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直过民族”小村庄的大变迁

2019-10-15   今日宾川

宾川县钟英乡唐古地村委会唐古地村属“直过民族”聚居村,全村以傈僳族、彝族、拉祜族等民族为主,生活在这里的群众长期以来生产生活方式贫困落后。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唐古地这个“直过民族”小村庄和我国广大农村一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唐古地村,青瓦白墙的房屋整齐有序,干净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孩子们在优美宽敞的校园里学习……此情此景,俨然是一幅美丽乡村图景。

唐古地村党支部书记

杨佐成

老年人有活动场所,早上起来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出行的话,从大路到自己家大门前都是硬化路面。住的基本是瓦房,草房一家都没有。用水方面,家家都通了自来水。医疗卫生方面,村卫生室就建在村里面,病了的话可以随时去看,这些都是我们这里的变化。

变化如此之大的唐古地村,以前还是个贫困的小山村。全村交通落后,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民人均收入低,群众住房差、出行难、收入低、发展难、上学难、就医难。杨天龙和李先波两家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唐古地村,提及过去的生活,他们依然记忆犹新。

唐古地村村民

杨天龙

以前我们村吃水都比较困难,用水槽来接水吃,后来拉胶管。以前都是毛草房,垛木房也有。

唐古地村村民

李先波

以前我们这里是非常贫困,电视也看不了,交通也不方便,信息也比较闭塞。小时候电视机也没有,像我们这个村小组只有一台,有时看电视,要跑一公里路左右才能看到。

为了改变村子落后面貌,近年来,钟英乡紧紧围绕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目标,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促进产业发展。以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民族文化传承示范、特色宜居示范创建、节水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到户补助为重点,先后实施了贫困村建设项目和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住房条件,实现了水电路三通,村民们告别了贫困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钟英乡副乡长

李吉

通过项目的实施,全村的人饮、道路、生产用水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容村貌有了显著的变化,群众增收明显,全村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唐古地村还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青花椒、核桃、烤烟等农产品已经成为唐古地村村的支柱产业,村民们通过产业的扶持,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唐古地村党支部书记

杨佐成

村民的生活条件大大的改善了,都过的很幸福。

如今,全村呈现出自然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裕,各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

唐古地村村民

杨天龙

最近这几年政府扶持帮忙盖起来了新房,生活大大改善了,都可以算到小康水平了。

唐古地村村民

李先波

现在好了,电视家家都能看到,宽带和WIFI都有了,交通方便,手机也家家都用起来了!现在的生活条件我很满意,感到很幸福。

唐古地村党支部书记

杨佐成

下一步,我们要建好文化长廊,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水平,搞好经济收入。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搞好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团结起来。

李永松 白乘仲 侯玮 王寸兵/报道 欧阳王/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