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优秀教师风采展示 | 老师,谢谢您!(三)

2019-09-06   潍坊教育播报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的名字普通

却薪火相传,初心不改

他们的职业平凡

却兢兢业业,源远流长

三尺讲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铺设道路

一根教鞭,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搭建桥梁

他们是无数个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战士”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那就是“教师”......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让我们走近这些全市教师先进典型模范

一起了解他们,

听听他们不平凡的故事......

优秀教师风采展示!

安丘市兴安街道兴安小学李亚丽

李亚丽,197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9年8月参加工作,是安丘市兴安街道兴安小学的音乐教师兼学校办公室主任,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

作为党员教师,二十多年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首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她不仅教好音乐课还利用紧邻安丘市京剧团的优势,开设了京剧艺术特色教学,传承中国国粹文化,李亚丽勇于挑起了“大梁”,不太懂京剧的她,跟着京剧团的老师,开始了边学习边试教的过程。有不懂的京剧知识,就学、问,不会的京剧基本功,跟着剧团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刻苦训练。她的腿和腰上,至今还留有训练受伤的印记,最终她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京剧教师。学校孩子们参与的每一个京剧春晚、京韵节目都留下了她和音乐老师的辛苦付出。她上课非常认真,深得学生们的喜欢。她曾做过心脏手术身体一直不好,仍坚持在教学一线,曾因一天上7节课劳累过度晕倒在课堂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兴安小学的艺术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辅导的京剧《京腔京韵京娃娃》在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获潍坊市一等奖、山东省三等奖;她领衔排练的600多人大型京剧团体操,三次在全市运动会开幕式上获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全国少儿艺术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安丘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2019年4月25日,潍坊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观摩研讨会在安丘召开,兴安小学“艺蕾戏曲艺术团”39人演出的京剧节目获得了参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她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因为工作出色,先后被评为潍坊市乡村好青年、潍坊市优秀少先队工作者、潍坊市教学优质课一等奖、安丘市教学能手、安丘市教研成果奖等。

李亚丽还利用工作之余做志愿者,她担任安丘市爱心义工公益服务中心女童保护项目部部长,她先后带领她们安丘义工的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为安丘市34所小学、158个班级、6782名学生送去了“爱护我们的身体”等课程,帮助我市儿童学会了保护自己,远离性侵害。“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她的大爱被身边的人看在眼里,被评为2017年度潍坊市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2018年第二期潍坊青年志愿服务之星,安丘市最美青年志愿者。

李亚丽同志没有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事迹,但她用平凡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教师的追求,用自己的真情付出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模范所在。

寒亭区第一中学刘翠香

刘翠香,寒亭一中英语教师,参加工作24年以来,兢兢业业,先后荣获潍坊市教学能手、潍坊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市区教学成果奖、寒亭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她刻苦钻研,勤于学习,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她坚信:付出总有收获。她从不放弃一个学困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狠抓他们的基础,从单词入手,每天牺牲大课间休息时间,利用零碎的时间为学困生补课,批改作文,检查背诵;并让学困生组成学习小组,现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互相批改,然后老师自己再进行抽查;所有学困生的作文全皮全改,而且做到面批面改。一般所接班级学困生经过一年,均能从80几分或者90几分提高到120分左右,她的教学成绩数年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所带毕业班上线人数在平行班级中均名列第一。

刘翠香老师的辛勤工作赢得了所教班级的班主任、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今年高考结束后,学生们核对答案预估英语成绩后,纷纷来电感谢刘老师,高二80几分、90几分的孩子,均考了125分左右,130分以上的15人左右,120分以上的30人以上,荣获潍坊市优秀教学成果奖。所教班级的班主任孙增林老师这样评价她:“人家是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而她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

刘翠香老师平时备课,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模糊不懂的问题,除了和同组同事商量,还上网查资料,查找可见,为了方便随时上网查询资料和下载习题,她把手机卡改为无限上网套餐,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教学。在组内教研中,她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来不和稀泥,经常为了一个问题和同事争得面红耳赤。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她不遗余力的献计献策,倾其所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她团结同事,乐于助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们的好评。

正如刘翠香老师所说“师德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良知”。严谨治学,不放弃一个学生,这就是刘翠香老师的教学之道。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她做到了全心全意教书育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用在她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了。

潍坊锦程小学于和平

挺身而出救落水儿童 见义勇为显高尚师德

于和平,男,1962年生人,现年57岁,在潍坊锦程小学任教科学。2019年7月被评为“潍坊好人”。

<一>老而弥坚·三十八载育桃李

教师“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满腔热血,培养栋梁”,被人们誉为“蜡烛”。他照亮教育事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教书育人做出无私奉献。五十七岁的于和平老师从曾经风华正茂到如今的满头白发,悠悠三十八载,依然坚守教育岗位,春风细雨,桃李满天下。

一直以来,他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钻研新思路、新方法来应用教学实践,力争上好每一堂课。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孩子们喜欢上于老师的科学课,于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了孩子们,让孩子们爱上了科学。每次科学实验,于老师都力争做到最精确,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是实实在在的,让学生深切感受实事科学,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为教师,他着力注重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他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处处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他关爱学生,曾经将学生感动的泪流满面,为学生的一生扬起前进的风帆。几十年来,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演绎着爱心,有时体现在他对孩子的尊重上,有时用严厉表达对孩子们的爱和期望。他的爱心和真诚,宽容和坦诚,赢得了所有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二>以校为家·克服重病驻讲台

他因脊柱骨折,椎体狭窄,腰间盘突出,于2015年4月28日进行了大型的脊柱整形手术。至今,他的腰上还钉着十个钉子,四块钢板。手术过去四年了,但是他的身体依然不好,腰部有时依然疼痛难忍。同事们都劝他在家休养,但是他总是说“我守着学生就会有力气抵抗疼痛”。有时,他实在坚持不住,就在办公室靠墙坐着,疼痛稍微缓解,继续坚持上课。跟他一个级部的老师无不感动。

在日常生活中,他重视师范作用,虽然有时疼痛难忍,但他依旧坚持站立讲课。做了手术之后,于老师走路有许些别扭,有时学生们会模仿他走路的姿势,并问他怎么了。他总是笑着回答“老师年级大了,腿脚不利索。就是年轻时候锻炼少了,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不然老了也跟我一样这样走路”说完,又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在学生心目中,他为人正直,言行一致,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他还经常与年轻教师交流,给年轻教师讲述建校之初学校老一辈教师克服万难、艰苦创业的故事。几十年如一日,他以校为家,每天早走晚归,从没有违范过学校各种规章制度。

<三>见义勇为·危难时刻显师德

他的爱心和高尚情怀无处不在,就在前几天,也就是五月二十五日下午,他开着电动三轮车载着七岁的孙子到离家四里路远的桑葚园玩耍,在采摘结束时,他们走到一个池边,他一抬头看见一个小孩在水池里挣扎,他闪念一想,一定是这小孩溺水了,我要救他。说时迟,那时快,他一下子跳在了落水小孩的身边,一只手快速托起孩子,只觉得水好深,快要没过他的头顶,另一只手脚齐用力,下压水,浮出水面,向岸边滑去。到了岸边,赶快将孩子举上岸。没想到池子的岸边,非常滑,他一只手抓住了埋在岸边的布条,另一只手托起孩子,大声喊,快来帮忙!一会儿,来了一个高大的青年,把孩子接过来,也把于老师拉上了岸。

他穿着正在滴水的衣服,正要离开,孩子母亲跑过来,激动地紧紧握住他的手,不住地说谢谢,家长非要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他只是说:“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来源:潍坊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