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很多人的年度最暖爱情片,告诉你为何中国离婚率持续15年走高

2019-12-28   百灵屋主

想看更多类似好文可关注(人生如车)公众号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从2003年起,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由1987年的0.55‰上升为2017年的3.2‰。2018年离婚率继续保持3.2‰。


2019年每天都有超过1万对夫妻离婚。中国离婚率排名前十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离婚率都超过30%。也就是说,10对夫妻,就有三对离婚。



而结婚率却一直在走低,从2013年开始,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了近10年来的最新低。


持续几年的结婚数据加离婚数据,让不少人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婚姻生活了?



但凡事有好有坏,想必中国年轻的一代不愿遵守老一辈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自己的想法,是宁缺毋滥型的。


另一方面即使结婚了,很多人遇事也不再选择隐忍,而是选择离婚。毕竟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开放,离婚只是代表2个人不合适而已,人们的思想不再像以前那么封建传统,对离婚人士也没那么多苛责。


但即便如此,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渴望爱情,追求完美婚姻的,以至于这种想法产生的力量,往往让我们对拥有的美好视而不见,盲目地追求不将就。


蔡康永曾在《奇葩说》里说“在讨论婚姻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有期待婚姻的样子。”



而婚姻也应该是珍惜此时此刻,才能有一个值得珍惜的未来。


如果用德雷克斯集体生活逻辑的观点来看,婚姻其实是一种合作模式,既然是合作,那彼此就得相互迁就,做出妥协,而不是幻想中的那么完美。


人们最向往的画面莫过于相爱的2个人相守,纯粹的美好。就如近期上映,冯小刚导演的《只有芸知道》中男女主角在一起的场景。



这部剧看哭了很多人,里面有一种即便飞蛾扑火,也要好好爱一场的豁达;明知结局却依然要相守相爱的坚持;和愿意为彼此牺牲的奉献。


因为相爱,所以要彼此牺牲,爱不是占有,而是愿意为彼此奉献和放弃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剧中的男主隋东风是考上音乐学院的才子,但为了给足女主罗芸安全感,撑起他和她的家,隋东风拿着那赢来的10万元,在克莱德小镇开起了餐馆。


在隋东风看来,有了独栋的房子,有了自己的餐馆,一只守着主人的忠诚爱犬,就可以给罗芸全部的安全感。



不过很多人肯定会怼,罗芸最大的心愿不过是看个鲸鱼,为什么这点愿望都满足不了,要靠最后带着罗芸的骨灰来完成她的遗愿呢?


因为无论是隋东风还是罗芸,他们从来没有要求对方一定要做到什么。都是默契的把对方的需求努力放在第一顺位。


而现实当中的我们往往都是把自己的需要放第一位,要求另一方帮我们自己满足,如果没有满足就是不爱自己,不重视自己,就会有争吵和怨言。


所以往往会出现原先相爱的2个人变得越来越远,毕竟相爱容易,相守难,相守意味彼此要付出,要慢慢地变成把对方的需要放第一顺位。


15年里,隋东风唯一没能给到罗芸的就是她的鲸鱼梦想,当他在大海上,看着鲸鱼翻腾,那双很久没有生机的眼睛,竟然泛起了希望,那是爱意所致。



他疯狂的向鲸鱼招手,大声呼喊回应鲸鱼群,因为那是罗芸所爱的东西,只要是罗芸所爱的东西,就是他所爱的东西。


同样的罗芸也爱隋东风,只不过她的爱更为长远,为了隋东风在没有自己的日子里过得更好,她不惜亲手毁掉那间餐馆,她要保护未来的隋东风。


罗芸知道他的理想,她希望自己走后,隋东风可以从她的死亡里走出来,重新拿起他爱的长笛。


这是罗芸对自己深爱的隋东风,最真挚的祝福和期待,以此伴随他渡过漫漫十几年。


如果这只是一个虚幻故事也好,偏偏是来源于张述罗洋夫妇二人真实故事改编,让小编我哭得稀里哗啦,边哭边写,内心感慨万千。



那种朴素又浪漫的中国式爱情,笨笨地、慢慢地爱着彼此,岁月里点点滴滴都是他们最美好的印证,是现在社会中向往已久的爱情。


影片最后,隋东风以二人的名义,捐了一把蓝色的椅子,上面镌刻着:你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他重新养了一只爱犬,带着它散步喝水,累了就坐在那把椅子上歇歇,像是罗芸期待的那样,过得很好。


也许,对于爱情来讲,这就足够了。



但对于现在我们来说,这远远不够。相守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谦让,然而现在的我们或许都太过自私了,以致于很多时候不愿为对方多付出一些,宁可一个人过。


作者:百灵屋主,今日头条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51山克油”公众号运营者,欢迎有车用户关注此号,可享受很多养车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