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距离球星?方硕在场上的最大价值是防守

2020-04-10   格式化自己

借助于pipm模型和场上的具体表现,笔者继续为大家带来国内得分后卫在场上表现的具体分析。在本期节目中,笔者将重点为大家介绍北京队球员方硕。

在这之前前,笔者还是觉得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把方硕划分入得分后卫的理由。

在北京队外线球员的轮换里,体型更大的翟晓川其实会在3-4号位之间游走(雅尼斯经常让翟晓川去担任大前锋),体型比他小的段江鹏、王骁辉甚至周仪翔就是走2-3号位轮换的,体型更小的王旭不足以拿到大量出场时间。

真正运控技术达标的外线三人组是:林书豪、刘晓宇和方硕,而这三个人之间的位置分类就略显复杂了。即便我们优先把刘晓宇划入1号位行列,如何对方硕和林书豪划分位置依然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尤其考虑到方硕还和林书豪一起搭档了更多的时间。

更好的办法是,我们借助于大量的比赛录像之后进行更为精确的划分,最终的答案是:当俩人一起在场时林书豪的运控任务会更重打挡拆的优先级也会高于方硕。因此,林书豪的场上功能更趋近于1号位,而方硕更趋近于2号位。

而无论如何划分位置,方硕在CBA的进攻价值都得到了广大球迷的认可,他也被球迷们冠以了“方超巨”的名号。重要的因素是,方硕在比赛里时不时地可以完成这种高难度的持球投三分:

与之类似的是,方硕在比赛中还会去投一些难度较高的持球投中距离(难度比持球投三分低),且也会在部分场次里收到一定的效果:

然而,一些高光的场合往往让人容易忽视方硕在其他场次里的表现,这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对于方硕整体跳投水平的评价。

事实上,方硕生涯的三分球表现其实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即由【初期只能投一些难度很低的定点准星很好】上升到了【后期能够投一些难度较高的持球投准星下滑】。

具体到这个赛季里,方硕赛季初期一度遭遇了三分球准星很低的情况。虽然后续有所回调,他的三分球准星也“只有”35.7%——这并不足以达到优秀级别。

当然,方硕如果能够专心多投三分球,其实能够维持这个效率也是可以被接受的事情。真正拖累他自身得分效率的,其实是他的持球投中距离准星。前文已经提及,我们容易因为一些高光的回合而高估了方硕真正的中距离持球投水准,而借助于更多的录像,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镜头:

而借助于更为精确的投篮分布数据,我们会发现,方硕本赛季在整个中间区域的准星不过34.3%:

要知道,广东队的周鹏上个赛季在中距离就有43%左右的准星,也只是达到了“中距离准星不俗”的标准;而方硕的情况是,他连续两个赛季的中距离准星达不到35%,根本达不到“中距离大神”的标准。方硕固然能够借助于中距离持球投这种方式提升自己在进攻端的终结戏份,但代价是拉低自身的得分效率

事实上,方硕真正被人低估的,可能是他的突破能力

与郭艾伦、赵睿这样的同位置国内球员相比,方硕的运动能力明显存在缺陷(甚至运控能力也不如以上两名球员),他很难像他们那样频繁突入篮下。但在这个前提下,方硕还是善于抓住对位人单防技巧方面的缺陷,利用一些突然的加速动作来获得突破攻筐的机会。

与同曦一战,由于对方时常用单防技巧不够好的何敬佳来主防自己,方硕频频利用这种方式来开发进攻机会:

因此,尽管方硕的篮下出手比重明显不如以上球员,他还是能够在篮下以尚可的效率完成终结(相对于自己的体型和对抗能力而言)。

然而,由于依然要出手大量低效的中距离且三分球准星不够高,方硕很难靠着产量相对较低的突破来维持自身的得分效率,加成了罚球因素的真实命中率还不到50%(49.7%)。

总体而言,方硕在进攻端提高终结戏份的后果是极其低效

另外,方硕这种不以绝对速度为前提条件的攻筐方式,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于他在突破过程之中寻找更好的出球机会。方硕的传球视野和手法会不如自己在国家队的队友赵继伟,但他的突破水准会略好于赵继伟,也比后者更善于传篮下的队友:

得益于此,方硕的助攻数据其实在国内后卫中还是比较出色的。

即便如此,方硕也很难靠着这些传控数据来完全消除自己在进攻端的负面效应(个人得分效率太低)。更何况,方硕在多传球的基础上,也容易在没有改变对方防守阵型的前提下做一些非常冒险的选择,这种方式必然会赔上相应的失误

总之,本赛季的方硕在进攻端的优势是产量和传球尚可,但劣势是个人得分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方硕很难在进攻端带来相应的正面效应。

相比于此,方硕在防守端的影响力其实尚可。

赛季初期,北京队对于方硕在防守端的定位是:尽可能去单防对方的小外援。对阵山东队时,北京队就在开场让方硕去防对方的哈德森:

实际上,方硕当时单防对方小外援的效果并不算太好,他又会因为单防技巧方面的缺陷而犯下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单防时更容易被人过掉,也更容易赔上犯规。主防哈德森的那场比赛,方硕全场就出现了5次犯规。

随着赛季的深入(尤其是方硕经历了赛季初的伤病回到球场后),北京队逐渐放弃了让方硕单防小外援的选项,转而让林书豪去承担这部分任务,并让方硕承担一些较轻的单防任务。与福建队交手时,北京队开场就让林书豪去防守劳森了,而让方硕去防守黄毅超:

而在单防任务减轻之后(一般去防一些国内后卫或者侧翼定点射手),方硕的单防效果也比之前更好了。他在主防国内后卫时,能够尽可能保证不失去位置,并且善于在靠近篮下的回合里帮助球队回收防守篮板球(后卫中较强的回收后场防守篮板能力):

中距离球星?方硕在场上的最大价值是防守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自己的体型不够大,方硕在单防任务轻的情况下也会尽可能地支援协防。林书豪不俗的单防技巧方硕同位置里不俗的协防意识,在防守回合里其实是能够做到相辅相成的。

下图中,林书豪虽然一直紧跟着劳森的步伐,但在北京队内线球员都已经远离篮下的情况下,方硕还是要优先帮林书豪去骚扰劳森,从而迫使劳森放弃在篮下出手的想法:

方硕对位着一个底角射手,也不是专注于【不让对方获得接球投机会】,而是会在【支援篮下的协防】和【扑防底角定点射手】两种模式之间自由切换:

中距离球星?方硕在场上的最大价值是防守

总之,方硕更适合的定位是:单防技巧不差,但不太适合去防守对方的小外援;协防意识和热情在同位置国内球员里不错,能够在防守无球的回合里尽可能支援协防;另外,本赛季的方硕还有一定的回收后场篮板球能力。

对于这样一位球员,pipm模型也给出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评价,即:进攻影响略低于0,防守影响力略高于0,他更合适的位置自然是第二象限。

在下期栏目中,笔者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防守缺点比较明显的国内得分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