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肯不是超巨?他的一项技能在最后一年都是联盟顶级

2019-07-22   格式化自己

近日,有关于邓肯是否为超级巨星的讨论再次甚嚣尘上。在此次讨论之中,有著名篮球评论员认为,邓肯并不是超级巨星。但是,他的这种观点明显能遭到了多数网友的反对。事实上,多数网友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本文的目的于:以较为详细的论证过程在佐证这种观点。

一、衡量邓肯的进攻水准,绝对不能用场均得分

在部分球迷的观点里,邓肯之所以达不到所谓的“超巨”标准,是因为他的场均得分不够高。事实上自07-08赛季起,邓肯的场均得分一直没有超过20分。但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有多种原因的。

一方面,随着邓肯年龄的增长,波波维奇有意在减少邓肯的出场时间。自10-11赛季之后,邓肯只有一个赛季的场均出场时间超过了30分钟(12-13赛季场均出场30.1分钟)。

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出场减少的前几个赛季里,邓肯在单位时间(每36分钟)内的得分依然维持在20分以上。直到10-11赛季,邓肯的这项数据才下降到了17.1分:

值得一提的是,邓肯在那个赛季之后状态有所回调,并在12-13赛季再次将自己的每36分钟得分提升到了21.3分。直到职业生涯的最后三个赛季,邓肯的每36分钟才不断下降,最终停留在了12.2分:

因此,当人们批评邓肯的场均得分不够高时,必须要注意的现象是:邓肯入行时间较晚(读完了四年大学),生涯后几年年龄较高,波波维奇又适当给邓肯减少了出场时间。

二、邓肯不够高效?

在进攻端,邓肯其实还有一个看似蛮有争议的点,那就是不够高效。其实,这里面还是有诸多因素在影响着邓肯。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邓肯是一名要消化大量球权的中锋。换言之,当他在场的时候,邓肯的回合占有率(终结球队进攻回合的比例)会较高——通常而言,这种高产型的打法更容易导致低效。我们不妨以06-07赛季为例,进行一下解读:

当赛季,同位置回合占有率超过邓肯的只有3名球员:姚明、奥尼尔和小奥尼尔。但奥尼尔那时已经进入了职业生涯的暮年,当赛季出场时间还不到邓肯的一半;小奥尼尔的真实命中率只有50%,位居同位置倒数第7(效率惨不忍睹)。

能够同时在回合占有率(产量)和真实命中率(效率)方面同时超过邓肯的同位置球员,只有姚明一人!尽管姚明也存在出场时间不够多的问题(其实还是达到了1624分钟),我们还是要“吹一下”姚主席。


而中锋球员要扛起这么多球权,显然是要大量持球进攻的。数据显示,邓肯当时有44.8%的进攻方式是低位背身;而且,邓肯当时还会打一些面框单打:

在当时的条件下,球队能够给予的空间支持是完全不如现在的。邓肯虽然能够交出颇为高效的低位背身效率(超过85%的球员),但低位背身毕竟是难度更高的进攻方式(性价比较低的中距离持球打法),邓肯自己又存在中距离准星不够好、罚球准星不佳的问题,最后效率不够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到了职业生涯的末期,邓肯逐渐减少了自己低位主攻的戏份,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去承担一定的挡拆接球任务。数据显示,15-16赛季邓肯低位背身和挡拆接球的戏份已经非常接近:

但这里的问题是:顺下终结毕竟是一项比较依靠球员运动能力的技能。因此,尽管15-16赛季的邓肯顺下攻框效率不错,他掩护完之后还是“只有”的55.3%比重选择顺下攻框(大概排在联盟中段):

与之相对的是,邓肯还有36.9%的比重会选择外拆(大概排在联盟中上游)。前文已经提及,巅峰期的邓肯就存在中距离准星不够好的问题(至少达不到诺维茨基这种级别),到了生涯最后3年,他的中距离准星也略有下滑:

因此,尽管邓肯在生涯末期适时地调整了自己在进攻端的定位,他还是没有抵挡住岁月的侵蚀。

三、邓肯的防守价值可能也被低估了

相比于进攻端这些容易被人误解的地方,邓肯在防守端的价值一直是被人认可的。但在笔者眼中,外界对于邓肯在防守端的赞扬可能还不够。

众所周知,波波维奇的马刺多年来一直在遵循“蹲坑型”防守策略,即:中锋在防守挡拆的时候回收篮下,保护好篮下和防守篮板球,并尽可能地控制犯规;其他球员不需要大面积回收篮下,以此来限制对方的三分球出手比重。

请注意,波波维奇的这种防守策略并不是在总决赛临时想出来“对付”詹姆斯的,而是波波维奇长久以来一直坚持的策略,只是正巧借着当年的总决赛时机被某些媒体人夸大了。但无论如何,波波维奇长久以来坚持这种的原动力,正是邓肯。对此,我们不妨来看一下15-16赛季的邓肯在防守端的表现。

第一、保护篮下

由于邓肯的存在,对方不能轻易地打入篮下。有邓肯在场的时候,对方在合理冲撞区的出手比重只有32.7%,他在场时的这份数据可以超过联盟89%的球员:

邓肯虽然已经进入了职业生涯面,但他依然有不俗的封盖能力。有他在场的时候,对方在合理冲撞区的命中率仅有54.1%,他的这份数据优于联盟96%的球员。

第二、控制防守篮板球、减少犯规

邓肯除了积极地保护篮下,还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犯规,因而可以降低对方的造罚球率;他可能保护住防守篮板球,所以他在场时球队的防守篮板率可以达到77.8%,可以超过联盟98%的球员:

第三、限制对方的三分球出手比重

由于邓肯在篮下,队友不需要大面积地到篮下去协防,因此球队不会给对方太多的三分球机会。数据显示,当邓肯在场的时候,对方的三分球出手比重只有20.5%,邓肯当时的这份数据可以超过联盟98%的球员:

因此,当赛季的邓肯在防守影响力方面依然高居联盟第2:

四、结语

邓肯早期在进攻端承担过重的主攻戏份,因而在一定原因上造成了他效率不够好的现象——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只有姚明能够在产量和效率两个维度方面超过姚明。到了生涯默契,邓肯才逐渐转变自己的角色,但年岁已高的他也不能就此提升自己的效率。

而在防守一侧,邓肯是波波维奇所倚重的防守核心,甚至于到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年,邓肯依然是联盟顶级大闸。

这样的邓肯,怎么会不是超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