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十五年,投资上千亿的三峡大坝,现在每天能创造多少收益?
三峡大坝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这么大的工程,建造起来自然是不容易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三峡大坝工程从1994年开工到2009年建造完成,耗时十五年,总投资共954.6亿元。这么的投资,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三峡大坝现在每天创造的收益是多少呢?
众所周知,三峡大坝创造的最直接的效益那就是发电。三峡水电站是一座容量巨大的发电站,安装了32台水电机组,每座机组的容量为70万千瓦,总容量为2240万千瓦。三峡水电站的投资为一千三百亿元,比三峡主体建筑还要多得多。
水电站每年的平均发电量为846.8亿千瓦时,创造的收益平均每年就是五百多亿元。因此从2012年开始投产以来,早就已经将本钱赚回来了。
但是三峡大坝工程的意义远远不只是为了用来发电,它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根据统计,在20世纪的一百年里,有三十万的中国人民死于长江流域的水患,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无数的家园毁于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因此三峡大坝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防洪。
除了防洪之外,三峡大坝还具有抗旱功能,三峡大坝具有强大的蓄水功能,当下游发生干旱的时候,大坝可以加大放水功能,缓解干旱。
除此之外,三峡水库还担任了航运的功能,有着巨大的通航能力,大大改善了长江流域的通航条件。而且现在的三峡大坝还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因此综合来看,三峡大坝为中国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计的。
其实,三峡大坝功能并不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提出了,它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1918年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三峡工程的设想,并且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就马上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开战长江综合治理的同时,研究三峡工程的可行性,随后才开始勘测、研究、计划、设计,直到施工。
因此,长江三峡大坝工程从提出设想到真正实现,前后共耗费了百年之久。但也是值得的,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