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人心齐,泰山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团区委的指导下,奎文教育90后教师成长联盟向全区青年教师发出呼吁,倡导青年教师主动担当责任,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
“我们呼吁每一位青年教师,我们是青年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是青年教师,志愿同行、同擂战鼓!我们是青年教师志愿者,竭尽所能、抗击疫情!”
呼吁发出后,青年教师们积极响应,身体力行,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绽放青春,用实际行动传承“五四”精神,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区上下青年教师纷纷响应号召,立意“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集结了奎文区教体系统的291名的青年教师,成立了一支“思源”青年教师志愿服务队,以“大学区”理事会和集团化办学为基础,对接街道,建立了“教师——学校——学区”服务“街道——社区”的“3+2”型组织架构,下沉到街道、社区,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当好“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出了一份青春力量。
特殊时期,育人不怠。各学区快速集结线上辅导队伍,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及警务家庭的子女提供线上学业辅导、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广文学区志愿服务队打破学校界限,统一协调、互通有无。大虞学区的志愿者针对一线工作人员子女长期独自在家可能产生的紧张焦虑心情,设计一系列儿童故事,以微课的形式分享到学区群里,让孩子们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放松心情,感悟美好。
青年志愿者们走进防疫一线,参与协助各街道、社区防疫工作。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青年教师们既是各小区门口的“移动测温仪”,也是“防疫知识宣传站”,是社区居民身边的“信息登记员”,也是老弱孤残家庭的“代购小哥”。他们的出现,大大减轻了社区防疫工作的人手不足的压力,提升了防疫工作效率。
教育,应该是公平而有质量的。而由于种种原因,疫情期间,困难家庭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在东关学区,青年教师志愿者们积极与街道联系,对接辖区内的学困生,展开一对一帮扶活动。廿里堡学区的青年志愿者们定期线上联系,既关心学困生的生活问题,也关注他们学习上的难题。“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这场严峻的战“疫”中,“思源”志愿服务队的青年教师志愿者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青春力量。在展作为、作贡献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志愿精神”“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奉献友爱、团结互助和青春进取的“思源精神”融入设计思想,为“思源”志愿服务队设计了热情活泼、沉稳大气的队徽。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对奎文区的青年教师来说,这场战“疫”也是一堂难忘的“实践公开课”,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一次“大考”。“饮水思源,回报社会。”这样一支真诚奉献、团结奋战的队伍,将以防疫工作为起点,开展不同形式、长短期结合的志愿服务活动。“思源”志愿服务,将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传承下去。
来源:奎文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