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庭柱:
一、颜良
颜良(?-200年),河北名将,堂阳(今邢台市新河县)闫仙庄人, 颜良 与文丑齐名的袁绍军双壁猛将,河北四庭柱排行之首,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在平定冀州、攻灭公孙瓒的多场战役中立下功劳。孔融赞曰: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公元200年(建安四年),袁绍、曹操于官渡交战。”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帅,简精卒十万,准备攻许。(《后汉书·袁绍传》,《三国志·武帝纪》中则记载颜良是与郭图、淳于琼一起进攻。) 公元201年(建安五年)兵进黎阳,袁绍遣颜良为先锋大将,统十万精兵为前部,进攻白马,连斩宋宪、魏续,二十合败徐晃,令曹军诸将栗然。关羽出战,两军阵前,颜良正询问对方姓名时,遭到关羽突然发动袭击,因赤兔马快,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刺于马下而死。
二、文丑
文丑(?-200年),与颜良齐名的袁绍军双璧猛将。 冀州安平国南宫县(今河北邢台南宫市)人,四庭柱排行第二。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准备攻许。曹、袁两军初战白马,曹操使计分散了聚集在黎阳渡河攻白马的袁绍主力,解了白马之围,杀了袁绍负责进攻的将领颜良。 五年,袁绍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与刘备挑战,袁绍的骑兵主将文丑和刘备率五六千骑兵相继追来。曹操的一些将官为敌军骑兵众多而不安,建议返回守营。军师荀攸却反对:“这正是我们的诱敌之策!我们怎能离开?”曹操的军士想上马,曹操不许,直到袁绍的骑兵越来越多并分散开来劫掠物资。这时曹操让军士上马,曹操手下所有军士跳上马冲击袁军。袁绍军战败,文丑阵亡。
三、张郃
张郃(?-231年),字儁乂,今河北任丘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 跟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进军巴西,迁徙民众长达五十余日,后被蜀将张飞击败。接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破蜀军先锋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 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谥曰壮侯。
四、高览
高览,生卒年不详,一名高奂,河北名将,本属袁绍部将,后官渡之战淳于琼被曹操击破,与张郃一同投降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 《三国演义》里,曾与许褚、徐晃大战不分胜负。201年刘备败走荆州时,高览奉命追杀,三合斩刘辟,而后被冲阵而来的赵云刺死。
八柱:
一、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田丰在界桥之战中参与保护袁绍。袁绍采用田丰的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建议袁绍谋取许县、接来天子,假托天子韶令,向全国发号施令,但不被采纳。官渡之战,田丰建议袁绍袭击曹操后方,但不被采纳。后袁绍进攻曹操,因错过征伐曹操的最佳时机,田丰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曹操听闻田丰不在军中,喜道:“袁绍必败。”后袁绍败走,曹操叹道:“假使袁绍用田丰之计,胜败尚未可知也。”到袁绍军队返回时,一路土崩瓦解,众军士都捶胸而哭:“如果田丰在这里,不至于到这个地步。”袁绍回来后,说:“我没有采纳田丰的意见,果然被他耻笑。”袁绍于是杀了田丰。
二、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史载他“少有大志,擅于谋略”。 曾为冀州别驾,举茂才,并当过两次县令。后来又当韩馥别驾,被韩馥表为骑都尉。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 在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但袁绍并不听从。 在官渡之战中,沮授提出缓进战术,但不采纳。在袁绍大败后,沮授被俘获,拒绝投降。后来,沮授欲回河北,事败被杀。曹操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三、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四、逢纪
逢纪(?-202年,逢音páng,古同“逄”),字元图,南阳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 袁绍逃离董卓势力范围时,与逢纪、许攸同到冀州。袁绍甚为赏识逢纪的智谋而重用。初平二年(191年),逢纪提议利用公孙瓒攻击韩馥,实则提议韩馥和袁绍共同防御冀州,结果袁绍成功反客为主。官渡之战中令逢纪统军事。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败回,后悔当初不听田丰之计,逢纪即时向袁绍进妄言说田丰知道袁绍兵败后取笑袁绍不听其言,袁绍怒杀田丰。建安七年,袁绍去世,逢纪、审配私下篡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袁谭不能继位,自称车骑将军,屯黎阳。袁尚不给袁谭多兵,使逢纪随之。袁谭要求配兵为审配拒绝,一怒之下杀了逢纪。
五、郭图
郭图(?-205年),字公则,颍川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郃、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绍死后为其长子袁谭效力,于205年和袁谭一同被曹操所杀。
六、审配
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北清丰北)人。为人正直, 袁绍领冀州,审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审配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曾率领弓弩手大破曹军于官渡。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幸得逢纪力保。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围邺,审配死守数月,终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七、荀谌
荀谌,字友若,荀彧之兄(一说荀彧之弟),荀绲之子,颍川人。曾任军阀袁绍的幕僚。公元200年,袁绍以荀谌为谋主参加官渡之战。公元191年,袁绍派遣荀谌游说韩馥,韩馥性情怯懦,同意了他们的计策。
八、辛评
辛评(?-204年),字仲治,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人物。曹魏卫尉辛毗之兄。原是韩馥部下,韩馥逃亡后转而辅佐袁绍。袁绍死后,辛评、郭图欲立袁谭为主,与审配等不和。后来曹操破邺,其弟辛毗在城下劝降。审配怒遣手下将辛评全家杀害。
河北袁绍集团
袁绍(?-202年6月28日 ),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其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但袁绍是庶出之子。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绍
颜良 文丑 张郃 高览 淳于琼 许攸 郭图 田丰 袁谭 袁尚 逄纪 陈琳 高览 高干 陈震 臧洪 蒋奇 蒋义渠 沮授
河北四庭柱
河北四庭柱,是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的概念。为东汉末年时期割据河北的大军阀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四员大将,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将军。分别为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近代民国时期以此为历史背景基础,发展出四梁八柱的内部组织体系。在三国时期就可以看成是袁绍手下的四位猛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以及八位有名的谋士田丰、沮授、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荀谌、辛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