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干休所报告说,老干部孙慧心和老伴万承奎全家要为灾区捐款12万元。在我印象中,老两口从教几十载,桃李满军营。退下来后,这对杏林伉俪青春依旧,余热生辉,共同投身健康教育工作,著作颇丰,硕果累累,外人眼中的他们,鹤发童颜,情投意合,令人羡慕。然而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们这一辈子过得可真不容易,唯一的女儿先天性智障,今年50岁了,可智力仅有小学水平,这么些年来老两口带着女儿一边天南地北、四处求医,试图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创造着人间奇迹;一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爱心捐助和科普讲座等各类社会活动,一定要让这个折翼的天使绽放出生命的精彩。
去孙教授家中接受捐款那天,他们一家三口端坐在客厅沙发上,孙教授特意穿了件红毛衣,女儿万山红坐在两位老人中间,始终低着头,用手抠着衣角。万教授手搭在女儿肩上,轻抚着她。“国家遭遇了这么严重的疫情,当医生的应该到前线去,可我们年纪大了,想去去不了,我们心里着急呀!我俩都是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献出小小的一点爱心。”说到这里,孙教授哽咽着讲不下去了。万教授告诉我们,在捐献的12万元中,有2万元是女儿万山红从自己多年的压岁钱中拿出来的。我们还惊讶地看到了万山红亲笔书写的这样几个字,“我是党的女儿,我要献爱心,捐款两万元。”字迹工整,挺拔隽秀。当我们大家为她鼓掌时,万山红始终低着头,脸上挂着腼腆的笑。我留意到在她的绿毛衣正中胸口位置有个很特别的图案,凑近了看,竟是军帽上的一枚帽徽,火红的五星被一片翠绿包围着,宛如草原上的绚烂日出。离开时,两位老人拿出几十本俩人编写的健康保健著作,委托转交给部队官兵,还特别强调等疫情结束,他们一定会走出去,给广大工休人员讲解卫生保健知识。
早在今年除夕之夜,空军军医大学医生史庆辉接到火速集结、驰援武汉的命令。他的母亲张茹英是驻西安干休所的一位老干部遗孀,那天刚出院回到家里就听到了这个消息,她想给儿子煮碗出征饺子,可思前想后,拿起手机,留下了一段视频,“儿子,当妈妈知道的时候,你已踏上去武汉的征程。面对疫情、挺身而出,作为医生责无旁贷,虽然我有点担心,但妈妈坚决支持你。”这条视频,被《人民日报》官微转发,阅读量超过10万+,一位新时代的英雄母亲送儿出征的画面,瞬间感动无数国人。
有人说千事难,万事难,涉及老干部的事难上难。特别是疫情当前,家长里短、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鸡零狗碎,管控难度可以想象。春节过后,为防止交叉感染,省军区要求回家过年的保姆暂时不能从外地返回。这对于不少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干部来说,还真的是有些犯难,然而让工作人员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候,老干部们却没有一个人给组织添麻烦。年还没过完,老干部王树斌的保姆因为记挂老人,一个人从咸阳赶了回来,站在门口几个小时,任谁怎么劝都不愿离开。老人听说后有点急了,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塞给她一百块钱路费说:“孩子听话,快点回去,我是个老兵,这个时候必须服从命令。”“我不在身边,您吃喝咋办、生活谁办?”老人斩钉截铁地说:“我有手有脚,再不行还有组织还有干休所!”听老人这么说,保姆一步三回头地哭着走了。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抗击疫情的这些天来,我和所有人一样,耳畔总会时不时回想起艾青这句诗。因为我知道,除了前方勇士的一往无前和后方百姓的万众一心,让我感动的还有这样一群老兵们的高尚品格和无私情怀。