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霜降:秋天的背影,文/赵丰

2019-10-31   终南文苑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降,凝结万物肃杀之气。

霜降之后,露水凝结成霜,树叶枯黄飘落,蜇虫入土冬眠。提起霜降这个名字,便有茫茫雾气弥漫于心。霜降是上天的一个预告,提醒我冬天要到了,需加衣服以备严寒。

站在霜降的面前,我总是有无限的惆怅。秋天本来就让我失落,面对着沉默的黄叶,聆听着阵阵秋风,更会莫名的伤怀。秋风起,人孤寂,落木萧萧耿相忆。秋风渐,思念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如果乐观一点看待霜,会视它为一种沉寂的力量,让世界突然变得灵动。我的住所不远处是一片树林,清晨或者傍晚,我喜欢伫立在其中。沉寂的林子,只有高处的鸟啼。屏息静听,恍然发现喧嚣了一夏的蝉消失了踪影。可是一个转身,我却看见了树身、树枝、树叶、地面上凝结着的霜。树上披着一层霜,像生出了闪闪发光的白色叶子。树枝上挂满白霜,如披挂着的银须。霜在树叶上发亮,宛若绿底上绣着银白的锦绣。若是清晨,在阳光照耀下,霜花会闪着耀眼的光,宛若飞明流镜。地面上,碎银似的一粒粒、一片片的霜花,闪闪的耀眼。身处秋日的落叶林中,一种生命的张力笼罩着我,不是死亡的无奈,不是凋零的萧瑟,而是一种精神的慰藉。

霜降,像是秋天的背影。斜阳的光辉渐渐冷却,霜气愈发凛冽,掩映着白色的光芒,是一种圣洁的颜色,让我的心灵受到洗涤。斜阳、霜气、黄叶,还有我深情的目光,都在为秋天送行。日月交辉的时刻,总是这般奇妙,赤色的晚霞和银色的月光让我沉醉,令我寂静。霜降,是一种沉静的极致。闭目沉思,嗅到了一点点腐叶的味道,寒气夹杂其中,是一种让我清醒的况味。不知不觉中,霜气染身,竟结了一层冰晶,微凉丝丝,闪着似有若无的水晶光芒。

秋已不能再深,落叶如扑向大地的飞鸟。银霜落在万物之上,当然也落在人的青丝之上。 叶落,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开启一段新的旅程。霜降,不是为了冻结一切,而是来自冬天的亲切问候。如此想来,哪里还有悲秋,伤情的必要,一切不过是四季如初。霜降不可用来悲戚,它提供给我们收获的真味:苍远,宏阔,甘美,大气。

红霞白霜,冷石枯叶,谁说这就是一抹悲凉的颜色?秋夕霜降,谁说这不是一首宁静的古诗?画僧法常《柿图》的画面中,只有六个柿子,六个和尚。打坐的和尚静坐如柿。寒霜降临过的地方如此安静,大地之上,众生沉浮。还有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山峰密林之间小路蜿蜒,竹篱茅屋之中两人对坐于蒲团上,谈禅论道。岩石树木蔓草冥然兀坐,皆入了禅机,秋意寂然无声。

霜降时节,我慢慢推开了窗子,清冽的气息扑面而来。窗外的一切将秋之深演绎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在这样的时节里,我以闲录的方式来见证生命里时节的存在,,只是想让上天赐予我的生命,在秋天的尾声里不至于纯粹虚无。

昨天白露,露归何处?今又降霜,霜自何方?秋残冬缺无觅处,空叹白露与银霜。听帘外声咽,寒鸦声惊倾巢覆,银霜映月月凝霜,霜凝胭脂似粉妆,淡笑花黄任降霜。

凝视着秋天的背影,我不会悲伤。生命如一缕缕的蚕丝,虽依稀可见却又若隐若无,可感而不可观。我分明看见,斜阳中飘零的树叶染上了一层赤色的霞衣。霜降时分,那凛凛的寒气,让我不自觉地沉寂下来,向后观望,见证这些树叶曾绽放出的绚丽色彩。我将迈过中年,在霜降的日子里向秋天告别,是一种绝佳的意象。冬去春来,岁月静好,何苦悲哉叹哉,郁郁寡欢?唐代诗人刘禹锡如此启迪我:“我言秋日胜春朝”。目送着秋天的背影,我提起精神,大步跨进冬天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