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螨是草莓上为害最为严重的害螨,该如何防治?

2019-12-01     果树小百科

农业助手

叶螨是草莓上为害最为严重的害螨,其发生可导致草莓植株会矮化早衰,叶片变褐色及干枯,开花期受害植株的果实缩小,且畸形果增多,草莓的品质严重下降。

一般来说,当气温下降到15℃时,将不利于叶螨的生殖活动,但在草莓设施栽培的条件下,温湿度相对适宜,它们可继续危害和繁殖,若防治不力,恐暴发成灾。

据资料记载,危害草莓的叶螨包括朱砂叶螨、神泽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等,但就曹利军老师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各草莓产区的主要叶螨种类为二斑叶螨,那么,用“红蜘蛛”来指代叶螨就显得不太贴切了。

关于二斑叶螨

二斑叶螨又名二点叶螨,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别称黄蜘蛛或白蜘蛛。

成螨:似椭圆形,体长0.45~0.6mm,宽0.3~0.4mm,生长季节为白色、黄白色,体背两侧各具1块黑色长斑,取食后呈浓绿、褐绿色。

卵:直径0.12mm,球形,有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半透明,后转黄色,孵化前出现2个红色眼点。

幼螨:半球形,淡黄色或黄绿色,足3对。

若螨:椭圆形,足4对,静止期绿色或墨绿色。

二斑叶螨分布较广,寄主植物较多,包括多种蔬菜、大田作物、果树及花卉等。有着适应力强、繁殖速度快(一个世代为15天、可孤雌生殖)、世代周期短、抗药性强等特点,这也让其在草莓上逐渐取代了其他叶螨,从一种次要害螨上升为主要害螨。

二斑叶螨对草莓的危害

二斑叶螨喜群集于草莓叶背面,以幼螨、若螨、成螨在叶片及叶脉吸取汁液为生。

初期,叶脉两侧会出现细微的失绿斑点,之后随着危害的进一步加重,叶片的绿色逐渐减淡,出现白褐色。

当种群数量增大时,会出现丝网覆盖叶片的情况,二斑叶螨在上面繁殖产卵,影响草莓叶片发育,植株矮化早衰,生长缓慢。

二斑叶螨在草莓花果上的危害与叶片上相仿,均是行刺吸危害,结网拉丝,可造成果实缩小硬实,畸形果增多,对果实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二斑叶螨的综合防控

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除底部黄叶、老叶、病叶和清除杂草;发生期勤查叶背,发现有成团状的小黄点等检测特征时,注意摘除受害叶片,切莫随意丢弃,应统一收集后销毁;通过增施有机肥、活土君复合菌剂,生长期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来改善土壤的营养结构,促进草莓健壮生长,抵御螨害的发生;悬挂黄板对二斑叶螨有一定的诱杀作用,还可兼防其他虫害。

海精灵生物刺激素~海藻提取物+矿质腐植酸;

生根养根,爆发式生根,改善作物生理黄化之利器!

如需购买,请点击下面的蓝色文字“了解更多”

生物防治:主要是释放捕食螨,如胡爪钝绥螨、智利钝绥螨、加州新小绥螨等,捕食螨释放时间很重要,过早释放田间红蜘蛛虫量太少,捕食螨不能建立种群,过迟释放田间红蜘蛛虫量太大,捕食螨控制效果差,一般选在虫口上升期时放,如每亩6000株草莓释放5~6瓶加州新小绥螨,每株释放1片叶,间隔30天补充释放1次。

化学防治:棚室草莓在开花前,重点选用杀螨剂进行一次防治,药剂可选择联苯肼酯、丁氟螨酯、乙螨唑、乙唑螨腈、噻螨酮、尼索朗等,打药时一定要打透叶背,如果遇大发生,一次施药后田间残留螨量仍较高,隔7天之后再杀回马枪,才能有效地控制危害,并注意轮换用药。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CoVwG4BMH2_cNUgA9I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