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这位80后妈妈的生活圈子,有你的身影吗?

2020-08-18   温州古道

原标题:永嘉这位80后妈妈的生活圈子,有你的身影吗?

清寡热烈的夏日,配以茶之清雅。茶,因人而添香。人,因茶而增色。也许,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主人公谢云微来说,很贴切。

80后的她原本是一位平面设计者,因喜爱茶,成了高级茶艺师,创办了茶室,成了永嘉首家文化驿站的负责人。

在她的圈子里,除了有淡淡的茶香,不期然地遇见各类艺术沙龙,有以书法、篆刻、插花为内容的传统古典文人雅趣。如今,在她的策划下,驿站迎来第一百期文化活动,三周岁的生日。

不少文艺爱好者,远道而来,不亦乐乎。也有些人来,只为到她这里喝一杯茶,聊聊天,这里似乎成了温暖的家。

在友人眼里,她浑身散发着满满的福气,一脸和蔼可亲,永远笑眯眯的,特别喜气。她待人友善,又讲义气,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大姐姐。友人常亲切地叫她“云微姐”“微”,也有人会调皮地喊她“大掌柜”、“大当家”。而她自己的生活,也因此更添色彩有趣,活成了诗。

图为云微策划的文化公益活动

茶之味

茶室门口,放置着许多绿植盆栽,风兰、幸福树、月季等,不少是与茶室共同生长了五年。

这周遇上台风天,她最担心的就是这批绿植了,凌晨一点多起床给它们挪个位置。在这一天,也有不少友人特意赶到茶室。“他们是来帮忙的,怕台风天,茶室遭殃了。”

云微创办茶室的初衷在于给品茗者一个安心处,结识更多同样爱茶的朋友,同时也给喜欢传统文化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在她的茶室一角,有一排7*12的木格子,每个格子里放置着陶瓷杯。这些都是茶室开业后,茶友的杯子,他们一有空就会来,喝茶聊天,一整个下午就过去了。

妹妹云晓说,姐姐骨子里就特别喜爱文化。小时候,姐姐是外公外婆带大的,而她则跟着父母去了外地。每次在外地接到家里的电话,印象里总会听到姐姐绘画作品又被老师夸奖了,或者又在县里得奖了。

云微因从小就喜欢绘画、剪纸,大学里学的是视觉传达专业,后来成了平面设计师。读大学的时候,因接触到了茶艺,而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它。

“吴光荣教授的陶艺作品摔壶系列;裘纪平老师的《中国茶画》等,关于茶的文化都让人很心动。”云微说,在杭州读书的日子,过得很惬意。那时,几乎每周四都会停电,她和小伙伴也常常去各处的茶馆,喝着不同的茶,来打发闲暇时光。

茶文化也开始进入了云微的心里,并默默坚持,真正开始学习专研是在工作之后。她曾特地去杭州学过茶艺,时常与茶艺师打交道,还考上了高级茶艺师。

2013年,她曾在岩头楠园开设茶吧。后为了工作方便,2015年,她选择在自己工作的附近开设茶吧。云微说,等 老了退休后,茶室里能囤到自己喜爱的茶与茶器,就感到很知足了。

文化公益之“家”

茶室开始应运而生后,聚集了一批批热爱茶、热爱文化艺术的人。他们各自有所艺术擅长,云微则成了最好的聆听者。受朋友的影响,她开始关注起更多的传统文化、非遗艺术。

“一次去温州看一个书法展览,我走马观花地迅速浏览。却意外碰到一位熟人,驻足在一幅作品前,欣赏半小时。”云微说,非常好奇他为什么能看那么久,于是上前问。他说:“我在琢磨,这个钩,怎么钩得那么好呢?”

这句话,让云微很触动。“或多或少的人,包括我自己,对身边文化有所接触,但了解得并不透彻,所知甚少。我希望能建立一个平台,邀请一些非遗传承者、或文化传播者,向大家传递艺术的美,如何理解欣赏艺术。从而将艺术的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可能有一天就生根发芽了。”

于是,云微开始组织公益书法、篆刻、茶艺、古琴、国画培训,吸引大批文艺爱好者聚拢。同时,她也吸引了温州市文广局的注意。永嘉首家文化驿站落户在她的一瓯茶肆。

“每个月固定举办两期文化分享会,最难的就是主题策划,要每一期都有所不同,每一期都要让听者与授者都有所收获。”为此,她常常通过书本、社交平台、与驿站同行分享心得等渠道获得灵感,专心做一名文化的桥梁者。

如今也积累了寻找活动素材的经验,她说,“大致从两个方向去做,一是围绕传统节日,如端午节的香囊、蛋袋、蛋壳的花样制作,腊八节的汉服文化,中秋节的历史典故等;二是围绕着二十四节气展开。”除此之外,云微表示,隽永、厚重的瓯越文化成为文化驿站取之不尽的绝佳土壤,优秀的传统戏曲如永昆;传统工艺,如瓯绣、酿黄酒等;传统节庆,如龙灯。

文化沙龙活动开始有系统地开展时,云微变得非常忙碌,成了策划人、接待者,所有活动推广、参与名单确定、总结都是经其手发出。

“文化驿站活动前,场景布置,鲜花摆设,水果糕点摆放,都是云微和妹妹云晓花了很大的心思的。参与者大多坐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品尝美食,非常惬意舒心。活动开始时,云微又要给嘉宾们拍照、摄像,或泡茶招待。”一位眉的文艺爱好者如是说。

如今,正巧遇上了文化驿站成立三周年,一百期活动。云微告诉记者,她准备了一期以瓯窑柴烧文化,让大家了解传统柴烧之美。难得是永嘉瓯窑小镇将于8月开启第二窑。

传承之念

“作为每一次文艺沙龙的旁听者,家中就多了不少乐器,葫芦丝、萧、陶笛等。但是至今都没法用其中任何一件乐器,完整地吹奏好一首作品。许是太忙了,但是真的内心都非常喜爱这些乐器,感觉每一件乐器都很好玩。”云微笑着说,话语中带着些许遗憾。

云微对艺术的喜爱,对文化的推崇,感染了很多身边的亲友。妹妹云晓,原本是一位家庭主妇,如今不仅成了茶室的二掌柜,她的生活也变得更有诗意。你常看到她在朋友圈发陶笛、插花的照片,一脸幸福。

女儿小名叫麦冬,因为喜欢这种植物而取名,寓意旺盛的生命力。在茶室里,也经常能看到麦冬的身影。五岁的麦冬,却有着两年品茶经验了。

云微回忆说,“一次我正和客人说要尝一下云南红茶和永嘉红茶,我拿了两款泡起来和客人一起品鉴,边喝边聊两者之间的区别。麦冬竟然冒出一句“我觉得细的好吃!”好家伙,她居然在茶桌边吃茶叶,也不知道她吃了多少。”

小麦冬在幼儿园

对于女儿,云微则常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对待,常常带着她。麦冬成了沙龙分享会的忠实观众,除了爱茶,也很爱摆弄花花草草,有朗诵天赋,社交能力超强。

“有时候怕麦冬太小,会打扰分享会举行。”云微说,麦冬却非常投入,尤爱插花课,霸占别人的位置不愿意下来。生活中,她时常会拿着矿泉水,说要给花浇水,也会从路边得来一朵野花,乐滋滋地插到家中的盆栽里。

在云微看来,五年的时间,文化驿站坚持开展颇有特色的活动,让它从小众乐转变成大众乐,双向互动,让大家一起分享最美好的东西。她感觉很忙碌又充实。她期望,通过活动、艺术的推广,让人们在苟且生活中,来一场心灵的按摩,有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

她希望能有更多文化传播者参与到驿站工作来,让这些有趣、好玩的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得以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永嘉微信公众号

永嘉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胡艺罗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