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有气势的一首诗,带你穿越千年

2019-12-18   牛老师的历史闲谈

欢迎大家来听牛老师历史闲谈~

在唐朝很多人都写过"边塞诗",比如王昌龄、高适、岑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账下犹歌舞"、"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只是你可能不知道李白也曾写过边塞诗,这首诗名为《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边塞的风光,第二部分写沙场征战苦,第三部分写战士对家人的相思。我一读这首诗就能联想到壮丽的边塞风光。祁连山上冉冉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在茫茫的云层中穿梭。浩荡的长风吹过千山万水,来到将士们驻守的玉门关。

我们都听过"月出东山",只是祁连山在西北,本该是月落之地,但诗人偏偏说"明月出天山"。你以为是他搞错了吗,不,因为这是将士们的角度。当他们站在祁连山上眺望东方时,看到的边上从山后升起的明月。云月苍茫,再加上大山的巍峨,闭上眼,你是否也可以感受到一片壮阔与苍茫?

曾读过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李白这里却是和他唱反调,说"吹度玉门关"。其实春风度不度玉门关,将士们思乡的愁苦和无奈都是难以纾解的。不度玉门关突出了他们的怨恨,可即使风能度过玉门关,也带不走他们的思念。

接着我们读到沙场征战的情景。根据记载,从汉到唐几百年间这里征战连连不曾停止。这里白骨森森,活着回去成为唯一的奢望。戴叔伦曾说"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但若有选择,谁不希望远离战争呢?

剩下最后四句直抒胸臆,写出了将士们对家思念的哀怨。戍守边关的望着边城,思亲盼归的面容是那样的哀伤愁苦。而那万里之外的妻子,此时大概也是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心中的思念一刻也不停歇。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战争都会带给人深深的无奈和伤痛,这首诗读得心情沉重,希望世界和平,人人都可以远离战争的伤痛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