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色字体
来到 #华大温暖小屋#
‘ 一夜白头 ’
精选
作者:nerdy
来源:心灵成长家园
相传,在法国大革命时,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在被送上断头台行刑的前一晚,瞬间变得白发苍苍。
姑且不论这是否为民间轶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也能发现“压力”与“头发变白的速度”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比如说政治人物上任前后的发色差异),如今,或许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个现象了。
据说法国的玛丽皇后在上断头台前一夜白头。
是什么让人“一夜白发”?来点压力试试看
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 HSCI) 的团队尝试了解“一夜白发”背后的生理机制,而由于毛发颜色的深浅与黑色素干细胞( melanocyte stem cells, MeSCs) 的多寡直接相关,团队推断,一夜白头的原因应该与黑色素干细胞脱离不了关系。
但首先,他们需确认:实验鼠的毛色淡化跟它们所受的压力是否有关?
为了确认两者间的关联,实验人员将实验鼠暴露于各种压力源之下,像是:将笼子倾斜、开整晚的灯等等。最后发现,实验鼠的毛色随着生长周期明显变浅了,证明实验鼠也跟人类一样,在承受一定强度及长度的压力后,会有毛色淡化的现象。
实验鼠在接受慢性且不可预测的压力后,毛色变淡了。
而后,研究团队在实验鼠身上,施打了一种辣度超高的树脂毒素(Resiniferatoxin, RTX)做为测试压力源。数日后,他们借由免疫萤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发现:实验鼠毛囊中的黑色素干细胞数量大幅减少,表示黑色素干细胞减少会使毛色淡化。
注:免疫萤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可以借由抗原和抗体间专一的结合反应,观察蛋白质与胞器在细胞中的位置。
实验鼠毛囊之免疫萤光染色图。左为控制组,右为被注射RTX 的实验组。黄色方框处为黑色素干细胞所在区域,白色箭头指示处为黑色素干细胞。由图可见,实验鼠被注射RTX 数日后,在其毛囊内并无发现黑色素干细胞。
猜猜帮凶是谁?谨慎的实验推理之旅
另一方面,过去曾有研究推测:承受压力后毛色淡化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2,3。于是,研究人员依循这个推测,将树脂毒素注入缺乏B细胞及T细胞的实验鼠中,却发现实验鼠的毛色一样会淡化,显示出淡化的机制与免疫系统无关。
那么,问题来了:压力到底是透过什么机制去影响毛色的呢?
压力到底是透过什么机制去影响毛色的呢?
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员首先对实验鼠进行了一连串的刺( ㄋ ㄩ ㄝ ˋ)激( ㄉ ㄞ ˋ)后,发现到:实验鼠血液中皮质酮(corticosterone)及去甲基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等激素的浓度明显增加了。
那么,这两者跟白发机制都有关系吗?研究人员接着尝试移除皮质酮受器,并注入树脂毒素。结果毛色还是淡化了,即使研究人员提升皮质醇浓度,也并未影改变实验鼠的毛色。换句话说,这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压力贺尔蒙(皮质酮),并不是造成毛色淡化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研究人员改成移除黑色素干细胞上的去甲基肾上腺素受器,再注入树脂毒素,没想到,实验鼠的毛色淡化现象就消失了!此外,当研究人员在实验鼠身上施打去甲基肾上腺素,施打处的毛色便开始明显淡化,种种证据都指出:一夜白头正是去甲基肾上腺素搞的鬼。
一夜白头的原因找到!原来是交感神经太活跃
既然知道帮凶是去甲基肾上腺素,揪出真正幕后黑手便不是件难事,研究团队把问题转向肾上腺与交感神经,因为他们会在遇到压力时,分泌去甲基肾上腺素。
嫌疑犯1 号:肾上腺
研究人员将实验鼠的肾上腺移除、注入树脂毒素、观察实验鼠的毛色变化,结果发现实验鼠仍有毛色淡化的现象。叭叭!真正的凶手不是它。
嫌疑犯2号:交感神经
当实验鼠暴露在压力源(树脂毒素)中时,交感神经会被强烈活化,并分泌去甲基肾上腺素,这种机制会触发“战或逃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s) 4。而在一连串的实验中,研究人员更发现此机制会促使黑色素干细胞不正常地迅速增生,接着分化、迁移,最后永久地流失,导致毛色淡化。
黑色素干细胞会因为去甲基肾上腺素而不正常增生、分化、迁移而后流失。
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好像有看没懂,让人感觉压力很大吗?快去看看你的交感神经有没有被强烈活化,让你多出几根白头发?
来源:心灵成长家园
学习心理咨询
加入我们,一起前行
初级心理咨询师开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