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一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所在。长期以来,国内流传着"四大楼阁"的说法: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山西鹳雀楼。但实际上,除了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年间重修之外,其余的三个均是近年来才得以重修。
不过,在中国的楼阁建筑中,单纯以高度来计算的话,四大楼阁或许并没有开封的这座更有名,这就是原本大相国寺内的资圣阁。
说到资圣阁,可能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但提及"汴京八景",或许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其中,单单大相国寺就有两处:相国霜钟、资圣熏风。资圣阁的盛景让众多文人墨客留恋不已。
金朝时,有一个进士李献甫曾经赋《资圣阁登眺》一诗:
高阁凌云眼界宽,野烟碧树有无间。
天边孤岛飞无尽,陌上行人人不还。
魏国几回时事改?汴堤千古夕阳闲。
愁来重倚栏杆望,嵩少西头是故山。
可惜,该诗人的名气远不如王勃、范仲淹等人出名,诗才也是一般般,资圣阁也因此并没有身列"中国四大楼阁"。
不过,如果将时间上溯到唐宋时期,近90米高的资圣阁则无疑是当时的"天下第一阁"。据悉,资圣阁兴建与唐玄宗时期,名为大佛阁,后来改为"排云阁","排云阁"三字是唐肃宗御笔亲提。
然而,排云阁与大相国寺在唐末被大火烧毁,直到后唐时期才得以重建。宋真宗时期,皇帝亲自将其命名为"资圣阁",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楼阁。于是,"资圣熏风"这一"汴京八景"不胫而走。
资圣阁逃脱了靖康之乱的战火,但却最终被明末的一场黄河泛滥给淹没,与原本的大相国寺都沉睡在地底。如今,大相国寺早早得以重建,而重修资圣阁的呼声也在"四大楼阁"重修的情况下愈演愈烈。
经过多方筹措,资圣阁最终屹立在大相国寺最后。然而,由于在开封市区,考虑到周围建筑的布局,原本近90米高的资圣阁"缩水"了20多米,比铁塔还要矮上几分,这也是迫不得已之举。
那么,即便是这个"史上第一阁"对外开放,又缺乏应有的佛像等加以填充,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前去观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