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因素,我们过往在评价CBA球员的场上表现时,一直缺乏合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球迷甚至评论员在评价球员表现时,只能引用场均得分+篮板+助攻的形式来作为论据。但不幸的是,每一名球员的场均出场时间很难完全相同,这种简单的比较方法会有很多缺陷。
一个相对靠谱的方法是,把这些转换成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会让两名甚至多名球员在进攻端的比较更有价值。
相对而言,球员在防守端的表现就很难评价了。由于防守是一项复杂、动态、被动的团队工作,每个球员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完全不同,仅仅用抢断+盖帽+防守篮板这些数据,其实很难还原出球员在防守端的表现。
好消息是,近年来随着数据的完善,我们终于可以查到CBA球员在场与不在场时的球队防守效率(每百回合失分)。当然,这种比较方法也会有自己的缺陷(受到球队具体配置、轮换策略的影响),但把这些数据和场面结合起来,我们还是能够找到评价防守的更好办法。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找到了三个比较典型的防守案例。
长久以来,辽宁队中锋韩德君并不是人们眼中的防守核心,主要原因是:韩德君防挡拆的时候无法防出来。
但实际上,我们仅仅用这一缺点评价韩德君的防守就属于【以偏概全】了。韩德君确实存在这个缺陷,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韩德君身上的那些防守优点:
第一、韩德君护筐热情和护筐效果很棒。
尽管韩德君会在某些比赛里被对方的小外援用挡拆持球投针对,他总是在篮下还是会尽可能让对方的球员远离合理冲撞区——要知道,合理冲撞区的出手永远是球场上性价比最高的区域,而非三分线外或者中距离。
而且,即便对方真的突到了篮下区域,韩德君也有着极强的护筐热情,他总会尽可能地靠自己的身高和臂展去降低对方在篮下的命中率。同样执行这种守在篮下的防守策略,CBA赛场就有些中锋在护筐方面缺乏相应的热情。
第二、韩德君也有较强的保护防守篮板意识。
韩德君也有着很强的保护防守篮板意识,他抢篮板并不是只靠自己的身高优势,而是会尽可能地去卡位。世界杯上,中国男篮在保护防守篮板方面屡屡吃亏,就有部分球员不去卡位的因素。
第三、很少犯规和顶防低位的价值。
相比于以上两点,这两点才是韩德君在防守端最容易被人低估的优秀之处。
韩德君很少犯规的价值在于,对方的造罚球率会被降低;韩德君顶防低位,也会让对方的中锋很难在低位获得优势——易建联在对阵辽宁队时经常尝试距离更远的跳投,正是韩德君在防守端的价值。
韩德君在防守端的这些优点,我们都可以在on-off中找到论据。本赛季至今,当韩德君在场的658分钟内,辽宁队百回合只丢109.1分:
这是什么概念?和防守最好的北控相当。而在韩德君下场的486.1分钟内,辽宁队每百回合失分立刻上升到了120分:
这又是什么概念?相当于防守倒数第5的八一队。
考虑到之前提及的韩德君防守端的几大优点以及中锋对于防守的重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韩德君是辽宁队当之无愧的防守核心;辽宁队今年防守下滑,应该多从其他球员身上找原因,而不是韩德君。
韩德君的防守被人低估,而易建联的防守一直是得到众人认可的,他上个赛季也荣膺CBA最佳防守球员奖项。那么,易建联的on-off数据如何呢?
数据显示,今年易建联在场的771.5分钟里,广东每百回合只丢106.4分(正如前文所述,防守效率最高的北控每百回合也要丢109.1分):
其实与上个赛季相比,易建联在场时的球队防守效率已经有所下滑(去年易建联在场时广东每百回合只丢101.3分)。这里面的主因,我们不应该简单归结于【易建联老了】,而是应该分析具体的人员和轮换因素:
第一、周鹏至今没有复出。
周鹏在防守端的最大作用,是他的协防而非单防。身为一名摇摆在3-4号位的球员,周鹏去篮下协防的热情极高,也有很强的造失误能力。易建联无法和他搭档时,广东队的护筐力量和造失误能力肯定会受到影响,防守效率有所下降自然也是可以被理解的事情。
第二、杜锋很注重轮换的时机。
由于周鹏无法出战,杜锋在轮换的时候,会尽可能在杜润旺身边安排更好的协防力量,最简单直接的办法自然是:尽可能让杜润旺和易建联同时出场,不让杜润旺的防守弱点被无限放大。
赛季至今,杜润旺一共出战了415.8分钟,其中有324.8分钟是和易建联同时在场的。换言之,杜润旺本赛季有78.1%的时间是在和易建联同时在场的,而在上个赛季,这个数据是43.3%。易建联长时间和杜润旺搭档的前提条件自然是,他无法和防守更好的任骏飞长时间搭档。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应该可以理解易建联在场时球队防守效率有所下滑的原因。但需要指出的时,即便是在和杜润旺搭档的324.8分钟里,广东每百回合也只丢110.9分(和防守第4好的广厦相同):
由此可见:易建联在防守端的作用依然是无可替代的。
另一名防守表现和自己名声相称的球员,是易建联在国家队时的队友——孙悦。
正如某些文章里所提到的那样,马布里治下的北控是一支防守风格非常激进的球队。在马布里的授意下,球队的4-5号位会频繁提到上线去延误对方的挡拆手。
要知道,真正能够延误之后及时回到篮下的CBA内线屈指可数(比如:北京的两个外援)。
马布里极度强调这种策略,其实是要冒着漏空篮下风险的。而和多数球队的教练一样,在执行这种策略时,马布里会极度强调其他位置的球员驰援篮下的护筐。
但按照正常的理念,1-3号位甚至是4号位的球员去篮下护筐,起到的作用是无法和5号位球员相比的。而北控拥有的,是孙悦——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身体条件和出色的协防意识,3号位的孙悦起到的护筐作用更像一个4号位。
虽然这种策略也会让北控付出漏掉大量定点三分球的代价(北控的对手三分球出手比重高居CBA第5),但正如前文所述:合理冲撞区以里永远是比三分球性价比更高的出手区域。
从最终的结果看,孙悦执行这种策略的价值也是值得被肯定的。有他在场的时候,北控每百回合只丢104分:
而一旦他下场,北控每百回合要丢119分(只是略优于防守倒数第6的四川):
换言之,孙悦在场时的球队百回合失分要比他不在场时少15分。当然,这中间也并非孙悦一个人的功劳。但另一个现象是,北控其他任何一名球员在不在场的这份差值也没有达到孙悦这个级别。由此可见,孙悦在防守端的影响力是名副其实的。
在评价防守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受制于种种因素无法给出一个完美无瑕的评价。但通过合理的录像分析和目前拥有的on-off值,我们还是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合适的结论,而不是无限放大球员在防守端的某个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