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村庄美了、生活富了、百姓笑了!小村庄大变化

2019-10-08   今日宾川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70年来,大营镇大营村委会上地苴群众凭借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特别是近年来,依托着“精准扶贫”等政策的扶持,让上地苴从昔日全村只有一户人家有瓦房,到现在随处可见的美观气派的小洋楼,从“贫困村”到如今的“示范村”……整个村庄流露出新时代新农村的气息。

走进位于大营镇境内凤太公路东南面的上地苴村,放眼望去六七米宽的水泥环村道干净整洁,家庭院落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掩映,排水沟渠修砌整齐,道路两旁的农田郁郁葱葱,俨然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谁曾想到,多年前的上地苴还是一个贫困村。

“在1984年的时候整个村只有一栋瓦房,其它家家户户都是茅草房,基本上可以说是上无片瓦、下无余粮。”大营镇党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赵阳如是说。

说起上地苴以前的贫穷状况,大营村委会上地苴村民小组小组长曾杰也深有感触地说:“小的时候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水、干旱,那个时候洱海水也没有通,我们都是种玉米,大概1982左右,玉米才两毛钱左右一斤。一亩只能收几百斤,雨水好一点的话七、八百斤,差一点三、四百斤。而且交通也很不方便,都是土路,晴天到处是灰,雨天道路泥泞,一架牛车载着两口袋稻谷都没法行走,很容易陷进土里。”

近年来,随着“引洱入宾”工程、凤太公路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上地苴的农田水利和交通状况也得到了改善。特别是2013年以来,各类扶贫项目先后落户上地苴,通过政府补助加村民自筹的方式,上地苴不仅实施了村间道路路面硬化,还建起了集体活动室。

现如今,上地苴道路整洁干净、一半村民都盖起了楼房,村里修建了村民活动室3间共计78平方米,修建了420平方米活动广场,供村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201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67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683元。上地苴村先后被评为“大理州美丽乡村示范村”、大理州“三清洁”示范点、宾川县“垃圾分类示范村”等称号。

面对上地苴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小组小组长曾杰激动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政策越来越好,下面的路修好了,水也有了,我们又改种了经济作物。路也越修越好,我们从土路到沙石路,后来又到唐石路。前三年我们基本把水泥路修到了每一家门前,多半直接通往家里,只有偶尔几家,没有直接通到门口。村子里面条件越来越好。”

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大理州美丽乡村示范村”。上地苴村的变化离不开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作用。近几年来,大营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努力构建多角度、立体式“党建服务综合体”。同时,全体党员干部以“钉钉子”的工作精神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工作状态共奔小康之路。

面对党和政府的关心,上地苴村原村长杨朝权由衷地说:“上地苴能有如此之变化,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怀,所以我们党员必须以身作则,不给党和政府拖后腿,为脱贫攻坚贡献微薄之力。”

对于上地苴村下一步的建设,大营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熊富英也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她告诉小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大营村委会党总支将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对上地苴村的莲花池进行重点打造,将莲花池打造成集休闲、观光、法制宣传为一体的综合体,让群众近距离的感受法治文化、法治精神,在娱乐休闲中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因地制宜的多让群众接受特色法治文化熏陶。

稻草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