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滁州刚刚签约了!安徽又一城加入南京都市圈

2019-10-13     合肥翰林教育

一、签约了!滁州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

10月11日,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安徽省滁州市考察,贯彻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要求,研究进一步深化宁滁合作,推动跨界一体化发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设。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表示:

要对照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落实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同城化进程、提升一体化水平。

推进宁滁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功能定位要再明确,主攻方向要再聚焦,体制机制要再优化。


南京与滁州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近年来共抓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机遇,围绕南京都市圈建设,在产业发展上协同协作,在基础设施上互联互通,在平台利用上共建共享,在环境保护上联防联治,呈现融合共进的良好态势。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南京都市圈建设加快推进,宁滁合作前景更广、后劲更足、空间更大。

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表示:

落实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是宁滁两地的共同责任,对滁州而言更是重大机遇。

滁州将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进一步提高站位、把准定位、抓好点位,把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放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全力抓好合作事项的推进落实,做好南京的发展腹地、产业配角、生态屏障、合作伙伴,努力为推动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之后,南京市人民政府、滁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江北新区与来安县、浦口区与南谯区分别签署了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


此次,示范区合作协议的签订,也就意味着,滁州加快了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步伐。

二、什么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南京方案”基本成形。除了建设特别合作区外,南京与安徽还将在江南、江北选择三地共建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选取了顶山(南京)—汊河(滁州)、浦口(南京)—南谯(滁州)、江宁(南京)—博望(马鞍山),携手共建各具特色的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积极探索规划管理、土地管理、重大项目管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协调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这是南京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一步。今后,南京将以南京都市圈、长三角科创圈两大重点方向,围绕区域联动、协调创新等七大领域,强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三、滁州全方位规划,无缝对接南京!

站位决定地位,眼界决定境界。滁州在融入南京都市圈上,有一系列大动作。

1、建设半小时都市圈

近年来,滁州不断迎来重大发展利好,“宁滁同城化”飞速发展。根据南京最新城市建设规划,江北新区将调整为南京的“主城片区”,也相当于滁州的中心区。

在交通方面,滁州市政府发布,中央拟投资100亿建宁滁轻轨。其中滁州段线已通过专家评估,起于高铁滁州站,止于南京北站,预计2021年6月通车试运营。


届时,通过京沪高铁、宁滁快速路,可实现半小时滁州南京双城切换,轻松便捷享受南京和滁州都市圈带来的繁华。

此外,汊河大桥是南京都市圈辐射滁州来安地区的重要通道。


项目起点位于市本级滁州大道与老滁宁快通交叉口南侧,沿京沪铁路西侧布线,终点在碧桂园欧洲城附近,顺接现状滁宁快通,全长13.2公里,估算总投资10.29亿元。

2、产业合作共生

滁州深度对接长三角,利用毗邻合宁两大全国科教城市优势,在与南京相邻区域规划建设滁州高教科创城,引进了一批苏浙沪特别是南京的高校和研发平台与本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目前, 已有北大、西交大、中财大、南工大等校企合作项目持续推进,其中与南工大合作共建4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实训实习中心,南工大落户产业类项目6个,已建成投产2个。未来,高教科创城将大量的汇聚长三角科研人才。





与华夏幸福基业合作整体开发建设汊河新区,努力打造汊河江北水岸科技新城,同时建设轨道交通装配产业园,已承接引进相关零配件企业118家。


(汊河新区实景)

滁州正抢抓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机遇,打造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3、医疗健康保障

在医疗服务上,市第一人民医院加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加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集团,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二期扩建。


此外,市、县公立医院与南京市知名医院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和诊疗合作关系,开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广泛合作。

4、引进名校资源

吉林大学落户滁州

滁州经开区与吉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科学研究、智库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根据合作内容,吉林大学将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为滁州经开区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双方以科技合作、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创业投资、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形式,开展区校长期合作。

清华大学签约落地滁州

滁州市还与清华大学签约,共建清华大学学生红色实践滁州(小岗)基地。


这意味着清华大学对安徽小岗干部学院的充分认可,在清华大学的助力下,小岗村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5、科技小镇落户滁州

4月份,皇庆湖科技小镇暨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滁举行。

据悉,皇庆湖科技小镇项目区规划范围约9.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200亿元,项目区按照4A景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打造高品质的发展环境。


为加快皇庆湖科技小镇建设,发挥带动效应,现代筑美智能家居落户南谯,项目总投资35亿元,打造成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综合型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园。

四、酸了,安徽这些城市为什么要进“南京群”

城市,尤其是相对远离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到处想“进群”,这无不彰显出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互补共融时代“拉群”正在重塑长三角格局。

而在安徽除了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都在加入南京都市圈。

这不禁让人唏嘘,为什么安徽这些城市都倾向于加入南京都市圈,而不是合肥都市圈?

首先在位置上,南京由于位于江苏省的西南部,与安徽城市距离也很近,所以在规划南京都市圈的时候,把多个安徽城市,如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城市也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南京都市圈成员图

合肥都市圈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长三角西端,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桐城市(县级市)。


其次在实力上,在最新的中国十大都市圈潜力排名中,南京都市圈仅次于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四大都市圈。

目前,南京都市圈经济规模:南京11715亿元+镇江4100亿元+扬州5100亿元+淮安3350亿元+马鞍山1738亿元+滁州1607亿元+芜湖3065亿元+宣城1188亿元=31863亿元。

而合肥都市圈是以合肥为中心,打造合滁宁、合芜马、合淮、合六、合安宜产业发展带,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链合作体系,推动圈内城市合作构建高水平、多功能、国际化的对外开放平台。虽然近些年合肥经济飞速增长,但是整体实力还是不够硬,凭借着科研上的优势勉强能跟上脚步。

另外,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南京外来人口中以安徽省人口流入占绝大多数。流动人口来源省份前10位的分别是安徽、河南、四川、山东、湖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和陕西。

火遍南京城的安庆小笼包,江苏首富、苏宁的创始人张氏兄弟据说也是安徽人。南京对安徽人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合肥都市圈正在快速的发展中,都市圈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

而滁州作为南京、合肥双都市核心圈层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长三角主要城市间的高铁网络、城际铁路以及城市地铁加密联通,滁州交通网络将迎来跨越提升,可以说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Ix2zG0BMH2_cNUgO5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