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康复患者血浆与单克隆抗体疗法

2020-03-29     306医院医学科普


黄冰洋,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心胸外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我国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在全球持续蔓延,目前为爆发态势。截至3月27日,全球确诊人数已超过54万,美国成为确诊病例数第一的国家,眼看疫情有进一步加重趋势。印度卫生条件差,人口密度大,不排除可能出现更加严峻的局面。因此,全球范围内可能面临进一步病毒大爆发,我们则需警惕回输风险。

目前对于冠状病毒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中医药在抗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可应用新冠肺炎康复患者血浆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康复患者血浆治疗

基于现有的证据和先前治疗其他病毒如流感、SARS、MERS和埃博拉病毒的经验,来自病毒感染康复患者的血浆可以显著的降低病毒载量和病死率,这是因为康复患者体内可能已经进化出抗体。

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人体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所有抗体均是免疫球蛋白,可以与包括病原体在内的各种抗原结合,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抗体诱导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快速抑制病原体的生长或复制,或直接破坏病原体,或破坏被病原体感染的人体细胞,从而达到消灭病原体的作用,降低组织或器官因感染发生病变的风险。

抗体主要由B细胞产生。病毒体进入人体后,激活免疫反应,B细胞生成并释放出针对性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的关系如同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种抗体针对一种抗原。抗原具有特异性,对应的抗体也具有特异性。抗体诱导的免疫反应是针对具有某一抗原的病原体或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但是血浆治疗受到供应数量限制,血液制品也存在特异性、纯度、污染等风险。基于此,免疫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传染病的方法,其中单克隆抗体可以克服血清治疗的诸多缺点。

传统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

传统的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将已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分离出来,通过实验室技术使B细胞快速复制、增殖,产生大量的抗体。基于血浆筛选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存在关键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

目前处于恢复期愿意捐献血液的病人数量有限,血液样品数量有限,样本采集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血液中提取含有COVID抗体的B细胞,体外扩增培育、成功产生克隆抗体的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纯度等风险,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过度,加重病情。开发周期长,临床应用时间长。

新的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

COVID感染的主要机制在于病毒S蛋白(抗原)与人上皮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进行复制,这与SARS是一样的作用机制。病毒的 S 突刺蛋白也成为疫苗、治疗性抗体研发和诊断的关键靶点。

基于这种抗原-受体结合作用机制,科学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针对性设计一种单克隆抗体蛋白:第一种方法是其分子结构能够结合ACE2受体;第二种方式是其分子结构能够与病毒S蛋白结合。这两种方法都能够阻止病毒S蛋白与ACE2结合,那么即可防止病毒进入人体细胞。

基于这种作用机制针对性研制的抗SRAS、MERS和埃博拉单克隆抗体显示出其有效的抗病毒能力,针对COVID-2019的单克隆抗体正在加紧临床研究中,期待其疗效。

(图片源自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1DOJnEBnkjnB-0zi20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