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阅兵亲历者讲述背后的故事 | 传承“阅兵精神” 把任务当成受阅来完成

2019-10-25     海南武警

“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啦!”“为人民服务!”……2019年10月1日,我作为徒步方队中领导指挥方队的一员,光荣的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在通过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兴奋、紧张、激动、喜悦的心情瞬间涌上心头,阅兵现场的氛围更是让这些情绪得到放大。因为出场时间只有短短几十秒,我不能过多的去感受,唯一能做的就是全身心投入到阅兵中,把每个动作做到最高标准,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示出来。

195个日日夜夜,1383次时针轮转,饱含着无数的汗水和泪水。128步踢出的是受阅官兵的精彩华章,96米走出的是受阅官兵改革必成的自信与豪迈,75厘米是丈量受阅官兵忠诚的标准。

时光流转、季节更迭,我们迈着正步,走过春夏,踏进金秋。195天里,有太多精彩难忘的瞬间,而这些值得铭记的故事,变成这份荣耀的一部分,永远留存在记忆里。回顾半年的阅兵训练,有辛酸、有苦乐、更有收获。

张安 图中)

一、受阅官兵的字典里只有绝对忠诚。受阅任务时间跨度长,训练强度大,还要历经多次选拔考核,每次考核都是一次身体和心理的考验,但没有一人主动放弃,更多的是坚持再坚持。凭着对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和意志支撑,我才能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高标准严要求的完成参训受阅任务。

张安 左五

二、受阅官兵的字典里只有坚韧刚毅。训练期间,受阅官兵几乎每天都要接受酷暑、高温、暴晒的考验。每天长达十个小时的训练时间,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名队员平均踢坏3双皮鞋,磨穿4双手套,脚上的水泡还未消里面又磨出新的血泡。不论是年过半百的将军还是风华正茂的上尉,从来没有人畏惧过,退缩过,在他们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只有坚韧和刚毅。

张安 左二

三、受阅官兵的字典里只有使命任务。方队数百名受阅队员背负的不仅仅是组织和战友的信任,更是成百上千个家庭的期盼。妻子临产、父母患病、子女上学,无不时刻让我们牵肠挂肚。但队员们深知,在任务面前,我们不仅仅是父亲、儿子和丈夫,更是新时期的革命军人,只能把对家人的思念和亏欠默默埋在心底。“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于军人而言,使命重于一切。正是因为受阅官兵始终怀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暂缓了对家庭的小爱,才铸就了对祖国的大爱。

张安 左七

四、受阅官兵的字典里只有最高标准。十子交叉韧带损伤、腰肌劳损、滑膜炎、腱鞘炎、筋膜炎……开训不久后,几乎所有的训练常见病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在队员们的身上。这不仅是对全体参阅队员身体承受能力的检验,更是对意志品质的磨练和战斗作风的考验。在忍受身体伤痛的前提下,掌握动作要领只是开始,长期的固化才能达到最高标准。75厘米、30厘米、45度角、15度角、上线、标齐、摆头、踢腿、摆臂,这些简单的数字和动作,都需要千万次的重复和上百小时的定型才能形成固定的肌肉记忆。这样的标准已经跨越了职级和年龄的界限,只为能够在阅兵当天将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张安 左四

喜悦过后是深思,我始终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没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从1840年至今,历史从来没有忘记提醒我们,如果国家不够强大,必然会被欺压;如果国家不够硬核,必定会被侵略。

70年来,新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回顾70年来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辉煌历史,我深感伟大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时期革命军人,更应该将“阅兵精神”内化到骨子里,外化到行动中,把每一项任务都当成受阅来完成,牢记历史,阔步前行,奋力拼搏,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张安 右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_GyAW4BMH2_cNUg74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