为了道声感谢。

她从小就是才女,

成绩优异,琴棋书画都很棒。

父母很重视教育,

但不希望孩子离家太远。

小C受父母的影响,她一直以来的愿望,

就是相夫教子,过简单平凡的生活。

在学校任教的她,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由于书教得好,又对孩子们负责,

遇到一些小事时,总有学生家长伸出热情之手,帮她解决。

家乡经济的高速发展,更提升了她生活的幸福感。

可是今年年初,

父亲癌症的噩耗传来,

病人已经住进了当地最好的三甲医院,

找到了最有名的主任医师,

但医生给出的建议却是:

由于当地医疗设施和药品资源相对有限,

建议家属自己寻找大城市的专家会诊和转院,

面对这些,她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我当初知道这个情况后,

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医疗资源,

帮她联系了休斯顿肿瘤中心的医疗专家,

根据远程会诊的情况给出了第二诊疗意见和对症靶向药物的名称。

国内外的专家根据此建议做出完整的医疗方案,

现在她爸爸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把整个家庭从绝望中拉了回来。

她告诉我,这件事对她的触动太大了,

人的位置在哪里,具备怎样的资源,

是遇到大风险时才能体现出来的。

有时候,人的眼界和格局,

最终决定了他们能带给整个家族怎样的未来。

多年后再次见到小D,我很欣慰。

他比我小好几岁,父母也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而我们两家是世交。

记得当年他看到我在国外留学后的变化,

也动了集全家之力,出国留学的心。

但碍于家庭的经济情况和略显保守的思想,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参加国内高考,

之后,升入了一所北京的三本院校。

入学后,他发现他的大学的生活完全不是他想要的,

在和我再一次深入的聊了留学的利弊之后,

他在大二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内学业,

留学美国,从大一重新读起。

现在的他已经顺利的读完了本科和硕士,

在波士顿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任职,

并结识了在麻省大学就读博士后的未婚妻。

小D告诉我,他们现在所从事的高新技术项目

在美国已经被研究了几十年,

但在中国还只是一个全新概念。

最近几年,北京和深圳的投资人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

愿投入巨额的资金,

邀请他和团队回国从事此项技术的深度研发。

他说庆幸自己当年听了我的建议,

勇敢的走出了留学那一步,

他也十分感谢自己的父母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

给予自己的全力支持,

从此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就谈谈现实吧

四个不同的主人公,

四种不同的人生发展轨迹!

起点不同,终点亦不相同!

人生或许有许多改变命运的转折点,

在孩子少不经事时,

父母或先进或保守的思维方式,

终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思想保守的人,

往往总是抱怨时代亏欠了自己、

其实是他们自己耽误了子孙;

思想先进的人,

往往总是寻求突破,抓住机会,

结果一代比一代过得更好。

现实往往不留丝毫的情面,

比起好运气,真正影响人生的,是一个家庭的眼界。


我们都曾是那个被父母所影响和决定的人,

如今的我们也正在扮演那个角色。

我们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多的爱、

我们省吃俭用给孩子买最好的礼物、

我们不惜血本的给孩子报最贵的辅导班、

我们挤破头颅的为给孩子选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工作单位……

我们以为这就是能给孩子的所有,

但是,当我们具备不一样的眼界和视野后,

我们才发现,曾经以为的“所有”,是那么的单薄无力。

有人说社会阶层日渐固化,

寒门难再出贵子,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有人抱怨在这个不折不扣的拼爹社会,

也许自己拼尽全力所能达到的天花板,

也只是人家别人一出生,就能站在的起点!

如果我们没有更多的金钱,

我们就必须具备更先进的思维与宽广的视野,

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竞争中弥补“先天不足”,

信心满满地去迎接这个“拼爹”的时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kzJc2wBvvf6VcSZqi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